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经历长期发展后,仍然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关键在于将受托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将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刻激发公司的内生动力,引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源动力。
上海信托是改革开放后国内最早成立的信托公司之一(成立于1981年),也是上海本地第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40年来,公司坚守“受托人”定位,始终以客户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信托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持续践行信托为美好生活创造价值的企业使命;在私募投行、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领域不断提升专业化能力,打造可持续发展模式。
坚守“受托人”定位,激发内生源动力
行业的行稳致远依托于文化的支撑和指引。信托文化是推动信托行业高质量发展最坚定的力量。一直以来,上海信托高度重视信托文化的建设,将信托文化融入公司战略、业务、内控、品牌建设等各个方面。通过坚守“受托人”定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信托文化在公司转型创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领航作用。
将信托文化融入企业文化
上海信托成立至今,经历了40年起伏发展,仍然保持生命力和创新力的关键,在于将受托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将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刻激发公司的内生动力,引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源动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自由生长的,而是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有意识的培育、建设和塑造而形成的,是随着企业的发展、时代的发展不断调适、螺旋上升的过程。上海信托不断将信托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合,迄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迭代出新。
在第一个阶段,即企业文化初创期,公司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对外融资的重要窗口,在开拓业务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朴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并经1991年汪道涵同志题词“开拓、高效、诚信、求实”,1992年江泽民同志题词“勇于开拓、善于经营、严于管理,发展上海国际信托投资事业”,完成了企业文化的首轮积累和沉淀。
在第二个阶段,公司基于信托业务的性质,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纳入公司战略全局进行思考谋划,于公司30周年司庆时正式推出“信利正,睿见远”的品牌口号,对外统一了企业视觉形象。
在第三个阶段,经由上海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公司于2016年整体加入浦发银行(集团),其间队伍不乱、业务不断、指标不降,主营业务加速发展,成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成功样本。伴随着公司深度融入浦发银行(集团),浦发银行企业理念、信托文化与自身企业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信托为美好生活创造价值”的企业使命、“全球资产和财富管理服务提供商”的企业愿景、“笃守诚信,创造卓越”的核心价值观、“诚信合规,开拓创新,同心跨越,开放共赢”的企业精神。
加强建设、大力弘扬信托文化
2020年以来,《信托公司信托文化建设指引》和信托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相继出台,为行业加强信托文化建设、坚守“受托人”定位提出了方向指引和更高的要求。上海信托坚决落实信托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求和部署,将其落实到公司战略、内控、品牌建设等各个层面。
在战略层面,公司以信托文化为基础,积极回归本源,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小微企业融资和居民美好生活作为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围绕“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和四个品牌”持续贡献信托力量,不断探索将公司战略与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文化深度融合。
在内控层面,公司坚守“受托人”定位,重视风控文化和合规文化建设,制定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强化风控合规管理。通过积极影响和落实监管的各项号召及要求,主动压降资产规模规模,严守风控要求、筑牢合规底线,让坚守“受托人”定位的信托文化深入每位员工的心中。
在品牌建设层面,公司在诚实守信的信托文化基础上,于2010年推出全新的品牌形象和“信利正 睿见远”品牌口号,并持续开展品牌成长路径规划,使公司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积极贡献信托方案
其一,服务实体经济,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地区建设。
一直以来,上海信托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导向,围绕“一带一路”、雄安新区、津京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发展规划不断创新支持工具、拓展业务领域。截至2020年末,公司累计投向实体经济规模近3000亿元,约占公司整体管理信托资产规模的五成;投向民营企业信托资产规模超过1500亿元,为数十万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早期,公司作为国务院十大对外融资窗口,还深度参与了上海地铁一号线、东方明珠、洋山港等重大地标工程建设,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创板建设等贡献了信托力量。在支持上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公司进一步主动担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使命,充分利用信托投资领域广、资金运用方式灵活的优势,通过信托贷款、债券投资、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等多种形式,满足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复杂的资金需求,累计投入资金近2000亿元。
