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十四五”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任务,其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乘势而上,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开启中国改革的新征程。
正文
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作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战略部署,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改革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任务。
必须坚持市场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
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中国的改革永远在路上。市场化改革必须加快步伐,取得实质性突破。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五中全会公报号召,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是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议》对此明确指出, “十四五”建设要达到六个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系统全面地阐明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改革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个总目标,最核心的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贯彻始终、必须解决好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的本质就在于到底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还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十四五”时期,为解决中国发展中存在的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必须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绝不能走计划经济回头路。要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夯实产权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市场体系基础制度。真正做到在市场能够高效配置资源的领域、在市场机制可以有效调节的事项上,让企业成为真正的配置资源要素的主体。
同时,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关键任务是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坚持竞争中性的原则,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维护公平竞争是保障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核心,也是政府在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中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要在市场准入、要素使用、产权保护等方面消除所有制歧视和壁垒,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对国有企业不再实行基于所有制性质的补贴。只有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国内统一大市场,才能保证资源配置的高效和市场的优胜劣汰,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
必须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改革任务,也是市场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其实质是真正突破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和创新。
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要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价同权;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要改革土地计划管理制度,探索全国性建设用地指标跨地区交易机制。
在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要重点突破户籍、所有制等身份差异对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市场化配置的制度障碍,着力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进一步放开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在城市群内探索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制度,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
在资本要素市场化方面,要加快建立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推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完善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制度;加快发展债券市场,探索实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注册管理制;推动资本向创造价值的优质企业流动,完善金融支持创新政策,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在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重点是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继续探索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坚持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
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完善数据权属界定和交易流通的标准和措施,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加快数据资源整合,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必须进一步创新改革推进方式
2020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文件。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力度前所未有。展望“十四五”,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方式本身也进一步改革创新,表现出一些新特点、新形式。
其一, 更加注重处理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关系。《建议》明确了未来五年和到2035年我国发展改革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这是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同时,中央多次强调,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要注重激发基层的改革创新活力,鼓励支持地方开展差别化的改革创新试点。
其二,更加注重处理好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既要坚持用改革为解放生产力开辟道路,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动能;又要坚定不移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的经济体制,重点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形成高标准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其三,更加注重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既要坚持依法治国,把改革创新纳入法治的轨道,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法律供给和保障;又要通过特许授权等方式,为改革创新留出空间,在改革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经济领域法律体系,加强对市场化改革探索创新的法律支持和保护。
2020年10月,中央公布了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通过综合授权、先行示范,以清单式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要求深圳市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大胆试大胆闯,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近日,中央又宣布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这些做法向世界宣示了中国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增强了各地区各部门改革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十四五”时期开展综合性改革试点、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出了要求和示范。
结语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国“十四五”时期发展改革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深刻变化,应继续坚守改革人的初心使命和历史责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推进我国改革事业作出新贡献。
(作者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历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上一篇:关于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 新规的调研(下)
下一篇:五中全会精神解答了四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