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联合国发出全球粮食危机预警,指出新冠疫情对粮食安全和营养构成威胁,今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正文
疫情令进出口贸易受到影响,导致全球贫穷地区面临局部粮食危机。而中国三大主粮基本自给自足,不受本次危机影响。粮食价格方面,预计大豆价格将震荡上涨,需要关注中美关系对中国进口的影响;预计玉米价格将持续走低,需要关注播种面积下降对未来价格的影响。
联合国发布粮食危机预警
随着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突破3000万,对于是否会发生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忧虑随之产生。6月9日,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疫情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在2020年大幅增加,2020年将新增1.3亿人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联合国的研究报告发出预警,2020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是否会再次发生全球性粮食危机,当前发生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可能性。
其一,目前粮食总供应充足
从全球粮食生产总量和需求之间的关系来说,全球的粮食是足够的,目前全球的粮食储量大约相当于2007年和2008年时的两倍,主要威胁其实在于供应充足情况是否会引起低价格。
如果低需求导致了低价格,全球许多地方的农民就必须得到额外的支持才能度过当下的困境。粮农组织根据谷物、牛奶等交易最活跃的食品类大宗商品价格编制的指数显示,粮价已经连续三个月走低。
其二,粮食出口国疫情升级
当前疫情严重的国家也是主要粮食出口国,虽说目前全球粮食并不存在粮食短缺问题,供需形势总体稳定,但这些粮食主产国疫情持续时间、防控举措、影响范围等都将影响后期全球粮食市场。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发现,2020年5月全球大约有3.8%的粮食出口受到限制,一些粮食出口国为求自保,纷纷出台限制甚至禁止粮食出口政策。越南率先宣布停止大米出口;稻米出口国印度也因为“封国”而陷入停滞;小麦出口国俄罗斯也随后限制了出售。
其三,粮食进口国面临粮食缺口威胁
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很多低收入国家反而是粮食净进口国,尤其是在非洲大陆,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非洲有35个国家是粮食净进口国,这些国家的粮食安全依赖于国际粮食供给和价格。
如果国际农产品出口结构不能维持稳定,那极有可能出现国际粮食价格上涨,这对于低收入粮食净进口国来说,会导致其国内粮食价格上涨,从而使得更多低收入人口难以获得足够粮食。
其四,蝗灾等自然灾害的挑战
除疫情以外,世界还面临气候危机以及其他与粮食系统相关的严峻挑战。此次疫情来袭之际,冲突、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前所未有的虫害威胁已经让全球粮食系统告急。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蝗虫观察小组7月发布的报告,自6月以来,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的蝗虫数量都在增加。此外,他们还强调,蝗虫还可能随风向向东或者向北迁徙,横跨乌干达、南苏丹及苏丹。而且,由于国家在为大量的新冠感染者筹措资金,与疫病相关的边境控制可能会对虫害控制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果这些自然灾害等挑战和疫情持续叠加作用,不排除全球粮食市场进一步恶化后,有关粮食出口国再度收紧出口,部分进口国加大进口,最终演化为全球抢购、限卖以及物流不畅的恐慌叠加效应,使全球粮情更加趋紧,全球粮食市场异动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通过分析1980年以来四次“高潮(Upsurge)”和“瘟疫(Plague)”等级蝗灾发生期间和结束后主要相关农作物的价格表现,可以发现非洲主要粮食作物供需对全球影响较小,假如蝗灾影响南亚和东南亚主产区,则国际粮食价格大概率会上行。
——中国是否会受粮食危机的影响
在“前有新冠疫情,后遇洪灾旱灾”的背景下,根据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的数据,今年夏粮产量达到2,856亿斤,增产24.2亿斤,相较去年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农业农村部表示,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预计亩产平均可以提高4公斤。
