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主动性信贷调整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高级阶段,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形成不良贷款而导致事后清收盘活的高代价和信贷资产的损失,把握好信贷调整的最佳时机是关键。
正文
在新冠疫情下,商业银行要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同时,由于经济形势不确定、不稳定性较大,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商业银行怎样既体现担当精神,与实体经济共进退共患难,又能把握好信贷调整的最佳时机,以切实防控信贷风险?商业银行需要超前研究分析产业、行业及授信企业的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把握好信贷调整的时机。
从授信企业外部经济环境信息把握信贷调整时机
随着新冠疫情在国内外影响的持续推进,由此给企业产生和带来的各类潜在信用风险将会逐渐暴露,银行应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前瞻性研究,要透过授信企业外部的宏观经济政策、金融生态环境等风险因素判断主动性信贷调整时机。
——适应绿色环保政策从严要求。首先,要按照国家绿色产业的相关标准,逐一分析和判断授信企业和项目环保风险,对不符合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政策要求的授信企业抓紧制订调整计划;其次,密切跟踪国家环保及节能减排的发展进程,及时准确地判断产业或企业的环境风险,还要对不同行业适当前瞻性提高环保门槛,以适应我国环保标准逐渐从严的趋势。最后,完善绿色信贷的业务操作流程,对于环保政策不支持的行业,需在信贷业务办理流程中,补充环境和产业风险评估、识别、审核等方面的尽职要求,将环境和社会风险因素纳入信贷调查评估、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从而准确判断产业或企业的环境风险,及时指导经营行实施信贷调整。
——紧跟产业政策调整步伐。首先,要充分考虑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行业和企业的影响,主要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进出口政策和宏观经济走势等的变化预期判定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授信行业及企业;对于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应列为信贷调整的重点,防范行业授信风险不断积累。其次,要紧跟新时代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对于在国家产业政策中被列入限制或淘汰类行业名单,生产技术工艺落后的中小企业,要准确把握信贷调整时机,实现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双赢。
——准确把握行业经济周期走向。要及时评估区域行业发展前景、授信集中度等行业风险对信贷资产安全性的影响,认真分析不同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部企业格局的变化,结合行业信贷投放的实际情况,制定适时行业信贷调整预案,防止错失最佳调整时机。如对于成长性行业,提高行业授信总量;对于保持性行业,合理控制授信总量,择优投放;对周期性行业,要严控或逐渐压缩总量,对非行业龙头企业或优质企业制订适时信贷调整计划。
——关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是在发展“内循环”经济中,有些传统产业、出口主导型、劳动密集、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企业,对沿海地区来说是信贷调整时机,而在中西部地区却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项目。为此,要制定不同区域的行业信贷调整导向,对拟退出区域重点发展低风险业务,为经营行把握调整时机指明方向。二是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与地方政府重视与否有很大关系,直接影响区域招商引资、企业资金回笼等,对于金融生态环境及诚信水平较差、经济纠纷及不良贷款占比较高的地区坚决实施压缩退出。三是密切关注体制变更导致授信企业或主要关联方发生体制变更导致债务悬空、股东间出现纠纷等潜在风险,要在体制变更之前,就落实还款来源或制订可行清收方案。
从授信企业生命周期判断信贷调整时机
