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须精准发力——以赤峰市为例

作者:张立奎 仇 妍 日期:2020-08-25 12:34:16

  导读  

大力发展金融科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多渠道获取企业经营财务数据、信用信息,构建指标更加科学完备的风险评价模型,为提升信用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占比提供科技支撑。


  正文  

制造业作为工业经济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工业产值不断扩大增长的重要力量。合理有效融资支持对于推动制造业行业企业技术革新、产品升级和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赤峰市金融机构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制造业行业的信贷支持。2020年4月末,赤峰市制造业贷款余额105.71亿元,占该市贷款总量的5%,剔除个人贷款及透支后,是金融支持的第五大行业。调查显示,目前金融支持制造业仍存在与产业发展不匹配、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等结构性矛盾,金融供给短板问题有待加快破解。


  金融支持制造业行业现状  

地方政府主导下的项目融资与居民住房消费贷款对制造业等领域形成挤出效应,制造业融资难度加大

赤峰市地区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地区经济增长对投资存在显著依赖,在民间投资缺乏动力的背景下,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需要金融资源的协同配套,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加速向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涉政府项目较多行业集中。截至2019年年末,上述三大行业贷款余额达到482.59亿元,三大行业贷款较2010年年末分别增长82.8%、141.67%和1695.1%。此外,2010年以来,赤峰市房地产市场加快发展,居民购房贷款需求快速释放,带动个人贷款及透支贷款余额在9年间增长4.41倍,其中居民购房贷款增长11.06倍。贷款行业高度集中,必然造成显著基础效应,赤峰市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在2012年占比高达16%,之后呈逐年下滑趋势,至2019年该比例仅为4.22%,6年内下降11.78个百分点,进而造成行业内市场主体融资难度逐年加大。

金融机构融资供给模式单一,资本市场对制造业行业企业支持薄弱

长期以来,赤峰市制造业行业企业融资模式单一问题较为突出,以医药制造业行业为例,融资仍以银行贷款为主,金融机构表外融资尚未实现零突破。其他制造业行业企业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有通过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上市融资案例,但受二级交易市场活跃度不足等因素影响,融资效果普遍较差。截至目前,赤峰市没有通过债券市场和主板、新三板市场融资个例,进一步显示出企业直接融资面临诸多瓶颈。而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便利性和实效性对比看,被调查企业更青睐于间接融资,资本市场融资普遍存在较高交易成本,造成企业望而却步。

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缓慢,制造业行业企业融资环境亟待改善

制造业行业普遍存在前期投资投入高,产品生产加工和市场认知周期长的显著特点。以医药制造业为例,在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阶段,金融机构普遍审慎介入。调查显示,金融机构对医药制造业企业支持过程中,更多会选择支持产品成型上市后企业,但贷款仍需企业提供房产等有效抵质押品,银行仍以医药行业企业抵押品不足为由拒绝贷款;金融创新不足还表现在订单、应收账款、专利等知识产权等质押品不能抵质押贷款方面,截至目前,赤峰市31家金融机构仅发生过3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相关业务发展缓慢正制约制造业金融供给有效增长。

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不足

金融机构信用贷款与非住房消费领域中长期贷款占比偏低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为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不足问题。以企业贷款统计数据看,截至2020年4月末,赤峰市金融机构信用企业信用贷款余额292.16亿元,全部企业贷款比例为32.55%。以医药制造业为例,2019年医药制造业企业信用贷款占比为17.54%,而且为医药制造业企业提供贷款的10家机构中仅有2家机构提供了信用贷款,其余机构仍以抵押贷款为主。从该市中长期贷款总量占比看,2019年年末,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为33.88%,仅略高于住户中长期贷款2.8个百分点,其中医药企业中长期贷款仅占全部企业中长期贷款的0.92%。

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对制造业等领域金融风险抵补与缓释能力亟待加强

近年来,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与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力度不断加大等因素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普遍承压,特别在政府融资规范与化债压力加大叠加情况下,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难有实力为包括制造业企业在内的市场实体融资风险分担提供较大支持。突出表现在地方政府融资性担保机构实力不足与金融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建设上,金融机构普遍反映在企业等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不对称与抵质押品不足情形下,企业主体获得并增加融资需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风险缓释分散机制配套,而目前赤峰市现有担保机构普遍存在担保能力不足的实际情况,进而衍生出间接融资体系内担保供给不足的新问题。


  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强中央银行货币信贷政策落实力度,更好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结构性调控功能作用

加大对制造业行业企业融资支持,必须认真落实国家金融政策,特别要发挥好货币信贷政策结构性引导作用,当前突出引导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用好专项再贷款,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同时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使用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等政策工具,为小微型制造业企业提供普惠性资金支持,助力企业渡过危机并健康发展。灵活运用宏观审慎评估、信贷政策效果导向评估等工具,推动金融机构稳步降低对政府项目融资与住房按揭贷款等信贷投向的路径依赖,扩大制造业信贷投放,提高贷款占比,恢复贷款增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制造业行业企业效能。

增强地方政府产业政策连贯性,加快建立健全制造业行业企业融资扶持体制机制

地方政府确定的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某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景。2019年,赤峰市政府专门针对医药制造业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和融资支持政策,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造了有利环境,从医药制造业贷款增长情况看,2019年医药制造业贷款出现了快速增长态势,同时该市制造业贷款也出现了回升迹象,凸显地方政府产业规划对金融资源供给的引流作用。进一步增强制造业金融支持力度,需要地方政府相关产业政策保持连贯。

推动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风险定价能力,为制造业行业企业提供综合性融资服务

加快发展订单、应收账款、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扩大有效抵质押品范围,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大力发展金融科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多渠道获取企业经营财务数据、信用信息,构建指标更加科学完备的风险评价模型,为提升信用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占比提供科技支撑;推动金融机构加快建立“一企一策”贷款对接服务策略。   

制造业行业企业要提高主业发展专注度,增加科技创新与产品研发投入力度

近年来,民营企业一个重要发展弊端就是多头经营、主业不清,造成发展与融资困境,经验同样适用于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更需要增强专业专注度,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进而为扩大融资创造先决和有利条件。同时要持续增加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投入,以医药制造业为例,产品市场复制能力很高,企业只有通过持续的科研攻关,加大新药研发力度,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生存,进而获得更多融资。此外,企业在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应坚持诚信经营,健全真实的财务数据和纳税缴费信息,提高金融资源承载能力。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中心支行)






上一篇:企业担保链运行机制及风险防范探究——以山西运城为例
下一篇: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财税金融政策协调问题
当代金融家 2024年6月 总第228期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10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打造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投后管理(...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银行数智化转型中风险中台建设探索与...
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 应...
包买行视角下的福费廷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