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信: 做助力乡村振兴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作者:吴万善 日期:2021-01-18 14:43:20

  导读  

农商行为农而生、伴农成长,是助推乡村振兴当仁不让的农村金融主力军。江苏省农商行用占全省金融机构1/7的存款份额,发放了占全省1/3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3/5的普惠型涉农贷款、1/2的农户贷款、百分之百的扶贫小额贷款,在服务乡村振兴大局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正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商行为农而生、伴农成长,是助推乡村振兴当仁不让的农村金融主力军。江苏省联社2018年出台了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四年6000亿”的信贷支持计划,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迄今为止,全省农商行用占全省金融机构1/7的存款份额,发放了占全省1/3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3/5的普惠型涉农贷款、1/2的农户贷款、百分之百的扶贫小额贷款,在服务乡村振兴大局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江苏农信服务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江苏省联社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指导督促全省农商行聚焦五大重点靶向发力、精准施策。

大力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一是强化引领,增强服务“三农”定力。全面强化考核指引、过程监督和问责纠偏,大幅提高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投放、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和信用贷款投放等指标的考核权重,并把服务“三农”履职评价与农商行高管选人用人相结合,推动农商行坚守定位、增强定力。

二是精准服务,高效支持新型主体。聚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金融需求,着力支持涉农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突出支持优质种植业、高效园艺业、特色水产业以及家庭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2020年9月末,全省农商行已投放现代农业贷款3.4万户、余额184.4亿元。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信息档案,投放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66.7亿元。持续加大对农村电商的金融支持,提供授信35.1亿元。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04万亿元。

三是强化机制保障,打造专营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专营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全省80%以上的农商行成立了小企业贷款中心、微贷中心等专营机构。指导农商行设立特色支行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建立起绿色专营支行、科技专营支行、文化支行等一大批专业特色支行。

大力助推乡村生态宜居。

一是深入践行绿色金融理念。践行“两山”理论,紧扣绿色环保项目及企业名录,开展融资需求对接;跟进各地垃圾治理、污水处置、厕所革命以及乡村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现代生态循环试点和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等项目,提供配套金融服务。2020年9月末,全省农商行绿色信贷余额368.7亿元。

二是深度助力苏北农房改善。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定制“安居贷”“装修贷”等专项信贷产品,助力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目前已投放相关贷款56.9亿元(不含普通住房按揭贷款)。

三是深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通过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村卫生所等设立便民金融服务站,推动金融服务触角不断向农村边远地区延伸,打造起“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农村金融服务格局。目前已设立1.55万个便民金融服务站,实现全省“村村通”。

大力助推乡村乡风文明。

一是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督促农商行持续开展信用村、信用乡镇创评工作,对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农户给予额度优先、利率优惠等奖励政策;借助司法力量,加大对逃废银行债务的打击力度,严惩失信行为,推动农村地区整体信用环境不断提升。

二是积极优化农村金融消费环境。指导农商行设立“金融夜校”“农村金融大讲坛”等,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引导金融消费者提升风险识别防范能力,加强自身合法权益保护,优化农村金融消费环境。

三是积极弘扬乡村文明时代新风。推动农商行成立“红马甲”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主动开展公益慈善、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等活动,推动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农村蔚然成风。

大力助推乡村治理有效。

一是扎实推进与乡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主动响应“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组织农商行各级党组织与地方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目前,全省已有1362个农商行党组织与地方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占全省农商行党组织总数的3/4。

二是扎实推进金融人才挂职参与乡村治理工作。省联社每年选派不少于100名农商行年轻领导人员到地方政府、团委等挂职,指导农商行选派业务骨干到乡镇、村(居)挂职,更加深入地参与社会治理,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扎实推进代理政府部门公共服务各项工作。主动承接和延伸政府公共服务,代理发行社保卡4094万张,占全省发行量近一半;独家承办135种涉农补贴发放,每年代办各类服务5000余万笔。积极服务村级集体资金阳光监管工作,创新上线村级集体资金阳光监管平台,监管资金超百亿元。

