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开启争夺数字货币话语权

作者:陈 捷 刘昱彤 杨 杰 日期:2021-03-09 10:36:20

对数字货币的竞争已逐步演变为各国政府、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竞相角力的新战场。各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过程,也意味着逐步“去美元化”的过程。对中国来说,则意味着数字货币开启的新征程或将通往未来中美两国竞争的新维度。



美元霸权的历史与现状

尤瓦尔·赫拉利在其创作的科技理论类著作《未来简史》中写道,“未来几十年间,我们很可能还会看到更多类似互联网的革命,而科技会抢走政治的所有风头”。随着科技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谁掌握了科技,谁就决定了未来世界发展的方向。

美国早在20世纪初发明了第一代通信技术,其后每一次更新迭代都是由美国主导或由美国作为新技术的创造者。近年来,中国5G技术逐步领先全球。美国开始产生久违的危机感。美国司法部部长巴尔证实了这一点:中国领先会让美国失去制裁的权力。美国实施制裁的权力来自美元在全球的霸权。美元全球霸权的基础来自美国国内市场。美国一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国内市场,使得美国可以操纵美元流动性,在全球市场上“剪羊毛”。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原则,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为“二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提供了制度保障。之所以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美元-黄金本位制,是因为美国经济在“二战”中飞速发展,美国工业达到巅峰,美国GDP占到当时世界生产总值的56%,工业产值占到世界总值的40%以上,黄金储备更是占到世界总值的75%。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初期为各国经济快速重建提供了稳定的金融体系。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自身无法解决的固有缺陷,一方面要求美国经济实现逆差为其他各国输出美元,另一方面要求美国经济继续强大为美元价值提供担保,即著名的特里芬悖论难题。特里芬悖论说明,长期来看,仅靠贸易关系维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是不可持续的,还需要其他因素的支撑。不难认识到,要让美元长期“有用”,即总能买到商品,依靠单纯从美国买是不行的,会使美国无法净输出美元,因而必须在美国境外建立持续可靠的美元“用处”。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与OPEC重要成员沙特达成协议,同意任何国家要进行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作为储备。该协议使美元从一种由黄金支撑的货币转变为由美国自主决定、可以任意发行的全球性储备货币工具,造就了石油美元体系,进一步巩固了美元霸权地位。随后,针对通过石油出口获得大量财富的中东产油国,美国开放了金融市场,接受石油美元存入美国银行、购置产权,还允许其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从前期单方面依赖中东石油进口,到逐步使中东产油国对美国市场产生依赖,石油最终将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石油美元的出现使美元的地位更加坚不可摧。

美元霸权的地位至今依然存在。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美元在各国央行储备占比61.99%,欧元占比20.05%、日元占比5.70%、英镑占比4.33%,人民币排名第五,占比2.02%。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2019年9月16日公布的外汇调查报告,截至2019年4月,全球日均外汇交易量达6.6万亿美元,较2016年的5.1万亿美元增长了29%;其中,全球外汇交易的88%都是美元与另一种货币的兑换(BIS针对53个主要国家近1300家银行及金融机构的调查)。


利用SWIFT在全球“剪羊毛”

最重要的国际收付清算基础设施

过去几十年,金融制裁已经成为美国实施经济制裁的主要手段。金融制裁依托的是美元作为全球主流货币的地位,以及围绕美元地位建立的全球美元清算系统。全球美元清算系统主要包括Fedwire(Federal Reserve Communication System,联邦储备通信系统)、CHIPS(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纽约清算所同业支付清算系统)和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

SWIFT是世界各地银行用来发送和接收金融交易信息的网络,也是支撑美元发挥国际贸易投资锚定作用的基础设施之一。在跨境支付业务中,由于语言不通、安全性和时效性要求高、交易次数和交易对手数量巨大等原因,跨境支付的信息交互存在很大的效率问题。SWIFT支付报文系统可以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解决方案,经过几十年不断完善、努力拓展,覆盖了全球绝大部分跨境交易,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收付电讯传送与交换处理体系以及最重要的国际收付清算基础设施(信息通道)。由于各国几乎都依赖于SWIFT提供的跨境支付报文传送服务,一旦切断与SWIFT系统的联系,该国跨境业务成本将大幅上升甚至难以进行。

