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目前,驻马店市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探索出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作为中国脱贫攻坚典型经验,在第二届“进博会”展示;“互联网+分级诊疗+签约医生服务”健康扶贫模式,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这两个扶贫模式共同入选全球减贫案例。
正文
2020年是我国精准扶贫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既要圆满完成脱贫攻坚战略任务,也要为稳固内生动力做足准备,向乡村振兴战略迈进。
关于产业扶贫,习近平总书记说: “加大产业带动扶贫工作力度,关键是要激发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的积极性,使企业愿意来、留得住。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支持政策……这些政策要加紧细化、落到实处。”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做好金融扶贫实践的理论指导。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意义非凡。
中国人民银行驻马店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驻马店市中支”)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理论论述,引导金融机构聚焦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明晰产业脱贫路径,调整信贷投向,通过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将金融资源与产业资源相结合,谱写出新时代产业扶贫的新篇章,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金融产业扶贫成效明显
驻马店市共有7个贫困县,其中4个国定贫困县,3个省定贫困县。贫困村928个,农村贫困人口84万人,贫困发生率10.86%。驻马店市金融系统积极探索适合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贷款产品和服务模式,通过支持畜牧、油料、花木、蔬菜、烟叶、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催生出了“全国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县”“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全国白芝麻生产大县”等特色农业大县。
近年来,全市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557个,累计投入各级扶贫资金30.49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0.51亿元、精准扶贫企业贷款13.78亿元,带动16万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800元以上,逐步实现了“一县一特色”“一乡一产业”“一村一产品”的产业扶贫体系,成为驻马店市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依托。
目前,全市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探索出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作为中国脱贫攻坚典型经验,在第二届“进博会”展示;“互联网+分级诊疗+签约医生服务”健康扶贫模式,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并且这两个扶贫模式共同入选全球减贫案例。
基层央行引领打造扶贫金融支持体系
对于脱贫攻坚,人行驻马店市中支巧抓支点,通过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做好顶层设计、立梁架柱、铺路架桥,打好金融基础设施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凝心聚力,对产业扶贫输血造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全市建立“普惠金融服务站”1912个,数字服务平台“普惠通”App下载、使用、合作机构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农户信用贷款增速、风险补偿基金规模均位居全省第2位。在河南省普惠金融22个试点县现场评估中,确山县第一个通过验收,考评为A档。
突出做好顶层设计、立梁架柱。如果将普惠金融工程比作一座大厦,那么规章制度与组织架构就是四梁八柱。驻马店市中支贯彻落实《驻马店市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持续加快产业发展促进稳定脱贫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郑州中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会议精神》,制订《人行驻马店市中心支行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全面安排部署金融扶贫工作。
突出制度完善、建立“1+N”框架。 “1+N”框架,1是指郑州中支推广的普惠金融兰考经验“一平台四体系”,N是指驻马店市中支提出的落实“一平台四体系”细化的五个子方案。提请市政府以(驻政办〔2019〕129 号)文件正式印发《在全市推广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并在年初工作中进行专项安排。
突出组织架构,压实工作责任。成立市政府普惠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列入特别成员单位,市直11家职能部门和市辖11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成立中心支行普惠金融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总牵头、分管行领导具体抓、六 大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大普惠”格局。人行、金融局、银保监分局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开展现场检查和业务辅导,压实工作责任,力促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
突出货币政策引导,发挥再贷款的“撬动”作用。运用扶贫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保证精准用途,降低融资成本。采取“一次授信,多次发放”方式,提高扶贫再贷款使用效率。前三季度,累计运用各种工具释放和投放基础货币51.67亿元,累计发放普惠类再贷款再贴现20.9亿元;两项直达工具惠及企业金额 16.97亿元。
突出金融扶贫与发展普惠金融对接,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撑。鼓励普惠金融试点县制定配套支持方案,建立普惠金融贷款需求库,加大普惠金融信贷投放。按照“宽授信、严启用、严管理、严惩罚”的原则,实施“红蓝本”授信证发放制度,分别给予5万元和1万元授信额度,截至2020年10月末,全市已完成基础授信111.15万户,占全部农户的58.86%;累计发放普惠授信贷款50.05亿元。
金融产业扶贫的实践
龙头企业带贫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恒都食品有限公司拥有两个单体亚洲最大养殖场和年屠宰15万头肉牛屠宰分割线、189个存栏100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养殖场,资产规模41953万元,年销售额29520万元,通过优工优酬、挂靠绑带形式,带动3400户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每户年均收益不少于3000元。
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亿龙食品和雨露菌业,推行“三个零”(零距离就业、零成本投入、零风险收益)模式,建成68个帮扶基地、6200个种植大棚,流转土地4500亩,年生产六大系列30多个产品、10多万吨,产值50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出口到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带动1300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被世界菌业专家学者称为“泌阳模式”,誉为中国香菇栽培史的第三次革命。截止到2020年9月,泌阳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96534.6万元,带动18913户贫困户,10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由9.5%下降到0.1%,人均增收4000元,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特色产业小镇扶贫