大力助推乡村生活富裕。

一是“输血+造血”推动精准扶贫。将精准扶贫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持续向重点片区、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群体“输血”。多年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73.9亿元,惠及328万贫困农户。携手农业龙头企业构建“银行+企业+贫困户”的链式扶贫生态,推动开发式“造血”扶贫。组织开展“滴水•筑梦”扶贫助学工程,捐赠1080万元扶贫助学资金。创立“大美江苏乡村行”活动品牌,为农户和涉农企业直播带货,2020年6月开播以来,已直播带货5.3万件、295万元。

二是“普惠+滴灌”推动收入增长。推进“阳光信贷”提质升级工程,实现农户普惠建档全覆盖,目前“阳光信贷”授信399.5万户、4106亿元。聚焦重点关键“滴灌”,不断加大对“菜篮子”产品生产、农民创新创业等信贷支持力度。创新圈舍抵押、生猪活体抵押等,2020年9月末,扶持生猪稳产保供相关贷款余额39.9亿元。积极支持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大力支持“地摊经济”,创新地摊贷专项产品,为地摊商户送资金、送工具、送服务,2020年9月末,各类创业贷款余额185.8亿元。

三是“让利+减费”推动降本增效。认真落实“七不准”“四公开”和综合融资成本压降要求,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各环节收费与管理,合理确定各类贷款利率,推动贷款利率加点点差稳中有降。2020年以来,已向各类市场主体减费让利32.8亿元。


  农信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难点与堵点  

普惠金融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户及小微企业贷款额小、面广、量大,服务成本高,长期被商业银行边缘化。即使近年来国有大行持续下沉服务重心,也多为掐尖农商行优质客户,金融供给作用发挥还不太明显。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供给,江苏农信首创了“阳光信贷”普惠金融品牌工程,十几年如一日地开展“走千访万”、整村授信等活动,推动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2020年9月末,全系统农户普惠建档100%,农户贷款4407.3亿元、涉农贷款9070.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4.5%、22.7%。但由于农村地区特别是苏北地区外出务工家庭较多,农村人口空心化严重,适格的承贷主体减少,加之少数农商行定力不强,缺乏“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一定程度导致整体用信率不高。2020年9月末,“阳光信贷”用信户数仅占授信总户数的39%,普惠金融增量扩面仍需久久为功。

金融创新的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类新产业、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农业农村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推动农村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三农”金融需求呈现由生产向消费、单一向多元、线下向线上转变的新形势,农商行通过改革创新精准对接新需求的方法措施还不多,未能为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色农业等提供量体裁衣式的综合金融服务。特别是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研究应用不足,受制于两级法人机制,农信系统在科技研发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基层法人“各自为营、各自为政、各显神通”的现象,未能形成集中力量、统筹资源办大事的科研格局,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信息技术运用对推动转型升级、高效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强。

风险防控的精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普遍存在经营管理散、有效抵押资产少、抗风险能力弱等共性问题,加之银政企信息共享共通机制不畅通、风险补偿共担机制不健全等,涉农主体融资风险仍处于高位。近年来,江苏农信持续深化信贷管理模式转型,全面推进授信审批人制度,强化信贷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并推广应用客户风险预警系统,全面提升智能风控水平,推动资产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辖内部分农商行风险管理意识不强、能力较弱,对存量信贷客户落实“增持减退”工作要求不坚决不扎实,对新增贷款客户不够审慎,承接大行退出客户、环保不达标客户等现象时有发生,不良贷款“前清后冒”问题仍较为突出。


  更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思考与研究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农商行要主动适应、积极融入、大力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

突出主责主业,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建设,以金融力量助力提升农业“强”的内涵、展现农村“美”的画卷、实现农民“富”的愿望。

