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临摹境界不动摇,长此以往就能从“形似”到“神似”,进而达到“形神兼备”的理想境界,书法就会有一个质的提升,书写的境界就会进入一个最佳状态。
正文
临帖是很重要的学习书法的方法。临习的次数越多、临摹的范围越广,基础就越牢固。但如何临摹个人修养不同,环境不同,眼界不同,归纳一点,临摹与临帖三法不可缺少——对临,背临,意临。
临帖分为三个层次: “眼到”“手到”“心到”。其中后两个层次是当前认识比较模糊的地方;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势必影响到以后的创作水平。先谈谈“眼到”。这一层次即是唐代孙过庭所谓的“察之者尚精”。对法帖中字的用笔、结构、章法要详察细审,既要在静态上把握笔画形态,又要在动态上理解点画间的呼应关系。《续书谱》中说:“字有藏锋出锋,粲然盈楮,顾其首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后学之士,随所记忆,图写其形,未能涵容,皆支离而不相贯穿。”在结构上既要看到线条本身在空间中的安排,又要对空白的分布予以重视。清笪重光《书筏》说:“黑之量度为分,白之虚净为布。”即是指出要懂得空间分布之理。而在整体章法上,要注意原法帖的字间行距,欹正关系,润燥疏密等因素。古人讲求章法要“变而贯”,“如织锦之法,花地相间须要得宜。”在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是观察能力的提高,要能看出法帖的微妙之处。许多临习者对这个节点都是粗枝大叶,整体上去看,似乎与原帖相去不远,但在细微处则失之甚多,这和抄书并无区别。姜夔说:“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能否做到“眼到”决定了能否“手到”,因此临习者不能盲目机械地照临,应多读帖,多观察。
“手到”这一境界是在临帖过程中最具基础性的环节。孙过庭说:“心不厌精,手不厌熟”,所谓“手到”不仅是指临得形似,而且要神似,要做到形势相似,下笔自然要缓慢但要写出神气来。
“心到”的境界,精熟准确之境和作者心灵深处的生命律动。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乎达情,书不妄想,在创作中“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境界。要提高书写的笔性,就必须加强读书习惯。同时多与有经验者的书家切磋学习与请教,使自己少走弯路。因为技艺的传授有时很难口头表达其微妙之处,你如能亲自看看造诣较深者的书写与实践,细心揣摩师者书写时怎样起、行、收,以及运指、运腕、运肘的动作,就可收获不少启发和感悟,以达到“拟之者贵似”的要求,努力使自己写的字与法帖上的字相“似”,长期反复地学习与临摹,反复比较分析,临摹境界不动摇,长此以往就能从“形似”到“神似”,进而达到“形神兼备”的理想境界,书法就会有一个质的提升,书写的境界就会进入一个最佳状态。
(作者单位为中国农业银行咸阳分行)
上一篇:叙拉古城邦发行的各类钱币
下一篇:应对疫情危机 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