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 向 闫柯宇 陈子贺 日期:2021-03-09 10:54:17

中长期内,进一步推广各类产品覆盖面,推广更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产品的使用,增大客群基数,助力产品营销,积极拓宽收入来源,弥补不良贷款带来的损失。


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理难度加大。整体看,伊金霍洛旗(以下简称“伊旗”)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企业经营状况恶化,资金周转周期延长的问题更加突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的影响已开始显现。

疫情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的影响

外部层面

客户来源单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客户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中小企业整体抵御风险能力较差,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该类企业和银行影响较大;经营范围集中。受经营范围限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往往与当地产业结构高度相关,贷款集中度较高,易受突发事件冲击;居民收入下降。2020年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市场低迷、回暖乏力,就业水平低位徘徊、难度加大,居民收入来源趋窄,甚至于动用往年的储蓄积累来支持日常的生活消费,因此银行方面储蓄存款有所下降。

内部层面

资产流动性比例。截至2020年9月30日,金谷村镇银行流动性比例为35.78%;六菱村镇银行流动性比例为54.63%,伊旗矿区联社流动性比例为42.88%,均符合不低于25%的监管指标要求。从测试结果指标及流动性比例分析,到期偿债能力较强,不存在流动性支付风险。但受疫情影响,有的金融机构平均流动资产总额下降明显,如伊旗金谷村镇银行,截至2020年9月30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为0.98亿元,同比下降54.22%。

资产现金回收率。资产现金回收率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全部资产的比率,该指标旨在考评企业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现金流量涉及储户存款的存取流量,无法对具体经营现金净流量取值。因此,通过对4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整体运营情况的分析,发现资产现金回收率普遍不高,变化并不明显。

不良资产比率。截至2020年9月30日,4家地方性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为12.34亿元,同比增长33.49%,不良贷款率为8.75%,同比增长0.7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受经济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企业经营受阻、收入下滑、资金回笼困难、违约风险上升、贷款按季结息延迟所致。

疫情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

以伊旗某商业银行为例,截至2020年9月30日,该行不良贷款余额2.28亿元,不良贷款率2.29%,较2020年年初余额增加0.89亿元,增幅63.23%,占比增加0.63个百分点,2020年1~9月累计新增不良贷款2.18亿元,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贷款1.3万元,前清后增问题严重,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

业务和销售的挑战

疫情防控期间,许多通过线下办理的业务只能转移到线上,而大多数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数据基础和研发能力较为欠缺,获客和营销手段相对传统,既缺乏针对精准营销的系统支持,又缺少有效数据来定位客户需求,甚至部分地方中小型商业银行将科技部门定位于后台支持部门,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办理造成较大的冲击。疫情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短期内的业绩表现下滑,而固定成本及日常开支并没有明显下降,加之捐赠支出、用于防疫应对的直接或间接成本费用也在增加,这些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员及组织管理的挑战

地方性商业银行受资本、人才、科技等资源限制,组织管理模式比较分散,电子化程度较低,营销获客以实地拜访、网点地摊等方式为主,远程办公、在线营销、智能运营等数字化运营和服务能力相对不足,难以满足疫情期间“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需求。危急时刻企业自身的内功修炼变得尤为重要,管理者们需要重新审视人员的培养及组织管理的方法,创建赋能文化,对员工进行新赋能,为打造敏捷团队做准备。

应对疫情的措施建议

合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做好风险对冲工作各金融机构应该提前评估后续经济环境变化对资产质量影响的趋势和程度,合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提前做好对冲工作,强化贷款业务全链条管理,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深入开拓市场,切实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和创收能力,强化成本核算,合理确定资金定价和风险评估。按照真实不良资产水平测算贷款拨备需求,提高对各项非信贷资产的逾期损失评估能力,加大拨备计提力度。积极通过提高利润留存,原有股东持续注资等方式加大资本补充力度,提升资本实力。综合运用股票股利政策,制定盈利留存收益规划,同时压实股东责任,将应分红利润用于存量资产处置,通过出让未来收益来弥补历年亏损方式来补充资本。此外,要懂得利用政策便利,加大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加快核销力度,增加利润,提足拨备,做好风险对冲工作。

更好地借助科技,实现金融产品服务的推陈出新

商业银行应不断创新优化信贷产品、流程与服务,大力发展线上业务,拓宽线上申贷渠道;以客户的需求为产品推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小额、分散”的投放思路;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从满足大批量、规模化需求向更重视满足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需求转变;围绕激活民间经济,积极开办“地摊贷”“小微快贷”“商户贷”等纯信用产品。也可以通过金融科技手段的加持,为银行线上办公模式和服务模式提供有效支撑,在保障银行员工和客户安全的同时,高效地保障银行金融服务持续性。

积极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多措并举稳定客户关系

积极支持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复苏,密切跟踪相关企业发展、储备及现金流情况,加强与重点企业、重点客户沟通。同时,关注地方政府采取帮扶措施的情况和力度,采取适应性措施为企业提供支持,合理安排信贷投放和其他金融服务,避免为保证资产质量采取提前收回贷款、追讨等措施,稳定业务渠道及后续客户关系维护,与企业共度时艰。主动研判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状况变化,着重关注分析“首贷户”融资需求,提高小微企业首贷比例,扩大服务覆盖面,拓宽信贷投放的渠道,完成“两增两控”任务目标;大力发展信用贷款,积极推广无还本续贷、循环贷,积极支持小微企业以应收账款、仓单和存货质押等方式融资,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精准把握小微企业贷款还本付息政策和时限要求,严格落实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缓解小微企业还款困难。

加大与其他机构合作,分担业务风险,确保资产安全

在经济复苏不确定性较大背景下,地方金融机构业务开展面临一定风险,建议加大与同业和非银行机构合作力度,积极引入其他方式降低业务风险。例如,采用联合贷款、信用保险、联合担保等方式分散业务风险,稳定资产质量。

大力开拓线上化业务发展,拓展收入来源,弥补不良损失

营业网点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载体、最基础的管理单元及最重要的服务渠道。但受疫情影响,居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受到了极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线上金融服务,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业务受到冲击。地方商业银行可以提供更多线上化、无接触式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减少接触式传播,建立客户黏性,增加利润来源。中长期内,进一步推广各类产品覆盖面,推广更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产品的使用,增大客群基数,助力产品营销,积极拓宽收入来源,弥补不良贷款带来的损失。积极构建线上申贷、网上营业厅等线上服务渠道,通过线上、线下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伊金霍洛旗支行)





上一篇:金融支持渤海新区建设情况探究
下一篇:韩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启示
当代金融家 2024年6月 总第228期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10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打造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投后管理(...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银行数智化转型中风险中台建设探索与...
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 应...
包买行视角下的福费廷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