授信企业主动性信贷调整的最佳时机应该在其生命周期的成熟期与衰退期转折处,但在经营实践中,尤其是新冠疫情影响下,准确把握这一时点难度相当大,只有精准把握授信企业经营管理潜在风险的迹象,捕捉可能产生不良贷款的苗头,才能制定最佳调整策略。
——准确判断企业生命周期。由于不同企业的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以及抵抗疫情风险的能力等不一,行业周期的变化不一定带来所有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这就要求经营行深入调查每一个授信企业的实力与潜力、静态与动态变化,以便准确把握调整时机及其策略,避免信贷损失。
——深入分析企业信贷调整的关键期。当企业处于衰退阶段,其经营效益、盈利质量等逐渐恶化,潜在风险已显性化,主动性信贷调整易达成共识,但企业经营现金流缺乏,也难以获得其他渠道的融资,一旦开始退出,信贷风险猛增,对银企双方都不利。在企业成熟期阶段各项财务指标挺好,也容易获得其他渠道融资,虽然是良好的调整时机,但是企业在演变成衰退前有着不同经营发展和转型方向,经营行舍不得退。为此,上级行要加大对经营行的指导,深入分析授信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发展态势、经营前景,充分挖掘企业生产经营在的潜在风险信息,形成上下一致的调整时机和调整预案。
——关注企业生命周期动态变化。新冠疫情下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已大大缩短。由于企业在成熟期各项财务指标看好,经营行往往会想方设法增加授信额度,而当其转入衰退期就难于退出。为此,对于朝阳产业的企业,应以准确判断企业自身的生命周期为重点,明确关注企业市场经营动态变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信贷调整;对于夕阳产业的企业,即使企业财务指标尚可,也应及时调整,适时部分或全部退出,实现损失的最小化。
——从企业产品市场前景把握调整时机。要了解企业的市场与产品,了解技术与创新能力,通过分析企业的研发力量和技术水平在同业中的位置,对于那些缺乏市场前景或冒牌产品要加快退出。如果其产品销售费用异常增加或利润大幅滑落时,不失时机地果断退出。
从企业经营管理信息把握信贷调整时机
——从企业发展战略把握信贷调整时机。首先,通过评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是否切合实际及其市场的应变能力,判断授信企业的发展态势和市场竞争力,把握主动性调整时机。如果一个企业背离自己的核心专长,过度过快盲目追随多元化投资,就难以发展壮大。其次,通过对授信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交易流水分析,如果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过于偏低,表明企业在营销策略或产品质量等有问题,为把握其变动趋势、主动进行信贷调整提供侧面数据支持。最后,通过挖掘授信企业劳动工资表、水电表等支出数据和企业账户资金进出变动情况,捕捉风险迹象。
——从企业管理能力把握调整时机。管理的优劣是企业成败之关键,也是判断信贷主动性调整时机的主要内容。首先,了解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科学合理激励约束机制,高管层非正常变更等缺陷时,银行要考虑应对办法。其次,充分利用网络、征信系统核查企业实际控制人、高级管理层等是否存在信用逾期、恶意透支、涉黑涉赌、涉贪涉腐或者将企业资金转移至个人账户参与炒房、炒股票、炒期货等现象,若有存在上述行为,应该果断退出。再次,了解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如果企业控制权争议或股东分家、企业主要负责人之间不团结,随意变更财会管理人员或核心团队离职等,应深入挖掘各种潜在风险信息。最后,分析企业资金流水情况,对异常情况及时掌握,做好信贷退出准备。
——从企业生产经营把握调整退出。市场经营的变化是判断信贷调整的主要依据,如果企业对市场交易对手真实情况了解不深透,交易后资金无法收回,或对于市场行情分析判断出现偏差,销售不断下滑,从而导致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加速恶化的;如果日常支付异常,如企业代发工资的人数和人均代发额持续递减的;如果投资项目资本金未及时到位或项目超概算等不利情况,在建项目处于停产、半停产或经营停止状态,经营行对这些潜在风险苗头要组织“会诊”,不失时机地主动调整。
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把握信贷调整的时机