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粮食进口国,真正的粮食进口主要集中在大豆和蔗糖。中国人对大豆的需求,其实主要来自对肉蛋奶的需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2020年中国的大豆消费量将达到1.04亿吨,占全球消费需求的30%;2019年,中国进口大豆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84.86%。白糖全球产量前五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印度、巴西、欧盟、泰国和中国,合计产量达全球的60%;而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进口糖占国内糖总消费量的25.95%。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表示,现在疫情在全球蔓延,一部分我们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疫情还比较严重,对中国的进口无疑会产生影响,但这主要影响的不是我国的主粮,因此我国受粮食危机的影响较小。
农产品相关金融市场情况值得警惕
——农产品衍生市场情况
做好“三农”工作,离不开现代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农产品期货市场以其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独特功能,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目前主粮的期货市场主要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包括玉米、大豆;而近年来,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最新发布的对全球78家衍生品交易所期货期权成交量的统计数据,以大连商品交易所为首的国内三家商品交易所全部晋升前十,其中大连商品交易所以期货成交量11.16亿手,由2019年的第十位跃升至第八位(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分别位列第九、第十)。其中,大商所的豆粕期货成交量位居全球农产品期货期权首位。
——粮食期货价格走势
其一,大豆
3月以来,因种植面积和库存数据不及预期及产区天气干燥,以及受中国进口美豆数据提振,美豆价格从低点上行。
从供给端看,目前产区天气逐步转好,当前美豆生长状况良好,开花率、结荚率、优良率指标均高于5年均值;同时巴西2020/21年度大豆产量预计将升至为1.308亿吨,因该国农户寻求增加大豆播种面积。
从需求端看,预计中国将继续执行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扩大美豆购买量几成定局,但中国洪水或影响生猪存栏,进而降低美豆进口规模。
展望后市,美国经济复苏推动压榨需求回暖;中美紧张局势虽加剧,但中方始终努力执行中美贸易协议,加速购买美豆趋势大概率延续,预计大豆价格将偏强震荡。
其二,玉米
2020年以来,受疫情对需求的影响,玉米价格持续走低。
从供给端看,由于玉米价格走低,6月底美国农业部公布的种植面积报告显示,2020 年玉米播种面积9200 万英亩,低于预期以及3月底的预估,创1983 年来的最大调降幅度;而巴西玉米出口也受到作物歉收及饲料需求压制。由于巴西的干燥天气可能影响玉米产量,加上其国内需求进一步增加导致出口供应遭到蚕食,因此巴西玉米出口量要低于去年水平。
从需求端看,尽管中国有足够的需求,但不太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的供需情况。
展望后市,预计玉米价格将继续下跌。
其三,小麦
2020年以来,受南半球天气良好、小麦生长情况良好影响,小麦价格呈现震荡下跌的态势。
从供给端看,南半球的农作物生长良好,到目前为止没有负面天气影响的迹象;美国的冬小麦现在几乎收获了70%,接近50%的作物处于良好到优质的水平。
但与平均水平相比,黑海地区(俄罗斯、乌克兰等)的收获速度继续放缓,俄罗斯作为小麦的第一出口大国,实际产量水平将进一步影响出口计划的规模和速度,从而决定北半球农作物收获期间的世界小麦价格。
展望后市,对于小麦未来价格走势我们需要持续关注黑海的实际产量和南半球作物的前景。
对银行涉农金融业务的启示
2020年8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指出了我国农村的发展现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服务“三农”事业,传统银行、电商巨头、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市场、新兴互联网公司等纷纷以移动支付、网络理财、众筹、在线供应链金融等开展农业布局。从当前实际业务模式看,农业金融模式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见表1)。
目前农业金融已成为一片新的蓝海,从国家宏观政策导向至传统及新兴互联网巨头与金融机构重视,自上而下逐步形成政策引导、服务主体多元化的服务格局,银行也在积极参与助农和助力金融扶贫。
如今,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对农业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农业生产所需成本更高,对资金需求量更大,同时,现代化农业产业升级后相较于传统农业其产品附加值及市场产值均会有大大提升,产业链各环节金融工具与金融服务的叠加也会有较好的投资收益与回报。
农业产业供应链的建立,完成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动过程,其中,现代化农业企业需要完善的金融服务配套。目前各参与服务主体多以其自身平台及资源优势为切入,选取农业产业链中某一环节进行服务,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环节的协作效率和生产力,但仍未能形成金融服务对于农业产业整合与产业升级的有效促进。
(作者单位为中国建设银行风险管理部)
上一篇:推动完善在华日企产业链助力双循环发展
下一篇: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