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如何把握“双循环”

作者:张旭阳 日期:2020-11-18 15:12:58

20201204152855.png

  导读  

新冠肺炎疫情促使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更好地思考自身使命与定位,成为行业今后健康发展的重要机会,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资管机构提升认知并进化的机会;第二,是整个资管行业担负责任的机会;第三,是资产管理公司完善治理和制度建设的机会。


  正文  

资管新规延期一年,符合市场预期,既考虑了在全球疫情冲击和经济稳增长压力之下,资管行业保持稳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也考虑了资管行业实际转型进度的需要。对资管行业特别是银行理财而言,延期一年虽然为行业转型赢得了一年的宝贵窗口期,但这也意味着,老产品的转型压降已进入倒计时。


  资管新规出台两年,银行资管内外部环境变化  

全球货币环境:货币泛滥

进入2020年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年初的4.1万亿美元扩张到7.1万亿美元,扩张速度远远超过历轮量化宽松(QE);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也从年初4.6万亿美元扩张到6.5万亿美元,增幅41%,全球进入主权货币泛滥时代。全球流动性快速扩张使资管行业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货币供给大幅增加,必然摊薄资产的整体收益,给资产配置特别是长期资产配置带来挑战;另一方面,流动性泛滥下,投机性资金增加,市场波动也会进一步加大。

外部政经环境:逆风逆水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从贸易战到技术战到金融战,美国对中国的全方位遏制,使外部环境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这将给市场带来扰动,也将增加跨境投资的风险。

内部经济环境:“双循环”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习总书记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自立自强的发展道路,发挥大市场优势,提升技术短板,畅通内部产业链循环。这将给银行理财带来新的机遇。银行理财要服务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畅通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内循环”,在变局中谋发展。

银行理财转型:棋至中局

资管新规出台两年来,银行理财转型渐显成效。但行百里者半九十,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迄今仍在路上:一是新老产品并存,老产品压降压力较大;二是净值化产品转型有待进一步提速;三是新产品结构失衡,固收和现金管理绝对主导,权益类占比小。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银行理财转型的要求  

一是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引入长期稳定资金。银行理财作为连接居民储蓄的重要资管机构,承载着为资本市场输送“源头活水”的重任。在“房住不炒”的长期定位下,居民财富需要新的投资渠道和路径,在非标限制、债券收益率下行的环境下,资本市场是居民财富的重要出口,银行理财作为联通居民财富和资本市场的关键枢纽,有责任做好投资者教育,设计出符合居民风险偏好特征的产品,让投资者逐步适应资本市场波动,从承担短期波动中获得长期回报。

二是顺应国家产业发展要求,支持科技创新企业融资。在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指出,科学技术现代化从来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推动国内大循环方面,需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其中,科技创新是关键。银行理财作为直接融资体系的资金供给方,应符合国家科技发展趋势,大力支持科技企业、高端制造企业融资,支持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

三是打通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内循环”,促进直接融资体系建设。我国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与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率密切相关。银行理财凭借银行渠道的天然优势,承载着将储蓄转化为直接融资的使命,一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资金来源,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为老龄化社会未雨绸缪,增强居民退休保障。


  银行理财应从六方面加快转型  

一是把握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发展机会。

此次疫情促使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更好地思考自身使命与定位,成为行业今后健康发展的重要机会。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资管机构提升认知并进化的机会。各个微观机构重新认知投资逻辑、思考投资理念,打造应对危机的弹性、韧性,并加快投研、运营、风控、销售的数字化转型;第二,是整个资管行业担负责任的机会。作为直接融资体系的关键一环,资管行业应积极承担社会经济发展责任,包括可持续投资(ESG),提高透明度与投资者保护,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与居民财富保障;第三,是资产管理公司完善治理和制度建设的机会。任何一个行业的进化始终有两个因素在推动,一个是技术进步,另一个是制度完善,而且这种进化往往始于技术、终于制度。资管行业与监管机构应共同持续完善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制度设计,以适应技术更新和疫情后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与金融体系完善的需要。

二是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关注新技术投资机会。

疫情催生的线上化、远程化的办公、生活和娱乐,加速了数字化应用的趋势。这意味着资管行业也必须积极拥抱数字化大时代,融入数字化转型的浪潮。资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具体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在投资方向上把握科技进步的主要方向。围绕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数字化世界中生成的新消费和服务品牌,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引领生成的新价值链等方面来投资布局。第二,通过金融科技提升资产管理行业在投研、运营、风控、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无论是资金端对客户需求的理解,还是投资端对全品类投资的管理,以及端到端的供需匹配,银行理财的数字化转型都离不开数据、算力、算法的驱动。同时必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最大挑战并不在于数据、算力和算法,而在于人。如何培养数字化思维、推动数字化能力建设、打造数字化生态,决定了资管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真正进程。

