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司治理之“实”筑牢风险防控之“基”

作者:郭 军 日期:2020-09-10 10:11:25

  导读  

商业银行应该发挥中国特色公司治理的优势,将党的领导有机嵌入公司治理的各环节,不断探索党委统领、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依法监督、管理层经营负责的治理格局。


  正文  

近期,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发文强调,完善公司治理是金融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明确持续改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方向和途径,对于当前深化金融改革、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回顾2017年以来,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风险特征变化,我国金融监管部门持续高度重视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多措并举,促进治理完善,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稳健运行。


  正确认识公司治理和风险防控的关系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金融机构长期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石。良好的公司治理通过多元化、市场化的股权结构,专业高效的董、监事会及高管层团队,健全的制度体系和机制流程,前沿的战略设定、有效的激励约束以及透明的信息披露,共同促进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相反,公司治理缺陷通常是个体金融机构发生重大金融风险的根源,也是金融危机的深层诱因。公司治理缺陷通过治理结构风险、治理行为风险、治理对象风险导致战略失误、决策失灵、监督失效、控制失范,导致各种风险的聚集甚至爆发,引发个体危机或系统性金融危机。

回顾金融史,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与美国金融机构在股权高度分散下不健全的董事会治理、不合理的内部人控制、不对称的高管激励、不透明的信息披露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引发了全球金融监管对金融机构内部治理的高度重视和外部治理生态的加速重建。

聚焦国内,当前公司治理不完善是部分中小银行重要的风险来源。个别金融机构存在股权关系不透明、大股东操纵、违规关联交易、内部控制不到位等突出治理问题,这些问题聚集的治理风险在经济下行和行业调整期间,受资产质量下降、资本补充承压、规模扩张和管理能力不足等综合作用,集中暴露,并通过相互关联对金融市场产生冲击,短时间内引发市场流动性分层现象,对中小金融机构产生严重影响。在当前经济下行和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国经济金融的潜在风险压力仍然较大,规范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无论对于行业规范发展还是防范和化解风险均具有重大意义。


  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夯实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的治理屏障  

我国金融机构应该深入认识公司治理在金融风险防控中的重大作用,积极转变观念,摆脱以往过多停留在合规经营、满足监管底线和过分强调技术环节,需要关注治理不健全而导致的系统性风险,从公司治理层面树立具有战略高度的风险管理思维和定位,从股权结构、治理架构、战略规划、激励约束、外部约束、社会责任等方面建立防范源头风险的屏障、夯实风险防控的主体责任,强化内外部监督约束,真正实现健康稳健发展。

——引入优势互补的战略投资者,形成多元化、市场化的股权结构,为良好的公司治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良好的股权结构是建立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银行需要根据内外部治理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股权结构,既要关注股权结构的长期稳定,也要关注股东权利的规范制衡,更要关注股东在战略愿景、风险理念等顶层设计方面能够与银行达成共识。西安银行经过历次增资扩股,形成了由国际知名外资银行、大型央企、地方政府平台以及优秀民营企业集团为战略投资人的股权结构,具有“股权适度集中、股东相对多元”的特点,呈现出混合所有制的特征。在治理运行中,主要股东关注银行的长远发展,通过交流互访、专家援助、项目合作、技术支撑等方式,在战略转型、风险管控、团队建设等治理建设方面与银行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成效,切实推进银行的健康稳健发展。

——发挥党委的全面领导作用,打造专业高效的董、监事会,为科学决策和有效监督提供了组织保障。

商业银行应该发挥中国特色公司治理的优势,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各环节,不断探索党委统领、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依法监督、管理层经营负责的治理格局。近些年,西安银行通过党建入章程、党委成员在三会一层的交叉任职等方式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深化党委领导核心和现代公司治理的双重优势的融合;同时,持续强化董监事会的专业履职能力建设,特别是独立董事、外部监事的选聘,注重董监事背景来源的多元化、专业的互补性以及分布的国际化,逐步形成了具有多元结构和良好专业技能组合的董监事团队,董事会“定战略、防风险、管绩效”和监事会有效监督的核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推动银行实现更有品质和更富内涵的发展。