——从企业诚信度挖掘潜在风险。首先,通过海关、税务等部门与银行票据、贴现等金融产品交叉验证和还款记录、履行情况以及上下游客户的口碑判断企业主的诚信状况。如果企业货款回笼量与销售节奏不匹配、无贸易背景交易或关联交易频繁等要深入分析其虚假行为。其次,通过核查企业在信贷资金使用前后库存的变化情况,以及核查上游企业开出的增值税发票、企业的货运单据等,印证交易背景和信贷资金是否存在挪用风险; 最后,如果银企关系不正常,如贷后管理、财务报表不配合,账户资金流量异常锐减,存贷比过低等;如果财务报表不真实或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如报表前后期报表数据不衔接;集团报表任意调整合并范围,存在粉饰问题等;如果项目资本金源于股东借款、个人账户等或同一项目同时在多家银行授信等;如果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下降,偿还贷款本息资金来自关联企业或个人账户等的,应立即会诊,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调整。
——从资产负债挖掘企业潜在风险。如果企业预付款或其他应收与实收资本相近,可能存在虚假出资嫌疑;如果实收资本较小但资本公积较大的,涉嫌民间借贷、关联方借贷或假股权真债权资金;如果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比下降20%以上或存货周转率同比下降20%以上,表明企业偿债能力下降;如果无形资产异常增加、在建工程久拖不结,以虚增利润和资产;企业已授信的额度使用的比率越高,企业资金周转就越难,越需要融资;易变现资产越少,就越容易发生偿债风险;企业负债比例超过45%这个警戒线时,其偿债风险非常大;如果应付账款发生异常增加,企业的市场销售和盈利能力可能在逐渐恶化;如果对外担保越多,潜在的信贷风险越大,尤其关注与担保单位是否存在隐形关联关系或其所在担保圈里的企业出现逾期贷款等,越早预判,则越主动。
——从授信企业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挖掘潜在风险。首先,通过大数据深度挖掘企业的股东、家族关系等,相互印证是否存在藏匿的关联关系或关联企业间交叉持股、或被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等;其次,从查询企业流水账入手,通过大数据挖掘,企业账户资金往来频繁的企业有关价格、数量、费用标准等材料,分析比较查找虚假交易、不平等交易等信息,应深入评估其关联交易的潜在风险;如果信贷资金流向与企业购销合同不相符或者涉及跨区域经营高风险领域业务的;应抓紧预判及时调整。
建立和完善主动性信贷调整时机的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信贷调整标准。一是要在系统分析新冠疫情对每个行业影响基础上,建立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各行业、区域、企业、产品信贷调整标准。二是充分运用经济资本、RAROC、EVA、利率、贷款限额管理、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等工具,引导信贷资金向收益高、风险低的行业及企业倾斜,提升经营行信贷资源配置主动性。三是建立和完善信贷调整运行机制。清晰界定管理职责,对预警类和调整类企业进行集体“会诊”, 既要看得出风险,更要找得退出到机会,一户一策,尽力避免或降低贷款损失。
——制定和完善信贷调整策略。在主动性信贷调整实践中, 不仅要找准调整时机,更要策略得当。为此,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融资、促销产品等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清收对外欠款、盘活信贷资产;灵活运用信贷产品、担保方式和服务创新等,在“软投入”或少投入信贷资金时,帮助授信企业走出低谷、稳健发展的同时,达到主动性信贷调整的软着陆。
——建立科学奖惩机制。要建立目标责任制,逐户“定策略、定方案、定责任人”,按月监测潜在风险变化、信贷调整进度;要增强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绩效分配、行为积分等考核到人,奖罚分明,动真碰硬,强化执行;要强化问责机制,对在信贷调整中不尽职、不主动或发现风险隐瞒不报告,导致信贷资产无法适时调整而造成损失的,要严格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要建立准确、高效的信用风险预警机制,预测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便把握最佳调整时机。要完善授信企业风险评价体系,充分挖掘其潜在风险信息,为制定信贷调整提供科学依据;要组建企业风险监控中心,运用大数据实现对授信企业从贷前调查到贷后管理全过程不间断持续动态监测,直接掌握企业潜在风险的变化情况并做出风险预警;要充分利用征信系统、社交网络等,交叉验证、及时发现风险苗头,把握信贷调整主动权。
(作者单位为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
上一篇:谈谈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
下一篇:商业银行正加快向“数字化风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