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如何更好参与资本市场长期投资

作者:徐 谦 日期:2020-10-19 12:48:51

  导读  

在聚焦长期投资方面,信托公司在资本市场权益类产品的基础上,可以创设更加符合长期稳健投资需求的信托产品。结合信托公司的业务特点与市场前景,除通常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和FOF等权益型产品外,还有养老客户理财需求以及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需求可作为未来信托公司业务重要方向。


  正文  

随着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引导长期资金进入对资本市场日益重要。长期投资者比重的提高有助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减少波动性,进而推动直接融资比例提高,提高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一方面,信托公司受托管理长期资金信托并投向资本市场,有助自身培养稳健专业的投资能力,提高长期的资产配置能力,克服可能出现的业务短期化行为;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参与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自身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还有很多,道阻且长,需要信托公司、投资者、监管机构等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差别竞争优势,打造不同于券商、基金的特色化信托产品。


  过去:缺乏资金长效机制是重要原因  

过分看重短期收益是我国资本市场投资的一大短板。经过多年经济发展,我国居民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资本市场并不缺乏资金,尤其不缺乏短期资金。只是由于对市场信心不足,投资预期呈现短期化、投机化的特点,使散户、游资为主的短期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从行为特征来看,短期资金通常追求较高的回报率,投机性强,资本属性不足,呈现典型的追涨杀跌、板块快速轮动等特点,偏重技术分析、趋势分析方法。在这些理念主导下,“羊群效应”“踩踏”频频发生,市场波动加大,呈现牛短熊长的特点,让不少个人投资者屡屡受伤,进一步强化了短期预期。

短期资金的另一个助推器是配资等加杠杆模式。杠杆资金加大了市场的波动,上涨时快速上涨,下跌时到达止损线后强制平仓又容易形成踩踏效应,造成进一步下跌。由于配资资金往往来自其他金融机构,股市下跌的风险极可能进一步传导至其他领域,增大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

过去几年,短期资金游走于股市和房市之间,也加大了两个市场的波动性和投机性。与房市相比,股市流动性更高,因此实际上助推了短期资金长期留在资本市场。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是市场结构改善的助推器。在“房住不炒”的长期定位下,房地产长效发展机制逐渐确立。通过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实行严格控制,房地产资金的流动性随之降低,资金在两个市场间的切换越来越困难。

在市场氛围的带动下,一些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也具有短期性、投机性的特点。由于资管机构在设计产品时需要考虑推广范围及销售规模,导致资管机构为了迎合投资者的短期投资需求,投资者偏好什么样的产品就提供什么样的产品。这种迎合投资者需求的做法可以在短期内使产品产销及规模做大,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引导投资者建立起价值投资的长期投资理念。

总体来看,信托公司对资本市场并不陌生,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更多是以期限短(1~2年)、收益固定的配资等融资类业务为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标固收类产品利润更为丰厚,也更符合信托的业务逻辑。近年来,非标式微,加上资管新规及配套政策逐步实施,传统债权融资类业务逐步萎缩。信托业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既是响应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也是行业转型的必然方向,同时也是满足投资者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的必然要求。


  现在:设计长期产品是转型大势所趋  

长期资金进入市场需要以金融产品为载体。金融机构通过研发相匹配的产品,可以有效引导投资者在不同期限内配置资产。就信托公司而言,目前大部分信托产品在资金端的特点是收益固定、期限短(1~2年),且信托投资者类型也大多与之契合,偏好短期限的固收类产品。需求和供给的互相匹配强化,导致信托公司传统产品结构中投向资本市场的投资类品种一直较少。

在信托业面临严格资管新规规范、行业整体亟待转型的当下,信托公司需要顺应大势,克服障碍,利用经验优势和自身禀赋,积极拥抱资本市场。在聚焦长期投资方面,信托公司可以在资本市场权益类产品的基础上,创设更加符合长期稳健投资需求的产品。结合信托公司的业务特点与市场前景,除通常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和FOF等权益型产品外,还有以下两个方面可作为未来信托公司业务重要方向。

养老客户理财需求

养老资金天然具有跨周期、长久期的特点。目前,在养老三支柱体系中,参与方除寿险和保险资金外,公募基金也发行了养老基金2030 等产品。这类产品可以有效匹配养老理财对长期限、稳定收益的需求,主要投向大类资产,并已取得一定进展。信托参与养老同样大有可为。

信托主要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可以保障养老产品安全运作;二是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管理工具实现养老资金增值保值;三是可对房产、股权等实现专业管理;四是能满足特定的养老融资需求;五是信托制度带有财产转移和传承功能;六是信托业务具有严格监管和外部监督。基于这些优势,信托公司可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面向有养老需求的客户匹配开发养老信托产品。