美国对SWIFT支付系统的控制

美国对SWIFT支付系统的控制是由美元在全球货币中的地位决定的。美元作为国际大宗商品的结算货币,是全球其他国家重要的外汇储备货币。占据全球贸易结算与金融交易货币超过42%份额,以及占据国际储备货币超过60%份额,意味着美元收付清算在SWIFT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美国是美元最重要的供应者与管理者,对SWIFT也就具有最重要的影响力。

美国掌握了对SWIFT的控制权,要制裁其他国家就成为一件极容易的事情。朝鲜、伊朗、俄罗斯等国都上过美国的“黑名单”,他们虽然没有被删除国家代码,但是被设置了许多支付障碍,经济因此而受损。比如俄罗斯上“黑名单”后,所有针对俄罗斯的国际汇款都需要汇款银行层层报备,正常情况下SWIFT汇款约3~5天,俄罗斯则需要一个多月。如果银行不报备,监管机构就会让银行关门。

美国利用SWIFT制裁中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针对舆论热议的美国通过SWIFT对中国实施金融制裁,将中国完全隔离于美元体系之外,我们认为:除非中美两国进入“热战”状态,否则制裁可能性微乎其微。原因是中国无须“长臂管辖”,也可以对SWIFT进行商业干预。

一方面,根据以往美国动用SWIFT对他国进行金融制裁的案例,针对不同体量的国家,其制裁力度是不同的。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量极其庞大,许多美国大型公司每年都要和中国发生海量贸易。如果支付结算出现问题,这些美国公司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损失惨重且无法获得弥补。因此,美国完全切断中国与SWIFT联系的概率不高。

另一方面,SWIFT主要接受比利时国家银行(NBB)主导的十国集团(G10)中央银行的监督管理,并非单纯的美元国际收付电文系统,而是包括十多个主要国家货币在内的多币种电文处理系统,且运行的货币仍在不断扩充,其中包括港币和人民币。2019年6月,SWIFT在北京成立全资中国法人机构,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之后,SWIFT接受的第三种国际货币。


旧世界的搅局者——数字货币

一个无须基于信任的电子交易系统

2008年,一个署名中本聪的电脑黑客提出“创造一种不受政府或其他任何人控制的货币”的革命性构想,描述了一个无须基于信任的电子交易系统。管理该系统的是固定协议,利用的是不可篡改的区块链。该系统的交易媒介即是比特币(数字货币)。“比特币”(bitcoin)一词在文章中只出现了两次。本质上,比特币是一个三元术语,包括协议、数字货币和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构成一个电子现金交易系统,进行点对点交易。

比特币不是匿名的,但是具有隐私性。比特币是私有的,但是具有一个开放的、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只有地址公开,意味着地址上的活动是可审查的。比特币依据数学和计算机加密算法设计出来,因而具有非常可靠的不可伪造性。以上特征使得记录在比特币上的数字显示出货币的特性。

2013年12月,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

美国监管体系内的不同职能部门对比特币的界定也不尽相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CFTC)将比特币定义为商品,美国国家税务局(IRS)则认为数字货币是需要报税的资产。

中国积极探索央行数字货币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是经国务院批准计划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由人民银行组织市场机构从事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相应工作。央行数字货币的功能属性与纸钞一样,只是采用了数字化形态。2014年,人民银行成立专门的研究团队就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基础、运行框架、关键技术、流通环境、法律问题等开展深入研究。2017年1月,人民银行在深圳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2018年9月,数字货币研究所依托区块链技术搭建了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2020年4月22日,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组织召开法定数字人民币(DCEP)试点推介会,19家拟参与落地应用的试点单位参会。央行货币的数字化有助优化央行货币的支付功能,提高央行货币的地位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中美在“数字货币”上的较量

