东北低碳经济“六管齐下” 发展路径探讨

作者:宋效军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副秘书长 日期:2021-12-16 11:46:00

20220104122258.png

  正文  

本文将东北经济现状个人归纳为“五个停滞”:工业增长停滞(如东北三省出口额占比不到全国5%),投资增长停滞,研发创新停滞(如研发经费、科研人员投入不到南方大省5%),人口净增长为负,特别是新市民年轻人增长停滞,社会融资总额停滞甚至下降(如地方和企业信用债占比不到10%),金融资源配置失衡,东北企业信用出现收敛,按照加速器原理,直接后果就是投入不足,经济发展停滞进一步走向中等收入陷阱。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认为:应制定顶层设计区域增长政策,六管齐下,快速发展低碳经济。

一是推动能源清洁替代,减碳贡献一倍。

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大部分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化石能源的燃烧。要想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结构的改革涵盖两个层面:一是提高终端能源消费的电气化水平,即“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减少化石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直接使用;二是在电力生产环节,推动清洁能源发电对火电的替代,从根本上实现能源结构的清洁低碳转型。东三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国10%,而GDP(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国5%左右,推动低碳经济,既是双碳目标要求,更是东北发展所需。

在清洁能源中,核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与其他清洁能源相比,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功率高、运输量小、储存占地小的优点。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建设的核电项目,也是中国首次一次同时装机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的核电项目。2021年6月25日,中广核红沿河核电5号机组首次成功并网发电。核能资源十分宝贵,辽宁省要重视对核电站的建设、维护与利用,为国家经济和产业建设输送清洁电力支持。

二是激活森林资源,固碳利用碳汇。

凭借固碳潜力巨大以及成本低廉的特点,森林在碳减排以及生态保护中的作用愈发得到认可。东北内蒙古林区贮藏大量优质林木资源,全域森林面积接近9亿亩,森林蓄积量达50亿立方米,均占全国总量的27%左右,是森林碳汇的天然宝库。目前全国碳交易市场二氧化碳每吨价格约为50元人民币。按照目前东北森林蓄积量计算,每年产生的碳汇量能够达到2亿吨左右,折合成经济价值约100亿元。市场预期,未来二氧化碳价格会继续上涨,那么碳汇的经济价值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东北可以紧跟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发展大潮,抓住市场机遇,用好资源禀赋,创新森林碳汇利用方式,积极参与到碳汇市场当中,以碳汇价值替换林木交易价值,打造新的发展点和增长极,使东北林区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

三是打造生态农业,领全球减碳之先。

东北三省是农业大省,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比均达20%以上,主要农作物有玉米、稻谷、大豆、春小麦、高粱、马铃薯等。农业也是碳排放量相对较高的行业之一,尤其是在化肥的施用、畜禽养殖、农业废弃物的处理环节产生的碳排放较高。但相对畜牧业而言,农作物种植业的优势在于农作物可以固碳,即农作物可以吸收部分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探索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等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农业的固碳能力,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可循环利用,打造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加强低碳施肥、低碳种植、低碳畜禽养殖技术的研发,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绿色有机粮食产量,加强粮食深加工、精加工,以此推动居民粮食消费结构的绿色升级。较之同纬度的欧盟、北美、日本的养牛畜牧,东北农业绿色发展减碳贡献可以说全球领先。

四是支持减碳技术研发,抢占投资机遇。

若想提升减排水平、降低减排成本,最根本的在于技术进步,尤其是碳捕集、碳利用、碳封存、氢能储存、核能研发等核心技术的突破。环境治理是全球竞争新领域,二氧化碳排放权更关乎各国发展权,因此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就是掌握国际竞争话语权和主导权的关键。全球未来20年绿色发展技术产业投资需要120万亿美元,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每年投资3.8万亿~6万亿元。东北地区高校和科研资源丰富,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大有可为,如能抓住减碳产品研发,加强绿色低碳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农业、工业等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未来在绿金产业可能有上万亿元规模投资机遇。

五是加强建筑绿色改造,着手城市更新机遇。

沈阳人非常骄傲的一点是城市最高楼数量雄踞全球第四,哈尔滨城市规模也接近十年翻番,这里面就存在新机遇。商业大楼、写字楼过剩了,地产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发展长租房、改造老物业,城市更新发行地产REITs,也给东北带来了新的生机。除了生产环节的技术研发,还可以致力于对住宅、办公场所的绿色技术改造,加强碳足迹管理。欧洲在推动建筑绿色节能改造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东北地区与大部分欧盟国家纬度和气候条件相似,在绿色建筑方面大有探索空间。可以利用人为设计和技术改造,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绿色建材、智能控制等,最大限度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实现人文与建筑、自然与科技的和谐统一。

六是注入金融活水,用活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政策。

要用金融活水推动东北低碳经济发展。结合东北地区经济产业的实际特点和转型需求,探索出一条自身特色的碳金融发展之路。

首先,顶层设计低碳发展东北行动方案。政府部门需推动完善适应气候目标的碳金融制度、相关政策和市场机制建设。对地区和行业碳金融整体规模、比重、结构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划。基于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建设经验,推动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使政策与市场机制充分融合助推碳减排。要积极参与到国家层面关于碳金融规则标准的国际合作和磋商对话,建立碳贸易、碳金融领域的边境调节应对机制,维护自身在国际经济金融交往合作中的利益。

其次,活学活用引入金融活水。要学习推广浙江、广东等国家首批绿色产业改革试验区的经验技术,推动大型绿色环保和低碳改造项目的资金投入,建立激励和惩罚机制,引导市场行为。要学会用好国家和大型金融机构的惠民金融政策。建行黑龙江省分行,突破传统思维,运用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依托农业大数据,仅“裕农通”一个产品就给农垦系统带来300亿元信贷资金。

再次,在双碳热中保持冷静。金融机构需妥善处理好东北高碳类客户的转型和退出,做好风险防控,尤其不可对当地高碳行业客户直接断贷、抽贷。要以帮助这类客户实现低碳转型为最终目标,建立专业团队,深入了解不同行业的周期规律、资源禀赋和技术特征,分行业、分领域制定转型时间表和路线图,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其改造升级,并将碳减排情况作为授信依据。要借助数据资源优势和科技手段,建立产业互联网平台,接洽有转型需求的高碳类企业与低碳技术型企业的合作,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全方位金融服务方案。对于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淘汰或退出风险的高碳客户,要提前做好压力测试、风险评估和有效的风险管控,并建立风险隔离机制,防止单一高碳行业客户退出风险在产业链上的传导。

最后,地方金融要重点支持低碳技术研发的资金需求。城商行要回归本源本地,服务东北。国有金融东北分支机构需承担起支持科技自强、科技兴国的重任,重点支持东北地区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需求。要提升对低碳技术领域的专业化认知,对行业现状、规模、特点、周期规律、投资收益预期与可能的风险点等问题开展专业分析。针对低碳技术研发可能存在的投资规模大、不确定性高、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适当突破传统金融模式,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鼓励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市场发展,充分调动社会民间资本。 












(作者为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副秘书长)






上一篇:“碳金融” 与东北经济转型发展机遇
下一篇:切实发挥大商所作用 推动促进东北资本市场发展
当代金融家 2024年6月 总第228期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10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打造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投后管理(...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银行数智化转型中风险中台建设探索与...
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 应...
包买行视角下的福费廷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