其二,坚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海信托始终坚持客户利益至上,通过信托产品为投资者分享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2008~2020年兑付项目超过2700个,兑付本金约1.2万亿元,兑付信托收益超过800亿元,所有产品全部安全兑付。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获得感不断提升的同时,公司抢抓需求,发挥家族信托优势,携手多家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综合服务,实现资产管理、家族传承、慈善公益等多重财富需求,目前公司管理的家族信托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
其三,大力发展慈善信托,助力疫情防控和精准脱贫攻坚。
上海信托积极利用法定制度优势,将信托工具应用到扶贫、慈善、抗击疫情等领域,既是体现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又是发挥信托制度优势的重要领域。比如,自2013年以来,公司聚焦教育与医疗,目前已募资超过5000万元。其中,在教育领域支持云南、贵州、甘肃、西藏等11个中西部省区市近1000名校长走进上师大、华师大等20多所重点中小学,做“影子校长”跟岗实践,并通过网络共享上海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东接西输”,提升贫困地区教学理念和水平。
三大板块、两大支撑,加快推动净值化创新
“十四五”时期,上海信托将秉持“再出发、再创业”的精神,加快推进转型创新,紧紧围绕“三大板块、两大支撑”,推动公司净值化转型,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首先,升级传统业务模式,打造“货款、股权、ABS”综合性融资工具的投行业务。
信托转型是伴随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推进的。我国经济体量大、韧性足、主体丰富多样,转型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融资需求。上海信托将围绕经济发展和实体企业的资金需求,摒弃单纯以间接融资、赚取利差收入的传统粗放发展模式,利用组织架构扁平、决策路径短、市场化程度高的综合优势,运用ABS、股权投资等不断创新信托工具,在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新能源、国企改革领域,介入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资需求,推动社会资源的高效整合,全面提升信托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打造“以贷款为基础,辐射出投贷联动,贷款-ABS-股权联动”的综合金融服务。
其次,顺应净值化转型,打造涵盖现金管理、债券投资、组合投资、境外投资等立体化产品线。
2018年以来,监管部门引导和鼓励信托公司向标准化投资类业务转型,上海信托积极响应落实,大力实践探索,目前投向标准化证券领域的业务规模近1200亿元,收入贡献约三分之一。在开展投资类业务时,为解决机制流程方面的障碍,公司对标先进资管机构,持续优化投资决策流程,成立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制定和发布适应投资类业务发展的制度流程,扫清障碍,打通梗阻,构建了一条高速公路。目前,公司已建立起覆盖现金管理、债券投资、证券FOF、PE股权投资、受托境外理财等立体化产品线,以专业化的研究团队和高效的金融科技水平支撑投资类业务发展,从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层面大力推动投研体系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和价值导向,强化研究和业务之间的有效转化,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再次,抓住市场机遇,大力发展家族信托等综合服务类业务。
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将面临广阔的发展机遇,预计可保持10%以上的年化增长率。信托公司具有客户优质、服务工具多、机制灵活的优势,是服务居民资产保值增值以及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方面的天然载体。上海信托将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大力发展以家族信托为代表的财富管理业务,满足客户在税收、继承、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综合服务,不断丰富信托服务内涵,提高信托服务质效。
最后,深入推进投研体系建设,大力强化金融科技赋能。
大资管统一竞争、净值化转型格局下,投研能力和金融科技已成为各家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一直以来,上海信托高度重视投研能力对业务的支撑作用,在制度流程、组织架构、激励机制、专业化团队建设、投研平台内部协同、优质基础资产挖掘、研究和业务互动转化等多个方面持续加大推进投研体系建设力度。目前公司投研体系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已经完成,2021年将进一步在组织架构、人事安排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大加强建设力度。同时,围绕架构完善、重点赋能、科技驱动、全面引领的目标,公司不断加大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通过坚持业务导向和需求导向,深化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管理能力,夯实信息安全保障,优化信息科技治理,实现科技与业务双轮驱动、共同赋能,为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打好夯实基础。
(作者为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上一篇:以受托人定位筑牢信托公司风险管控基石
下一篇:坚守信托本源助力谱写第二次发展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