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五中全会精神的大逻辑。回答了我们在哪里、朝哪里奋斗的方位问题,按照什么样的理论来引领新阶段的发展问题,怎样走向、如何实现新目标的路径问题。
正文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五中全会精神的大逻辑。
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我国发展的历史方向,回答了我们在哪里、朝哪里奋斗的方位问题。要立足新阶段,按照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推动发展。
新发展理念,就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新阶段推动发展的理论指南,回答了我们按照什么样的理论来引领新阶段的发展问题。要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必须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高质量的发展。
新发展格局,就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发展的基本思路,回答了我们怎样走向、如何实现新目标的路径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顺利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
第一,要聚焦提高自主可控技术及其产业的比重,加快科技体制改革。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提高自主可控技术及其产业的比重。
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把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与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优势结合起来。要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形成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的国家队。要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真正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关键要激发人才的积极性,要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落实新专利法关于“国家鼓励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实行产权激励,采取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使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合理分享创新收益”,给予职务发明人应有的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可以对全国现有职务发明科技成果存量进行一次摸底确权行动,使有价值的存量科技成果尽可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更多科技型企业。要实行“揭榜挂帅”制度,改进科研项目决策投票制。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通过天使投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保险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第二,要聚焦提高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的适配性,深化营商环境改革。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任务是调整优化生产结构,使之与不断变化的需求结构、消费结构相适应。
目前供给侧的主要问题有,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均衡,消费型产业发展不足,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部分生活性服务业供不应求,创新型产业发展不足,产业基础不牢靠,产业链供应链不安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不够快等。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政府的工作不是如何规划得更细、更全,而是让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发挥主体作用。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结构”,放给市场主体;政府的任务主要是做好改革的文章,改革的重点就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营造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
要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解决部分领域“准入不准营”问题。要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企业登记审批等线上办理、跨地区跨部门一站式线上办理、中介服务评估线上办理。要清理规范减少涉企收费,不该收的一律禁止,该减的切实减下来,该收的公开透明。要优化融资环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与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相配套的尽职免责制度。要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加快构建内外资企业、国有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的营商规则。要完善进入企业检查的国家规范,统一检查程序,减少现场检查频次。要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严格区分企业和企业家的法律责任,不因企业家个人涉法涉诉而冻结、查封企业资产。要提升政府履职能力,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度。要制定并执行规划和政策,遵循“法不溯及既往”原则,不能用今天的规划政策判定昨天政府批准的项目是否违规。
第三,要聚焦提高居民消费在总需求的比重,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土地、户籍、住房等改革。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任务是提高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
扩大消费,要增加收入。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努力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实现到2035年,居民收入翻番和中等收入群体翻番“两个翻番”。初次分配要坚持要素报酬由市场决定,防止通过掌控土地、矿产、资金、数据等获得超出市场决定的超额报酬,提高劳动报酬的议价权。再分配机制要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减轻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社保、税费、罚款、房贷等负担。
要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要切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使城镇化真正转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上来,而不是围绕加强哪类城市建设或开展哪些范围试点来推动改革。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同时要积极探索通过身份证制度改革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应与换发新身份证结合起来,使每一个普查到的人口都有唯一的身份证,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要彻底解决城市户籍人口、常住人口、管理人口三个不同口径,彻底解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两个不同口径;身份证按常住住址、而不再按户口所在地住址登记。根据经常居住地划分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持有城市住址身份证的人口就是城市人口,并享有常住地城市的权利和待遇。登记的住址可以是产权房,也可以是租赁房。住址变更后可以随时换发新的身份证。离开常住城市回到农村的同样如此办理。
要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新的住房制度要重点面向如何解决进城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有所居问题。要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真正让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在内的全体人民在就业地住有所居。
第四,要聚焦提高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畅通性,加快扩大开放。
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关闭开放的大门,而是要把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更宽、更方便进出。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要减少进出口的总量,而是在继续当好“世界工厂”,同时要当上“世界市场”。科技自立自强,也不是自己什么都自己搞,而是能引进的仍然要引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就是要壮大国内市场,增强国内强大市场的磁力;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尽可能扩大出口,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增加消费品进口,满足人民需要,推动进出口均衡;保持部分产业生产能力大于国内消费能力的格局;保持部分产业以外循环为主的格局;通过创新发展,降低高技术产品对外依存度;通过绿色创新,降低资源性产品对外依存度;通过机制创新,降低文旅产品对外依存度;放宽市场准入,通过引进外资提高国内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对此,中央“十四五”建议做出了全面部署。
(作者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三届政协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历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秘书长、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上一篇:“十四五”规划开启中国改革新征程
下一篇:对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