正阳县地处淮河之畔、汝河之滨,把花生作为地方特色主打产业,年种植面积170多万亩、产量50多万吨,连续20年稳居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相关深加工企业23家,流转土地超过10000亩。至2020年9月末,金融支持贷款14.56亿元,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2万元。该县建立花生产业示范园,并引入渤海期货交易所在正阳建立花生交易中心,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打开了乡村振兴新天地。“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正阳”,“中国花生之都”名符其实。
平舆县是全国重要的夏芝麻主产区,享有“中原百谷首,平舆芝麻王”之美称,先后取得“白芝麻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称号,重资建立蓝天芝麻小镇,打造观光旅游特色农业。年种植白芝麻40万亩左右,金融支持贷款14637万元,农民种植积极性不断增强,带动贫困户收入不断提高。
一村一品助贫
确山县竹沟镇一批务工青年利用在外打工经验,创办一批小提琴厂加工企业,已形成大小100多家提琴产业园,产品超过30个系列,400余种型号,占全国提琴总产量的40%,年销售额可达一两亿元人民币,年出口创汇千万美元。其中,河南昊韵乐器有限公司是最大的一家,年产高中档各种提琴5万余把,产值高达上亿元,产品出口欧美和意大利。农商行累计提供贷款131笔、11662余万元,助力提琴奏出“确山好声音”。
泌阳县丰盈制衣有限公司年产值7000万元,该公司采取“公司+学校+基地+农户”形式,免费培训农村留守妇女800余人,优先安排贫困人口100多人就业,建立17个“巧媳妇”加工点,农信社对其发放商业贷款500万元、扶贫贷款900万元,人均年收入1.5万元,为贫困户开辟一条致富路。
小微企业帮贫
确山县豫宏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销售,为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信息咨询服务等。截止到2020年9月底,全县发展各类中药材10.6万余亩,其中夏枯草订单种植面积5.1万亩,农商行累计为其提供“本草贷”支农特色贷款4258多万元,年产值约2.2亿元,富民效益十分显著。
新蔡县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河南花花牛乳业有限公司落户该县,作为牧业、养殖加工一体的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县政府协调县投融资有限公司等为企业提供担保,农商行为其九家有合作关系的养殖单位发放产业扶贫贷款2亿元,带动4000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绿色能源脱贫
泌阳县充分利用浅山丘陵有利地形,实施光伏产业增收工程。财政投入资金2.096亿元,信贷支持1500万元,建成村级光伏发电站106个,每年净额收益240万,累计带动6664户15257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
新蔡县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和政策性贷款2600万元,建成118座村级光伏电站。每个贫困人口1股,确保人均年分红1000元以上,贫困村集体每年分红3万元以上。
经验体会
央行引导推动
为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深入开展,人行驻马店市中支通过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和银企项目对接会、工作推动会等形式,要求全市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优化信贷结构,落实好特别帮扶行动,持续做好金融扶贫、普惠金融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推动完善融资配套措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收到良好效果。
特色发展模式
发挥产业扶贫“既输血又造血,输血与造血结合”的方式,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大型龙头企业通过扶贫小额贷款、与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等形式,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带动贫困户脱贫。
创新金融服务
利用农业经营主体集合单个农户抗风险能力,实现农村信贷从“零售式”向“批发式”转变。将农业经营主体纳入信用评定范围,建立健全符合农业经营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规范开展信用评定工作,把现代金融的风险控制机制与农村传统信用资源对接起来。
丰富金融产品
摸清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资金需求,采取个性化定制授信,实行一次申请、集中授信、循环使用、余额控制的管理办法,在额度、价格、时限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融资需求。
完善风险保障
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范围,地方财政出资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或提供保费补贴,引导商业性保险公司拓展涉农保险业务,开发适应市场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接受的保险产品。
未来展望
发展普惠金融,巩固产业扶贫成效
普惠金融就是支持产业扶贫发展的高速公路,农村信贷可获得性高了,农业企业融资成本低了,农村居民金融服务的获得性强了,产业扶贫的成效就突出了。因此,普惠金融要对接特色产业,推动特色产业链向贫困村户延伸覆盖,让脱贫对象分享更多的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带贫新型市场主体培育,扶持一批参与度高、带动性强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突显产业扶贫成效。
创新信贷产品,拓展农村信贷可获得性
一是在深化扶贫小额信贷基础上,全面推行普惠金融信贷模式,稳步实施“贷款+信用”普惠授信,构建广覆盖、多样化的普惠授信产品体系,切实实现“普”和“惠”。二是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投身普惠金融建设,做强、做实普惠金融事业部,扩大产品创新,强化专业团队,鼓励保险机构开展三农保险,增信农村信贷产品。三是继续完善贫困地区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配套机制。依托省农信担保公司、省中小企业担保集团,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最大限度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四是盘活农村产权,如林权、土地经营权抵押等,推行仓单、订单、股权、应收账款、票据融资质押,扩大贷款抵质押品范围。
以农村信用建设为抓手,促进与乡村治理的互动
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农户信用意识,形成诚信的农村信用环境。通过完善“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中小企业”评定,探索与“文明家庭创建”、道德模范评选评价等衔接,引导农村培养良好的信用习惯,形成民风淳朴、守法遵纪、诚实友爱、守望互助、风清气正的农村环境新风尚,从而推动乡村治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乡村治理水平的提高又反哺农村居民文明程度的提升,进而有利于农村信用环境的进一步深化。
完善金融服务,提高农村居民获得感
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成功经验的复制推广、突破创新,加快探索数字普惠金融的有效落实,健全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体系,打造高效、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务站,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站辐射范围,不断丰富完善普惠金融服务站功能,提升服务能效,使农村居民真正享受到服务站带来的金融便利,提升农村居民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驻马店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
上一篇:普惠金融的兰考探索及创新
下一篇:“上网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践行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