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战略转型的长期考量

作者:贺创业 王盛楠 日期:2020-09-10 10:35:36

  导读  

当前,信托公司行业适逢制度调整窗口期、转型发展岔路口。信托公司务必深刻领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监管指引导向,抓住“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时间窗口,全面加强战略管理,积极谋划未来发展蓝图。


  正文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央提出要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互促双循环新格局。信托公司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窗口期,如何将自身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融入经济双循环大格局之中,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切实服务社会民生,深化行业供给侧改革,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宏观背景:双循环格局下的信托使命  

“主动型”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在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时发力,需求侧要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供给侧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解决我国经济循环中的科学技术“卡脖子”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资金融通是经济循环中的关键环节,信托公司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门类,拥有贯通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产业市场的灵活功能,依托独特的制度优势,在“经济双循环”格局下大有可为。

2017年金融工作会议定调未来5年金融工作三大任务,分别是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与深化金融改革。2020年全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银行理财和信托业稳妥转型,为资本市场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打牢基础。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19〕52号)提出,信托公司要积极发展服务信托、财富管理信托、慈善信托等本源业务,有效发挥理财、信托等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因此,信托公司务必深刻领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监管指引导向,抓住“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时间窗口,全面加强战略管理,积极谋划未来发展蓝图。


  当前形势:以自身转型深化改革时机  

当前,信托行业正处在以自身转型发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

一是告别高速增长,规模收缩和结构调整正在进行。

2007年,监管部门全面修订“新两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集合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后,信托业走过了“黄金十年”。2017年,全行业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达到顶峰26.25万亿元,比2007年的0.88万亿元增长了近30倍,年均增速超过40%。但2020年一季度,全行业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已较2017年减少了18.74%,为21.33万亿元。从结构上看,事务管理类业务余额较2017年峰值下降36%,融资类余额增长22.62%,投资类余额下降18.95%。

二是风险暴露仍在持续,但行业风险整体可控。

2017年四季度开始,全行业信托资产风险暴露开始上升。2018年三季度,信托资产风险率突破了保持多年的1%的较低水平,2019年加速上升,2020年一季度末,全行业信托风险资产余额6431亿元,是2017年末的4.89倍,风险率为3.02%,较2017年(0.053%)提高了2.96个百分点。

三是行业实力总体上升,经营效益开始下滑。

2020年一季度末,全行业68家公司所有者权益6429亿元,其中实收资本2847亿元,固有资产规模7795亿元,分别较2017年增加1179亿元、429亿元、1216亿元。2017~2019年,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为1100亿~1200亿元,其中信托业务收入在800亿元上下,净利润分别为824亿元、731亿元、727亿元,收入总体平稳,利润持续下滑。

四是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但仍任重道远。

2014年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成立,2015年银监会成立信托监管部,2016年中国信托登记公司成立,至此支持信托业发展的“一体三翼”架构全面建成。与此同时,信托法亟待修订完善,信托税收、登记制度欠缺制约了慈善信托和家族信托等信托本源业务发展,信托基础设施建设与制度完善依然紧迫。

五是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迄今,资管新规发布已逾两年,距推迟后的过渡期结束,即2021年底,已进入倒计时时间。除信托外,各资管子行业的配套细则均已相继落地,而信托行业的配套制度仍未出台。虽然《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资金信托新规”)尚未正式发布,但“压缩非标、控制集中度、挂钩净资本”的信用风险监管逻辑已十分明确,长期以来支撑信托公司安身立命、相比其他资管机构属于绝对优势的贷款功能面临“压缩”,转型发展刻不容缓。


  未来方向:信托公司转型的三大考量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正值“十四五”规划时刻。信托公司行业适逢制度调整窗口期、转型发展岔路口,谋划未来发展蓝图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三大原则

一是坚持支持实体经济、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现阶段,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完善资本市场建设、降杠杆去通道降成本是第一要务,信托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同样应当从两端入手:其一,从需求端侧重支持消费领域、“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投资增长,落实房住不炒,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其二,从供给侧出发优化信托金融服务方式,大力提升直接融资功能,提高股权投资和基金化信托工具的水平和比例,发挥信托制度和金融工具多样、功能灵活优势,利用家族信托等服务汇集长期资金导入实体经济领域。

二是坚持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探索发展民事信托,着力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随着国民财富水平上升,中产阶级群体日益庞大,本源类、民事类的服务信托需求逐步提高,要抓住当前的历史性、趋势性机会,拓展家族信托、财富管理业务的内涵外延,满足人民群众财富保值增值、安全传承的强烈需求。信托制度下的财产独立性是信托行业的独有功能、特色属性,应当提前做好相关客户储备、产品线储备、制度储备以及专业人才储备,同时呼吁并推动信托税收、登记等相关制度建设,加快培育民事信托的生存土壤。

三是坚持融入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拥抱资本市场,实现“标品+非标”“融资+投资”双轮驱动。第一,摈弃观望思维,坚定转型资本市场,迅速搭建标品投资制度体系及人才队伍,努力转型成为能够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中坚力量。第二,找准标品投资市场定位,避免盲目进入并不擅长的红海市场,结合信托自身基础及优势,走差异化竞争之路。第三,在风险出清期和转型谋划期紧跟监管导向顺势而为,在现有非标融资额度之内精准定位特色发展方向,稳住利润压舱石,为抵御各项风险预留足够空间。

