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金融行业应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期,推进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更好地服务普惠大众与实体经济,建设由数商到智商到情商的有温度的智慧金融。
正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金融也赶上了时代的列车,需要全面变革,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期,推进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更好地服务普惠大众与实体经济。
数字化转型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产业经济的数字化倒逼银行也必须走上数字化转型的道路。近年来,中小银行纷纷推进数字化转型,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线下转移至线上,而是依托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以及5G等技术,不断完善银行的系统架构、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加强风险控制、丰富业务场景生态,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普惠、安全、定制化、人性化的金融产品,实现普惠金融的技术能力建设、业务科技融合、运营能力提升、风控新技术的应用、体制机制转型等一系列创新与发展的过程。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工作流程、客户习惯、生产逻辑、行业生态都在剧变。人们已经进入一个数据海洋的时代。这是一个万物皆留痕、一切皆“数”的时代。数据被记录、保存、量化、分析、分类、聚类、预测……其中又以记录和量化为核心。数据将源源不断地产生,成为万物智能的土壤。随着大数据驱动的智能时代的来临,在万物皆智能背景下,智能化的普惠金融将融入更多的生活和场景,量化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无处不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也随处可见。
一切行为皆数据化,世界万事万物的状态、性质以及相互关系都将被记录,金融机构所有的业务过程也都将转化、保存为数据。从线下到线上、从营业网点到移动终端,智能终端设备源源不断地采集着数据。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数字化将进一步助力普惠金融发展,助力智能化、智慧化的金融新业态建设。
疫情助推金融数字化转型
可以说,2020年是人类历史上应该铭记的一年,这一年全球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遭到重创。疫情加速了全球数字化转型,正应了老子的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因此,处于幸福之中时要居安思危;处于灾难时,也不要悲伤,撑过去就会雨过天晴。数字化从没有像2020年这样普及应用如此广泛。疫情防控下,依靠大数据生成健康码的数字化应用,更好地为普通大众体验数字化做了宣传,培养了用户习惯,帮助人们在常态化防疫的情况下便利出行,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助力经济复苏。借力疫情机遇,金融行业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依靠科技实现无接触金融,从而进入“无科技不金融”“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就是不在银行网点”的时代。
回顾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1990年之前是“IT+金融”阶段;1990年至2016年是“互联网+金融”阶段;2016年至2019年是“人工智能+金融”阶段;2019年之后,未来的金融将进入依靠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以及区块链等技术的智慧金融时代。科技赋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根据科技的发展趋势,未来,虚拟化、数字化、智能化、普惠化的金融时代成为必然趋势。
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意义
当今社会处于人与物、物与物,万物互联皆智能的时代,人们已经进入一个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交互的场景中。在此背景下,金融必将被重塑。智能化金融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与场景中,无须现场面签、无卡支付、无现金生活的行为习惯正在成为大趋势。未来,几乎所有金融都将受数字化驱动,客户体验到的是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无感知服务。同时,从早期客户被动接受产品和服务到数字化智能时代,客户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选择空间。如今,数字经济已经演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客户开始沉浸在各种便捷的场景中。电商的服务理念也给金融业带来深刻的启示,金融机构纷纷借鉴电商理念,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服务,提供全天候7×24小时的人性化金融服务。
产业经济的数字化倒逼金融业必须走上数字化转型的道路,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金融行业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网点模式将成为过去式,依靠App和API模式打造的移动金融模式实现了金融服务从面对面向非接触方式的转变。数字化实现了个性化金融服务向“乐高模式”转变。未来,金融行业为客户提供的将是“乐高模式”下的按需定制服务。
数字化转型的策略
金融行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由数商到智商到情商的有温度的智慧金融。
第一,观念转变。客户已变,金融行业应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意义,意识到数字化转型乃大势所趋。
第二,提质增效。借助智能终端嵌入App、API以及其他H5等前端应用,深度融合场景,便捷获客,跨界融合,从而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第三,云是科技的底座,万物长在云上。随着云计算的发展,目前金融产业应用可提供专供金融服务的云设备、云平台、云软件以及云数据。如图2所示,建设在云上的数字化智能生态社会加速了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未来一切数据上云,一切皆云化。
第四,整合金融所需的内外部数据,加强数据治理,搭建大数据智能金融云平台。大数据平台是内外部数据整合的利器,如图3所示,从风险、市场、监管合规以及智能决策等方面应用数据支撑金融数字化、智能化以及普惠化。
建设大数据智能金融云平台策略是厚中台、薄前台的策略。后台依托云计算实现云上数据开发,稳健前进;数据中台快速响应服务(高性能、高安全)以及迭代优化数据模型,提升服务数据质量;前台实现敏捷开发,战略创新。数据中台是链接后台和前台的关键环节,从物理形态上分为数据资产层、工具平台层和数据应用层,是驱动上下联动的关键纽带。前中后台的建设策略见图4。
第五,人工智能是挖掘大数据价值的利器。可利用数据与智能联动发挥数字化助力普惠金融的价值导向。
第六,金融的本质是在控制风险中盈利,风控为本,不忘初心。科技不会改变金融风险的实质,金融所面临的七大传统金融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声誉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并未改变。在新的金融科技环境下,这些风险可能会以更具隐蔽性、波动性和挑战性的形式展现。因此,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需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的支持,培养识别风险的洞察力,打造更为量化、智能化、主动型的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的核心四要素如图5所示,可从数据质量、算法模型、风控系统以及反制措施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建设。
利用大数据+AI风控技术可对客户身份审核验证等,经过层层风控筛选把关提升金融机构风控能力,防范欺诈,防范伪冒。大数据风控核心技术应用见图6。
传统业务审批漫长,流程烦琐,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依靠传统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数据化转型下的普惠金融发展。利用大数据风控技术提升风控全流程能力建设,从贷前、贷中到贷后全流程实现大数据智能化风控。
第七,打造数字化智囊团队。实现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人才。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数字化人才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核心。
未来已来,数字化转型是实现金融智能化与普惠化、“脱虚向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关键。可以预见,得普惠大众者得金融之天下。
(陈秋杉单位为中国民生银行,吴志坚为天津金城银行副行长)
上一篇:生态银行贯彻新发展理念 打造赋能生态新纪元(上)
下一篇:中外处置“问题银行”的模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