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用评级质量提升评级行业公信力

作者:胡 燕 日期:2020-12-22 12:43:24

  导读  

实施严格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高效完善的经营管理是评级质量的重要考评指标,也是评级企业发展的基石。


  正文  

安徽省第三方信用评级市场始于21世纪初,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以中诚信、联合信用、东方金诚等评级公司,企业、小贷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银行间债券等为服务对象的评级市场,评级结果广泛应用于银行信贷、政府招投标、贸易合作等领域。截至2019年12月末,该省共有300余家中小企业参与信贷评级业务400多次,113家小贷公司和29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参与两类机构信用评级业务530次,评级质量逐年递增,评级等级普遍在B级以上,其中两类公司首评363次,跟踪评级167次,不仅有效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更有力地促进两类机构健康规范稳健发展。


  层次分析法(AHP)的实证分析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信用评级质量指标体系是由第三方评级公司对企业、担保、小贷等两类机构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等业务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与研究的依据和标准。正确选择度量指标是评价和把握评级质量优劣程度的首要条件。笔者根据对安徽省辖内三家评级公司实地调研了解,依据“灵敏度高”“代表性好”及“操作性强”三个原则,选取指标建立AHP指标体系。

发放调查问卷,运用AHP确定各因素相对权重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等要求,在安徽省合肥、马鞍山、宿州和蚌埠四市组织发放评级质量调查问卷(选取了若干一、二级指标)70份,回收有效问卷6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29%。受访者涉及国有、股份制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以及小贷、担保公司、评级公司和高校、政府专家等,分布较为全面。

数据分析

AHP测算权重与实地调研权重(其中定性指标占比90%,10%为信用评级师人工调整的定量指标)对比情况。可见,各权重的重要性排序基本相符,AHP得出的权重合理性较好。

1.风险控制一级指标影响最大(权重0.4090)。主要由二级指标中风险管理与执行、风险分担、担保资产质量、风险管理水平4个因素决定。随着全社会对信用评级的日益关注,信用评级报告对防范评级企业所在行业、区域风险的提示预警功能愈发凸显。而担保资产质量因受担保资产属性、变性能力等影响,在风险控制的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2.管理素质因素影响其次(权重0.1947)。主要包括股东情况、法人治理。法人治理是公司管理的重中之重,其好坏直接影响公司经营管理和全体股东的切实利益。目前国内第三方评级公司业务能力、素质有待提高,独立性不够,评级结果的运用场景有限,评级监管尚未完善,公信力不足。如对融资担保公司评级,评级机构不能针对性指出特殊行业的风险,评级侧重点有所偏差。

     3.经营情况因素影响位居第三(权重0.1603)。主要由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素质、业务合作情况、业务开展情况决定。担保公司经营现状直接反映该公司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目前评级没有发挥对业务发展和客户管理的关键作用。评级机构从地缘来看,仅对本区域企业和两类机构相对较熟,异地评级方的辅助资料仅能依靠人脉等参考评价。部分评级机构对担保行业过度考量经济指标,缺乏广泛的多方使用市场,缺少对社会效益的考量,评级结果的准确性无法考证。2019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发布的《信用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虽然对评级机构由于故意或重大过失,对投资人、评级委托人或者评级对象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由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业务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但对评级结果的运用所产生的法律后果责权的认定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4.代偿能力因素影响第四 (权重0.1091)。主要由资本充足程度、准备金充足率决定。担保公司因其业务的特殊性,在担保方发生信贷风险无力按期还款时,由担保公司先行代偿,再行使追偿权,诉讼执行程序复杂、时间较长。可见担保公司代偿金是否充实对其代偿能力较资金来源与运用因素影响较大。

5.资金来源与运用因素影响第五(权重0.0847)。主要包括资金来源和运作,体现在担保公司的财报数据。以安徽省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信贷评级或监管评级为例,收费低,评级公司投入相应不足,现有分析师人员素质、专业水平无法对担保公司经营水平和风险准确判断。评级企业报表真实性缩水,可参考性不强,导致评级报告可信度打折。金融机构由于自身内部拥有信贷评级系统,难以对外部信用评级促成规模化的市场需求,且目前省内两类机构与商业银行间缺少足够的合作意向,导致商业银行对评级结果运用不足。

6.经营环境因素影响最小(权重0.0422)。主要由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决定。因经营环境属宏观层面,非主观所为,故影响最小。企业经营现状、市场环境千变万化,担保链条错综复杂,加大了市场和竞争环境的评估难度。第三方外部评级结果也许不能使委托人满意,就会产生排斥现象,造成评级供需失衡。


  结论及建议  

结论

外部监管是内部质量评级的重要动力,两者相辅相成。笔者主要研究结论有:一是风险控制和管理素质最为重要,紧密联系,对于防风险促发展意义重大。二是实施严格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高效完善的经营管理是评级质量的重要考评指标,也是评级企业发展的基石。三是评级机构对评级企业运营中的代偿和资金来源及运用等财务指标的评分也不可忽视,需加大信息披露。四是外部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但地方性评级机构因业务区域等局限更易影响评级质量的判断。

但仍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金融对外开放进程持续加快。目前,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分别在北京设立了穆迪(中国)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3家独资法人评级机构,“大公事件”等爆发对国内评级机构和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信用评级质量管控显得尤为重要,尚需进一步完善,仍需要较长时间序列、较为广泛的应用场景的实证检验,社会总体信用意识也有待提升,从而切实提高我国信用评级质量对评级行业公信力的支持。

政策建议

完善我国信用评级监管体系。国际信用评级监管历经行业自律到“强监管”的演变,我国信用评级监管体系在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管理评级机构,分业管理评级业务”的监管框架。应明确评级市场准入退出标准,突出强化评级利益冲突监管,加强信用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拓展非银行信息采集,规范评级资料档案保管,完善信息披露等要求。

增强我国评级机构竞争力。我国亟须加强评级机构自身内力建设,学习借鉴国际评级机构的先进做法,注重独立性保持、内控制度、评级模型的科学化、合理化建设和评级人才培养,加大信息披露强化事后检验,建立健全评级访谈跟踪机制。同时,充分发挥深入了解我国市场经济、政策制度的优势,以及前期评级实践积累总结的经验教训,加强对市场趋势的宏、微观研究与精准预判。

加快评级市场的引导培育。政府一方面可通过扩大监管机构对信用评级结果的使用范围,鼓励金融机构等部门打破地区、行业封锁界限,积极采用独立的征信公司的报告,来推动征信市场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加强国内、国际评级机构的合作交流,推进国内外评级标准一致性,提高评级结果的可比性,增强我国评级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通过征信业的大力发展和征信产品的广泛使用, 在全社会中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惩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马鞍山市中心支行)






上一篇: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下一篇:商业银行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
当代金融家 2024年6月 总第228期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10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打造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投后管理(...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银行数智化转型中风险中台建设探索与...
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 应...
包买行视角下的福费廷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