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九台农商行严守互联网贷款监管制度,将积极拥抱“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打造更加高效、更加普惠、更为规范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为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力。
正文
历经多年、数易其稿,2020年7月17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作为互联网贷款领域首项全国统一的部门规章,对于监管机构来说,是探索平衡当下与长远、监管与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与有效防控风险的新范式、新路径、新架构。对于传统金融业而言,是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推动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也是新机遇、新空间。
对《办法》的认识与思考
此《办法》较2017年6月的《民营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2018年11月和2020年1月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内容进一步完善更新,一方面是更加有利于补齐制度短板,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另一方面是对小微、民营企业、商业银行等行业释放了一系列政策利好。
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普惠化服务。一方面是《办法》规定互联网贷款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的调降(从30万降到20万),这一要求呼应了居民杠杆率上升过快的现实,有利于引导资金更多流向生产领域。另一方面,《办法》不仅取消了“单笔联合贷款中,作为客户推荐方的商业银行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接受推荐客户的银行出资比例不得高于70%”等双方出资比例的限制。同时取消了联合贷款余额的行内比例限制。这首先意味着联合贷款门槛大大降低,有利于更多的机构参与到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中来,推动互联网贷款尽快走进大众普遍生活,服务更多中小微实体企业。其次,贷款金额限制放宽,资金用途管控收紧,这表明未来更多的实体企业、个人将受益于银行贷款,融资难问题将得到极大缓解。
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科技化转型。 《办法》提出商业银行独立掌握授信审查、风险控制、贷款发放、支付管理、贷后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不得委托给第三方合作机构”的要求。对于大中型商业银行来说,有利于发挥在风控、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将促使小型城商行、农商行改变对金融科技合作方的风控依赖,改变少数银行端风控“有名无实”的现状,让上述银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补齐传统风控短板,重塑业务价值链。
风险管理能力面临全方位挑战。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超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给资本市场交易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增大了潜在风险。为此,在风险管理方面,《办法》对风控资源配备、风险管理方法和流程、贷款用途监测等 15 个方面进行明确要求,并对风险数据来源、数据使用、数据保管等 13 个方面工作进行了规定,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提出新要求。
为金融业战略转型提供新动力。 《办法》取消了《征求意见稿》规定的“地方商业银行向外省客户发放的互联网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互联网贷款总余额的 20%”的限制。同时取消了“立足当地、服务当地、不跨区域”限制,改称“审慎开展跨注册地辖区业务”。意味着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区域限制放松,使得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的手脚更加灵活,嗅觉更加灵敏,能迅速扩张商业银行网贷规模,加速商业银行网贷业务发展。总体看,监管层对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贷款业务持鼓励态度,这对商业银行网贷业务是重要利好。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被提到新高度。 《办法》第9条、第 16 条、第 30 条、第 31 条多强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特别对金融消费者知情权做了详细规定,如《办法》第 16 条规定:“商业银行自身或通过合作机构向目标客户推介互联网贷款产品时……保证客户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不得采取默认勾选、捆绑销售等方式剥夺消费者意思表示的权利”。这意味着金融消费者权益被放在相当重要的高度,金融消费者权益也将获得更大的保护。
农商银行的应对与转型
《办法》为互联网金融注入新活力,正在开启金融变革的新时代,未来中小银行,特别是农商行最需要厘清的,一是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农商行应在何种战略框架下推动数字化建设;二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前应做哪些准备;三是如何有效防范风险,提高资产质量。上述目标,应当是农商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之“锚”,数字化转型应当围绕解决上述问题而展开。
坚守市场定位,保持战略定力。任何转型都不能脱离银行的发展战略框架,数字化转型同样如此。农商行应根据其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互联网贷款业务规划。一是服务“三农”事业,坚守农商本色。“三农”方向仍将是国家未来的投入重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极大,“蓝海”极深,大有可为。二是打造社区银行,形成错位竞争。发挥地缘、人缘优势,有针对性地运用数字技术对社区人口分布、客户资金情况、金融服务交易习惯、消费行为等因素进行细化,为家庭、小微商户提供定制化、便捷化、数字化金融服务,体现接地气、有温度的服务特点。三是突出线下优势,巩固服务品牌。线下网点、乡村便利店等物理渠道依然是连接客户的重要触点,一些边远地区、老年客户群的刚性需求是无法通过线上满足的,线下网点应通过真诚交流和专业服务去满足那些更复杂、更需要现场介入的金融需求,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