一要坚持“党管金融”重大原则。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把农村金融服务要求融入公司治理,在战略制定、经营决策和绩效考核全流程中,充分体现支农、支小服务定位。把支农、支小导向嵌入内部经营机制,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各类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支农、支小业务条线,建立健全“敢贷、愿贷、能贷”机制,进一步增强服务乡村振兴的动力和能力。

二要贯彻“优先发展”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更大力度支持农村电子商务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农村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助推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大力度支持“一村一品”等区域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发展,在合理控制贷款集中度的前提下,把最有效的金融资源投向区域最适宜的产业;更大力度支持稳产保供,通过扩大“三权”抵质押试点范围、放大农民财产权与经营权金融功能等,持续加大对粮食、生猪、水产、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的信贷支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认真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工作,确保应贷尽贷、应贷快贷,提高扶贫的质量和成色;高度重视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农民就业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问题,持续加大对农民创新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多渠道挖掘农民增收潜力。

三要打造“一懂两爱”工作队伍。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化“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鲜明导向,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帮助他们提高“七种能力”,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破解难题能力,着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高管队伍。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教育培养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竞争选拔机制,为各类人才成长提供宽阔的舞台和空间,为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

聚力改革创新,全速补齐“三农”金融短板。

聚焦民生短板弱项改革创新,努力把“三农”金融短板补得更实。

一要破解农村市场主体融资痛点。着力破解“融资难”。深刻践行普惠金融理念,通过“拉网式”营销、“名单制”维护和“银政企”对接等方式,推动“阳光信贷”向边远地区、城镇居民和小微企业有效延伸,努力做到普惠金融“不漏一户、不留盲点”。着力破解“融资慢”。坚持让信息“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借助大数据和智能风控技术,创新业务模式、改进业务流程,推动申贷、借贷、还贷等环节从线下向线上迁移。着力破解“融资贵”。认真执行LPR定价机制,切实降低贷款利率;积极推广无还本续贷产品,努力降低“三农”客户转续贷成本。

二要推动现代金融服务向农村延伸。以推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持续丰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的支付结算、信贷、理财等功能,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线上化水平。以深化农村移动金融服务为抓手,全面推广智慧医疗、智慧支付、智慧出行等“智”系列产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智能化水平。以解决老百姓的烦心事为抓手,优化农商行省级直播平台,开展系列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综合化水平。

三要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深化金融便民服务“村村通”建设,推动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提档升级,持续改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认真做好政府公共服务代理工作,拓宽代理范围,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

强化风险防控,全力维护地方金融稳定。

强化底线思维,完善风控措施,牢牢守住金融安全底线。

一要把资产质量强起来。按照加快处置存量风险、全面控制新增风险、着力化解单体风险的思路,积极防范处置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风险,高度警惕风险积聚隐患,关注多头贷款、过度营销带来的潜在风险,将“穿透管理”落到实处,坚决把不良贷款比例控制在较低水平。

二要把合规管理强起来。深化合规银行建设,强化员工行为管理,严格落实员工行为禁令,综合运用合规积分、违规记分等工具,建立健全“合规者受益、违规者受罚”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让制度刚性执行。建立健全案件防控常态化排查机制,针对案件高发多发领域,完善制度、流程和系统管控措施,保持案防高压态势。坚持风险导向,针对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实施精准审计,真实揭示风险,推动整改提升。

三要把风险管控强起来。完善全面风险控制体系,优化全面风险治理架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等,全面打造自上而下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全面风险三道防线建设,综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智能风控等手段,全面提升前、中、后台三道防线风险防控水平,真正实现前台源头控制风险、中台技术控制风险、后台杜绝风险侵蚀。




(作者为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上一篇:银行理财销售渠道数字化发展的阻碍及建议
下一篇:睢宁农商银行: 以金融力量激发地方发展内生动力
当代金融家 2024年6月 总第228期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10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打造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投后管理(...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银行数智化转型中风险中台建设探索与...
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 应...
包买行视角下的福费廷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