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显示国家高度重视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也说明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民营企业发展有两个明显优势,一是激励机制清晰,二是决策效率高。加上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船小好掉头”,以上两方面优势使其能够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迅速做出调整,但其中也隐含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性困难。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反方向变动。以此推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这就是凯恩斯提出的“节俭悖论”(Paradox of thrift)。
凯恩斯认为,微观层面的节俭美德在宏观层面却是一种“不良习惯”,原因在于,居民收入对应的是企业生产的产品,如果居民将大部分收入用于储蓄,而不是用于消费,则收入无法有效转换为新增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无法顺利输出,将迫使企业减少新增投资、调低员工工资甚至进行裁员,最终破产倒闭。居民为防范收入在未来进一步下降,则会减少支出以增加储蓄,从而进一步加重企业流动性困难。这使得经济发展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严重的可能引发经济衰退,甚至经济危机。
相反,如果居民将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而不是储蓄,将形成对企业产品的巨大需求,促使企业扩大生产,经济增长进入良性循环。
激励机制清晰、决策效率高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在发展初期,极易陷入节俭悖论描述的恶性循环中。原因在于,企业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而绝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在遇到发展困难时,为“及时止损”,极易做出“掉头”决策。因此,在个人或微观层面属于美德的“节俭行为”,在企业或更大的发展层面却变成一种“恶习”,“不断掉头”使得企业的资源、信心等在此过程中不断耗损。
相比较来看,国有企业或者已发展到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由于决策环节较多,虽然也存在官僚化体制的决策效率低、管理成本高等弊端,但在发展遇到困难时,却能够坚持得更长久一些。这也是企业必须通过一段较长时期坚持从事某项并不盈利的业务的原因。只有在坚持的过程中不断开发新产品、寻找新市场、持续试错、探索新模式,才能最终找到发展的康庄大道。
《道徳经》有言:“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上制度环境的不断改善,民营企业发展必将“苦寒尽去、馨香自来”。
上一篇:信用评级中的知识生产激励
下一篇:遵循规律,坚守底线,做勇于担当的金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