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作者:于占东 日期:2020-10-19 13:30:11

  导读  

短期来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目标是一致的,同为经济的快速复苏采取相应的刺激措施;长期来看,要各司其职,守住初心,保持定力,优化结构。


  正文  

2020年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为应对经济萧条,各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也达到空前的默契,致力于中央提出的“六保”“六稳”工作。从202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来看,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大部分经济指标明显向好,但也出现了资金空转、跨市场套利等一些问题。笔者根据财政、货币政策的职能原理,结合当前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探讨后疫情时代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基本策略。


  当前国内经济状况  

一季度GDP增长速度下降6.8%,与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测应达到8.5%左右的现价GDP增长速度相比,约损失了3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5月份数据显示,经过实施多项恢复经济政策,国内疫情形势总体稳定,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有序推进,市场供需状况进一步好转,各项经济指标有所改善。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4%,涨幅较4月回落0.9个百分点,时隔8个月重返“2”时代;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7%,降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方面,2020年前4个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133亿元,同比下降14.5%。


  目前实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

为了应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的压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赤字率从2.8%提高至3.6%以上,财政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1万亿元,或达3.67万亿;安排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2019年增加1.6万亿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与此同时,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预计2020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将超过2.5万亿元。

宽松的货币政策

包括3次降准释放1.75万亿元长期流动性,3000亿元用于保供的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新增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引导整体市场利率和企业贷款利率下行。最近人民银行又联合银保监会等部门实施“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政策落地后,可带动相关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接近1万亿元人民币,“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符合“应延尽延”要求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约为7万亿元。此外,还有一些政策性银行的信贷安排,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等,既稳定了金融市场,也支持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同时,人民银行还通过下调逆回购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和基础贷款利率(LPR)来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利率。降低利率可以降低资金成本,缓解中小企业资金链压力,有利于实体经济的活力,减少企业破产,防止失业率上升,保证社会稳定,增强民众信心。

现阶段来看,货币政策操作短期目标基本实现。一是货币供应总量宽裕,流动性基本充足。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0.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1%,社会融资规模268.39万亿元,增长12.5%。且货币流通速度加快,5月货币乘数录得6.69,高于前值6.63,再创历史新高。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纾困救急,缓解中小企业风险,进而稳定居民的收入和就业的政策发挥实效。三是人民银行采用降息、定向降准、降再贷款利率、降超储利率多工具引导实体融资利率的下行,银行间隔夜利率稳定在1%的水平。

2020年以来,财政部门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强刺激需要货币政策宽松配合,目前二者配合非常默契。


  当前经济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  

金融市场出现套利和资金空转行为

5月以来,金融市场出现套利行为。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债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波动较大,套利行为明显。二是2020年年初以来结构性存款占比提升,在企业层面有存款套利的迹象。疫情暴发之后,人民银行宽货币措施使得银行间资金和长端利率债的利差快速扩大,给金融机构制造了很大的套利空间。

房地产资产价格上涨较快,对消费和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1%,涨幅与上月相同。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与上月相同。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7%和0.3%,涨幅比上月均扩大0.1个百分点。房地产价格的新一轮上涨必然挤压居民消费能力和实体经济投资热情。

持续的扩张政策能否引起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忧虑

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关于货币及财政持续扩张是否会引起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忧虑也开始出现。货币增加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货币注入的方式、渠道以及谁是新增货币的持有者。我国的货币扩张主要依赖于信贷扩张。比如,过去十年,中国的广义货币增加了100多万亿。这100多万亿主要以信贷投放的方式流向房地产,于是过多的货币推动房价持续高涨。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力是金融资产价格膨胀。前段时间人民银行居民资产调查报告中所体现的居民资产负债不均衡状况就是实证。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配置资源的方式不恰当也可能扩大贫富差距。


  立足财政货币政策职能,优化政策工具,提高政策效能  

财政政策具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和经济发展职能;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短期来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目标是一致的,同为经济的快速复苏采取相应的刺激措施;长期来看,要各司其职,守住初心,保持定力,优化结构。

短期内要继续实施精准的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人民银行要继续推出如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化、精准化,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积极的财政政策也主要在财政支出结构上下功夫,体现在减税让利,刺激居民消费和低收入群体救助上。

关注低收入人群和边际经济主体,作为政策制定的落脚点

需要重点救助边际经济主体,也就是传统的政策工具难以触及的边际人群和边际企业。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规模破产会引发经济和社会问题。疫情救助和基本盘的稳固必须以收入分配效益作为它的落脚点,必须以救助低收入人群和边际经济主体作为它的核心工具之一。

优化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立足本职,守住初心

财政政策要发挥更大的财富再分配功能,增强税收管理能力,该减税的减税,该征税的征税; 货币政策要保持定力,在保持市场合理的流动性基础上,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研究和使用,采取严厉果断的措施坚决杜绝新释放的流动性流向房地产等领域,积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打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关键环节,特别是清除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障碍。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大兴安岭地区中心支行)






上一篇: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金融影响与应对
下一篇:银行业视角下疫情对边远牧区经济的影响
当代金融家 2024年6月 总第228期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10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打造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投后管理(...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银行数智化转型中风险中台建设探索与...
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 应...
包买行视角下的福费廷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