——优化治理运行机制,健全治理保障体系,将治理效能提升作为公司治理再上台阶的着力点。

我国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作为高度监管的行业目前大多数已经搭建了良好的公司治理体系,如何提升治理效能,将公司治理打造成发展优势,是当前银行公司治理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这些年,西安银行建立完善了以章程为统领、兼顾监管和市场要求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并综合考虑自身实际以及治理成本和效率的配比,建立了专门委员会兼职秘书制度,董事会会前沟通和决议落实的反馈机制、重大风险的会商机制、经营信息报告制度、薪酬延期支付制度等制度机制,在交流沟通、重大决策、问责监督、支撑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运行机制,使董事会更能聚焦“定战略、管绩效、防风险”的核心职能,使各专门委员会、各部门、各专业条线更好支撑和执行董事会决策,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不断提升。

——明确战略思路,保持战略定力,为公司治理建设提供优化方向。

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总基调下,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应该强化战略管理,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经济环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自身发展特点等方面后,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明确市场定位,突出差异化和特色化,防范战略风险。西安银行董事会先后制定完成了三轮战略规划,并建立了涵盖组织架构、风险管控、人力资源、信息科技等与之相匹配的支撑保障体系,引领银行按照既定目标和路径实现了长达十年的长足发展,完成了公开上市的战略目标。同时董事会和监事会密切关注国内外金融形势变化和科技进步趋势,用长远的眼光审视当前发展,定期对战略进行评估,并持续修正战略规划,既保持发展战略的相对稳定性。也保障战略规划始终与当前环境适应性,推进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

——重视风险治理,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有效的风险管控作为实现良好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任务。

风险治理是公司治理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治理有效性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西安银行董事会将风险管理能力作为最重要的能力,持续推进风险管控体系的完善,聘请专业机构实施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蓝图工程和风险偏好建设项目,确定了“稳健审慎、主动进取”风险偏好和“稳健、协作、主动、平衡”的风险理念,建立了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并通过制度约束、合规文化培训、激励考核机制将合规风险文化传导内化到经营管理行为中。同时,也注重在复杂风险环境下风险策略和机制的及时调整和优化,不断健全风险统一视图,做实资产分类,提足风险拨备;强化大户风险会诊、潜在风险名单制管理和总行牵头化解风险机制,前移风控关口;加强同业合作准入和风险预期的业务管理,筑牢交叉性输入风险防火墙;加速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数字化进程,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完善市场约束的响应和传导机制,持续深化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在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正如郭树清主席所说,金融市场的各方主体、中介机构和相关利益相关者都是促进公司治理的重要力量。外部审计监督、信息披露以及投资者关系管理是其监督作用发挥的重要载体和途径。长期以来,西安银行非常重视外部约束力量在公司治理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2004年起聘请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2013年起实施内部控制有效性鉴证,持续规范会计核算和信息采集、汇总、报告、发布的工作流程,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010年,聘请专业治理咨询机构对我行公司治理进行评估诊断和优化完善;2019年起,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进一步按照市场要求完善信息报告以及配套保障工作机制,将信息披露嵌入到经营管理的每一环节,确保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充分性,信息披露的深度、广度明显提升。在规范披露的同时,我们采取业绩发布会、投资者电话交流会、调研等各种方式和渠道积极与广大投资人、媒体等进行沟通交流,按季度就市场、媒体动态以及分析师关注点向董事会进行汇报,主动响应和传导反馈市场关注和诉求,让市场力量在银行治理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公司治理建设永远在路上  

公司治理是一家银行运营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和机制安排,公司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银行金融机构需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刻理解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矛盾变化、金融形势、技术进步等对治理基础制度和安排的影响,持续调整优化治理架构和机制流程,使治理建设更能体现国家治理政策导向、行业监管要求以及自身发展阶段的特点,持续提升企业公司治理的科学性、稳健性和有效性。      




(作者为西安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上一篇:数字时代的国民金融能力与权益保护
下一篇:商业银行需让战略性业务占领“制高点”(下)
当代金融家 2024年6月 总第228期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10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打造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投后管理(...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银行数智化转型中风险中台建设探索与...
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 应...
包买行视角下的福费廷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