选择商业模式

经过数年探讨,信托公司的转型在业内已有共识,主要是私募投行、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三大方向。三类商业模式均属于“大资管”概念:投资银行业务相当于另类投资,归属于资产管理业务的产品配置体系下;财富管理业务是资产管理业务的升级,以良好的资产配置能力为根基。在实践中,这三类模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形成了从资金端到资产端的闭环,是信托行业服务经济社会民生的主要模式。

投资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相对,属于直接融资范畴,但刚性兑付的存在导致“直接融资间接化”,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与限制。我国信托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多以信托贷款形式存在,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投资银行服务,实质上与国外的另类投资概念接近。从经济环境上看,随着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主流融资渠道(银行贷款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将日益宽松完善,通过信托融资的优质项目将逐渐回归银行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留给信托融资市场的微观主体将呈现数量递减而风险递增的趋势。从政策引导上看,资金信托新规通过比例指标管控信托公司业务结构均衡发展,倒逼行业向标品市场转型。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另类投资作为实体经济融资的重要补充,其作用不可完全抹杀,业务功能的保留对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全面覆盖各类经济实体完整生命周期的丰富金融服务需求具有现实意义,这也是信托公司坚持“标+非标”“投资+融资”双轮驱动的逻辑所在。

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的根本效用价值在于通过集合资金、组合投资并有效管理风险,获取合理的风险回报,主要特征是投资收益与风险相匹配。根据国际经验,资产管理业务与直接融资市场相辅相成,能够弱化对银行机构间接融资的高度依赖,且资产管理业务的参与主体与底层资产类别众多,有助推动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充分适应跨业准备,实现更加有韧性的金融发展。即将出台的资金信托新规为信托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方式圈出重点,一是以固收类产品为基石,逐步开启大类资产配置模式,依托信托公司积累的客户基础,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切入点,初步形成规模效应,满足监管指标要求,逐步丰富专业化驱动的产品线,渐次涉入股票及其打新、债券、期货、可转债等其他标品市场;二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大力发展“TOF”业务,以证券信托业务积累的私募基金合作经验为基础,通过配置组合不同种类私募基金实现稳健收益;三是定位靠近资产端的资源整合机构,灵活创新类投行业务,发挥过往积累的客户优势,开展标准化债券业务承销、资产证券化、证券市场定增、财富管理专户等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资产管理向财富管理转型,实际上是将信托公司“以产定销”的展业理念转变为“以销定产”。当前,信托公司纷纷选择在财富管理业务领域拓展布局,但财富管理业务并非持牌金融机构专属,竞争更为激烈。独立的财富管理机构、境外的家族办公室等机构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组织机制更为灵活、经验更为丰富;银行、券商等依赖其密集的营业网点和庞大的员工队伍建立了广泛的客户基础。相对而言,信托公司的优势在于独特的制度功能,成熟完善的信托法律关系能够为客户财产的安全性和长远性诉求提供稳定保障,同时是境外财富管理业务使用最多的制度工具,因此需要全行业对信托工具的制度优势进行深入研究及充分利用。信托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资产配置能力,了解客户需求并将其类型化标准化的能力,设计个性化定制方案的能力,还需要具备税收筹划、法律技术应用等综合服务能力。因此,信托公司还应积极推动信托登记、税收制度的建立完善,促进私有财产保护理念、家族代际传承观念的纵深发展。

构建核心能力

战略规划能力:由于业内各家公司的资源禀赋、人才储备和过往积淀等存在较大差异,不同信托公司战略规划的可复制性较弱,必须更准确地明确自身的优劣势,提高经营发展预见能力和组织机构变革能力,在信托制度的灵活性带来的丰富业务模式中做出切实取舍,独创符合自身实际和发展定位的战略选择,这对信托公司的战略规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投资研究能力:标品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都是靠专注、精细、持久的投研能力支撑的金融活动,关键在于“研究驱动、精耕细作、专业服务”,研发是信托业实现转型创新最直接的推动力,转型期的信托公司需要摒弃赚快钱思维,切实提升投研力量,苦练内功,厚积薄发,在体系化、专业化团队、考核激励、风险管理、运营维护、科技支撑等环节同步调整、升级。

信托文化软实力:信托文化的重心是信义文化,核心内容是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突出特征是受托人能够对涉及委托人利益的事务行使自由裁量权。信义文化围绕投资者保护展开,推动信托公司从靠近资产端的资产管理机构逐步向靠近资金端的财富管理机构转型,在信托产品的设立、推介、管理、收益分配、清算等各个环节提高尽职履责水平, 以“卖者尽责”为根基推动“买者自负”。信托文化建设功在当下、利在长远,是重塑行业形象、促进行业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石。      



(贺创业为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王盛楠为山东省信托证券事务与发展研究部研究员)






上一篇:“稳”中求胜 二十年如一日勇攀高峰
下一篇:信托公司以保险资金投资高速公路股权案例研究
当代金融家 2024年6月 总第228期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10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打造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投后管理(...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银行数智化转型中风险中台建设探索与...
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 应...
包买行视角下的福费廷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