夯实转型基础,提升转型能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农商行起步晚、底子薄、资金少,盲目跟随大型银行,一味铺摊子、投设备,反而会造成资源浪费、变成包袱。因此,农商行数字化转型要结合实际,发挥自身既有优势,以提升内在能力为基础,不断强化在县域金融生态中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农商行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但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区域发展环境,制定中长期数字化发展战略,并且结合用户需求,依托技术平台,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从效率和成本的角度考量转型的效果与方式,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策略去推动数字化转型。二是加强科技支撑。农商行规模小、自身研发能力不高,目前看,相当一部分农商行还处于10多年前的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上,在科技建设方面更谈不上经验模型的建立。因此,降低自建成本,通过开放合作的方式不失为农商行数字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比如,依靠省级联社的领导优势,积极参与和支持省级联社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实现技术成果的共享、推广、应用;与兄弟机构形成合力优势,农商行可以与系统内农信社(行)或省内城商行等兄弟机构结成数字化转型联盟,发挥握指成拳的合力;与科技金融公司开展合作,借助其互联网科技能力和数据平台优势,实现互通有无、合作共赢。三是加强人才建设。就农商行而言,数字化转型要在人力资源上做好充分准备,也就是说,“一把手”要坚定不移地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推手,分管行长需要既懂得业务,又有对互联网技术逻辑了然于心的素养,同时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逐步形成一支过得硬的数字人才队伍,进而提升全员数字运用能力。
有效管控风险,提升资产质量。让决策者即使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状态下,也能做出正确的风险判断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从农商行发展实际看,有两大风险点,亟须加大经营管控力度。一方面是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农商行特别是县域农商行,由于信息不对称,信贷风险较大,需要农商行与当地税务、市场管理、司法等政府部门合作,获取基础数据,同时发挥扫村、扫户的精神,通过入户调查,获取更为详尽的农民经济状况数据。最终将大数据、基础数据和农商行入户调查数据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构建符合农村客群的信用体系,从而达到降低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加强数据风险管控。重要数据泄露、数据资产丢失会影响农商行声誉,甚至会动摇业务根基,农商行应敬畏制度,按照《办法》要求,严格把控授信审查、风险控制、贷款发放、支付管理、贷后管理等核心风控环节,对涉及数据的来源、使用、保管,网络安全、信息披露、投诉处理乃至贷后清收等诸多环节形成管理闭环,杜绝风险隐患。
九台农商行的实践与探索
面对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九台农商行以积极和开放的心态拥抱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努力探索,升级传统商业模式,积极转型调整,促进金融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探索社区线上金融服务模式。九台农商行跳出通过“服务进社区”建传统社区银行的思维模式,根据社区居民生活消费需求,研发上线“九惠社区”App,平台主打两大特色社区服务,特色一是社区微生活,整合商业、物业等各种社区资源,通过O2O商业模式解决社区客户衣食住行问题,形成了社区服务闭环生态圈;特色二是社区微金融,融入社区银行功能,用户可通过平台获取个性化金融服务,如在线贷款申请、理财信息查询、网点导航、ATM自助设备导航等服务。截至目前,已经签约特惠商户近5000家,辐射社区居民近10万户,为广大居民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体验。
探索农村网络金融服务模式。农业的现代化和城镇化,必将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为探索在农村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动农村网络金融发展,九台农商行与吉林省农委合作,在九台龙嘉镇2个村建设了农业信息化综合应用示范村,通过手机、互联网、有线电视等多种媒介,开展种养殖技术服务、产品办事指南、在线咨询、贷款申请等金融服务以及充值缴费等便民服务。下一步,准备依托2个示范村,探索开发农村网络金融产品。
探索综合服务的移动金融架构。在异地转账、跨行转账、缴费等交易中,手机银行绝对交易量已超过个人网银,客户终端偏好由PC端向移动端转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基于此,九台农商行明确提出了以手机银行为主渠道,结合微信银行、网上银行、短信银行等综合服务的移动金融架构。其中,手机银行除行内外转账、充值等金融服务功能外,还可为客户提供购买火车票、机票、游戏点卡、酒店预订、便民缴费等银联商圈生活服务功能,目前客户中70%~80%的客户已经开通了手机银行,客户需要的金融服务有一半都可在九台农商行的移动端自助完成。
推动传统网点智能化转型。为提高客户体验,九台农商行先后建设了3家科技银行,汇集了国内最先进的金融技术设备30余件套,配备了远程视频贷款机VCM等金融领域最前沿设备,实现了传统网点与智能设备、互联网金融、社交金融的相互叠加、聚合创新。智能网点建设到目前,效果显著,单台智柜分流柜面业务平均可达40%,最高的网点可达90%以上,业务耗时平均减少65%以上。同时网点的业绩也得到提升,以借记卡开卡业务为例,全行开卡量上升幅度超过300%。此外,在农村偏远地区,利用3G/4G通信技术,建设282家助农金融服务站,通过无线专网将柜面业务和自助银行服务一并送入偏远农村,实现当地村级金融的全覆盖。
面向未来,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必将掀开金融史册崭新的一页,书写更加波澜壮阔的发展篇章。九台农商行严守互联网贷款监管制度,将积极拥抱“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打造更加高效、更加普惠、更为规范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为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力。
(作者为九台农商银行行长)
上一篇: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风控体系构建
下一篇:谈谈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