2020年以来,中美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继续发力央行数字货币,宣布在4个省份启动CBDC试点计划,并承诺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进行场景试点。美国也推出了CBDC计划。据Forbes报道,美国参议院银行业经济政策小组委员会于当地时间7月22日举行了一场名为“美中:赢得经济竞争”的听证会。CFTC前主席J·克里斯托弗·吉安卡洛指出,货币数字化已成为全球趋势,无论美联储是否参与其中,都无法阻止这场蔓延全球的数字革命。而数字美元可以巩固美元在全球的地位,使得美元可以更方便地作为全球交换媒介保持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吸引力。如果美国不参与数字货币的变革,未来将无法在经济领域继续扮演领导者角色,只能将这一领导权拱手交给全球其他竞争对手。


科技创新VS美元霸权

世界其他国家打造的“替代选项”

2014年,美国和欧盟因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而对该国实施制裁,引发俄罗斯银行被SWIFT排除的担忧。俄罗斯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支付系统——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以替代SWIFT,从而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和降低因美国制裁而受到的影响。2018年10月,俄罗斯央行宣布SPFS已经做好接纳国际合作伙伴的准备。

2018年,欧盟针对美元举行了“不信任投票”。德国外交部部长马斯呼吁,欧盟应该建立新的SWIFT支付系统,使欧盟的金融业务独立出来,SPV计划就此诞生。欧盟的SPV计划是对美元绝对储备地位的挑战,打击了当前由美元主导的世界经济核心。据法新社2020年7月2日报道,16家欧洲银行已经联合采取行动,计划到2022年推出一种新的联合支付系统,作为维萨卡和万事达卡的“替代选项”,为欧洲消费者提供银行卡和数字钱包。这项被称作“欧洲支付倡议”(EPI)的解决方案,旨在为欧洲市场提供一种除现有国际支付方案之外的新标准支付方式,从而应用于店内、线上、提现、P2P等在内的所有类型交易。

CIPS的建立对美元霸权的制衡

中美博弈是最高格局下的博弈。参与博弈的除贸易战、舆论战外,更加直接也更加有效的是货币战。打赢货币战最直接的手段就是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就必须维持外汇储备在一定数量。可见,货币战表面上是汇率战,实质上是外汇储备保护战和科技创新争夺战。

SWIFT支付体系是美国对其他国家进行金融制裁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此中国应该防范,但不必小题大做。一方面,中国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同时启动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CIPS)建设。CIPS旨在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提高跨境清算效率,满足各主要时区人民币业务发展需要,提高交易安全性,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此应对金融风险,补足跨境人民币支付基础设施薄弱的短板。2015年,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作为CIPS的运营机构,同时也是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全资控股子公司,在上海成立。

数字货币或开启“去美元化”进程

比特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引领和推动了数字货币的发展。数字货币使用现代传输技术,不用携带现金,比传统跨境结算的安全性高很多,且有利于跨境支付交易绕过SWIFT和CHIPS系统,节约支付与结算成本。各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可以强化本币的央行权力,收回被美联储侵占的货币发行权,排除美国对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干扰,绕过美国对各国以及个人交易资金往来的严密监督,提高各国本币的跨境额度与支付效率,降低美元的霸权。

对数字货币的竞争已逐步演变为各国政府、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竞相角力的新战场。新形势下的国际货币战争依旧由强势国家主导。因此,各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过程,也意味着逐步开启了“去美元化”的过程。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








上一篇: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态势及适用环境
下一篇:践行“两山”理论 收获“生态红利”
当代金融家 2024年6月 总第228期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10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打造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投后管理(...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银行数智化转型中风险中台建设探索与...
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 应...
包买行视角下的福费廷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