三是加强一、二级市场联动,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

金融有三性——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金融产品在不降低安全性要求的同时,往往通过降低流动性获得更高收益,而低流动性资产往往是另类资产。银行理财通过更广谱的资产配置工具,不仅可以帮助投资者获得更好的风险调整后的投资收益,还可以助力企业不同阶段的成长。因此,光大理财提出“三全”概念,即借助银行资管机构相对稳定的资金,用全融资品种的创新,关注企业的全资产负债表,服务于企业全生命周期。

四是完善权益产品谱系,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目前银行理财的净值型产品仍以现金管理类和固收类为主,银行理财必须适应低利率环境和资本市场的大发展时代,加强权益产品的布局。考虑到理财客户的风险偏好有逐步提高的过程,银行理财通过“固收+”、混合类以及结构性衍生品产品,投资于权益市场,既能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稳定的回报,做到回撤可控,也能参与权益市场,获取向上的弹性,增厚产品投资回报。银行理财作为多策略、全天候的投资平台,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一些细分策略及不同基础资产的安排上,银行理财可作为“买方的买方”,通过“基金的基金/管理人的管理人”(FOF/MOM)模式投资于二级市场,使银行理财在母基金层面实现风险分散与投资回报的可持续,在子基金层面发挥各投资策略、各类型管理人的优势,保持子基金的能力专注、策略稳定与多样化。这与银行理财在选定的某个赛道或策略上强化自身投研能力,从而推出自主管理的指数型产品或股票主题型投资产品并不冲突。

五是提升核心投研能力,建设资产配置体系。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监管部门和业内机构都应利用好这一年的时间,更好地探究资管行业制度设计和基础完善,从而提升资管行业能力,特别是核心投研能力。总体来看,提升银行理财的投研能力需要从五方面入手:一是在大类资产配置的逻辑和方法论方面,银行理财管理大体量资金,首先在资产配置大方向上不能出大错,其次利用不同资产之间的低/负相关性,构建模型进行组合风险分散,降低波动率,提高产品夏普比率;二是在构建自有的因子库、数据库和有效的另类数据源方面,数据是投研的基础,大数据时代数据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太杂,需要筛选有效数据源,构建因子库和数据的勾稽、验证关系;三是在FOF和MOM的遴选评价机制方面,银行理财作为“买方的买方”,与市场的优秀管理人合作共赢,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四是在围绕另类投资的“募、投、管、退、转”能力方面,服务于企业全生命周期;五是在上述能力赖以为基础的数字化作业和风险监测能力方面,通过数字化、系统化、智能化作业,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投资运作效率和风险监测精准度,完善人与科技的有机结合。

六是畅通财富管理循环,支持直接融资发展。

截至2020年6月末,我国居民存款达到89.6万亿,同比增长14.3%,显著高于名义GDP和M2增速,也高于银行理财规模增速。要提高直接融资占比,关键在于增加储蓄资金向资管产品的转化。对银行理财来说,应在以下方面加快转型:一是完善产品体系,构建不同风险收益特征、不同流动性安排的产品层次,打造立体化、多层次的产品容器,满足各类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流动性需求;二是创新安排定投、组合管理等直达投资者的服务模式,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和价值回报;三是向投顾转型,改变销售模式,联合投资者,围绕组合销售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做更深入互动,从定投到投顾、从线下到线上,增强投资者黏性,延长投资者的投资期限。

结语:从更开放视角寻找银行理财新定位

一方面,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使正在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经济和资管业务面临着挑战。另一方面,未来五年或十年,我们回望现在时会发现,2020年是产业、经济、发展格局深刻变化的重要节点。新技术推动的产业变革与行业再造、数字世界产生的新消费品牌以及新价值链、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改变,都在创造着新的投资机会。从这一角度,银行理财公司于数字化转型、经济动能转换、世界格局转变的百年大变局起步,恰逢其时,使银行理财可以从更开放的视角寻找新的定位和发展路径,不仅立足于自身的长远发展,更要作为中国资管行业健康发展与持续变革的力量,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贡献。




(作者为中国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上一篇:新规延期下的 保险资管跨周期运营和长久期发展
下一篇: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亟待变局中开新局
当代金融家 2024年6月 总第228期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10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打造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投后管理(...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银行数智化转型中风险中台建设探索与...
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 应...
包买行视角下的福费廷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