养老信托作为长期资金配置来源可以有下面几种途径。在资金端,可向有养老需求的客户发行养老信托募集长期资金。由于委托人群体涵盖老人(即将需要养老服务)和年轻人(未来需要养老服务),产品期限短则三五年,长则数十年,而养老信托往往前期封闭期较长,且追求稳健投资,因此在资本市场通过资产组合配置实现长期稳定收益将是不错的选择。与公募基金的“2030”养老基金相比,借助信托的独特优势,养老信托在投资范围和资金来源上更加多元。从投向看,可以配置一定比例的(非标)固收类产品,因此产品安全垫高,投资策略更加灵活;从资金来源看,除了直接接受现金外,股权、房产等资产置入养老信托后,资产自身产生的股权分红、租金等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也可以逐步进入资本市场,还可以跟基金定投一样,由于不择时,能够平滑市场的波动,获得长期稳健收益。

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需求

与养老客户相比,高净值客户资金体量更大,风险承受能力更强,更加适合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由于家族信托跨越了投资者的生命周期,天然具有长期资金特点,通过积极引导高净值客户的投资理念,可以逐步引导投资者向长期资产配置倾斜。除现金部分外,股票资产也可以作为家族信托的一个重要资产,随着相关政策的改善,有望成为家族信托的新风口。

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高净值人士参与资本市场长期投资时,要遵循分散配置的理念,避免单一产品集中度过高,导致客户的资产波动增加。建议采取FOF、MOM等形式,一方面可以借助外部的专业投研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散风险,从而形成长期、稳定的投资风格。

即将开闸的证券非交易过户有望成为新热点。2020年4月30日,中证登公司发布《证券非交易过户业务实施细则》,现在各方正在静待基金业协会的配套细则落地。证券非交易过户有助于盘活存量股票资产,对家族信托、专户理财等业务意义重大。

一直以来,由于信托登记问题,股票等有价证券,只能通过先以资金设立家族信托,然后交易过户的形式实现间接装入,这导致启动资金和交易税费成为最主要的障碍。而通过非交易过户,或可实现股票直接进入家族信托,大大降低股票置入信托的门槛。股票进入后,可以委托信托公司进行证券交易,产生的现金进一步由信托机构进行长期资产配置,并通过合理的受益人安排实现财富传承和资产隔离。因此,投资者在持有股票资产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投资管理、资产隔离、财富传承等多重功能。尤其在财富传承时,装入信托的股票无须再办理过户手续,保证了资金的长期性和投资行为的稳定性。


  未来:加大推动信托长期投资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

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逐渐加快,市场的结构和风格正在逐步改变。下一步要继续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同时要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这些既是培育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理念的必要之举,也是提高资本市场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二是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

过去多年的资本市场及资管机构的表现,让不少投资者习惯了自己炒股,相信自己的操盘能力,推崇各种分析方法。除市场风格外,整体经济环境也是一个重要背景。在过去的经济高速发展期,也是中国制造逐渐崛起的时期,不少企业借着全球化的红利高速发展,抓住机会就能暴富的故事经常出现。随着社会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步降低,不少行业正在进入整合和并购阶段,增量为主的时代正在过去,存量整合成为王道。在目前内循环为主的大格局下,这种效应会更加明显。对应到资本市场,意味着风险进一步增加,投资收益则可能降低。因此,投资者需要调整自己的收益预期,改善投资行为,从自己炒股转向交给专业机构打理。可喜的是,从2019年以来的市场表现看,“炒股不如买基金”的观点正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接下来,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加速这一进程。

三是进一步创造更好的监管环境。

信托公司参与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改善,尤其需要监管机构的支持和引导。从业务现状来看,信托公司介入资本市场存在不少“老大难”制约。如在顶层设计上,信托财产登记迟迟没有配套措施,导致信托持有股票等资产困难重重,信托财产隔离的优势难以发挥出来。在税收制度上,税务机关不区分“实质转让”和“名义转让”导致股票在进入信托和结束信托时存在增值税、契税等双重征税问题;“三类股东”问题导致信托难以参与非上市公司股权;无法开展正回购导致信托参与债券业务难以与同业展开同等竞争。从业务资质来看,股指期货衍生品资格获取困难,极大限制了信托公司开展各类资本市场业务,使信托公司与券商、基金的合作困难重重,难以落地,特别是对投资类业务、资产配置类业务构成了明显障碍。

四是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的资本市场投研能力。

信托公司要参与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还有很多,不仅要引入并培育专业化的投研团队,加大信息技术支持,转变风控合规理念,按照资本市场运作规律设计组织架构、审批及管理机制等,发挥信托的灵活创新能力,打造不同于券商、基金的特色化信托产品,还需要信托公司与投资者、监管机构等各方面共同努力,赋予信托公司同等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形成差别竞争优势,共同参与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




(作者为西部信托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上一篇: 政府引导基金 “名股实债”的监管和风险防范(上)
下一篇:促进产业、消费 双升级的信托长期投资策略
当代金融家 2024年6月 总第228期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10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打造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投后管理(...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银行数智化转型中风险中台建设探索与...
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 应...
包买行视角下的福费廷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