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推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稳步发展

作者:王凤杰 日期:2020-08-10 13:37:00

  导读  

现阶段应加强农村金融服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出台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农村使用新型支付结算工具。


  正文  

农村普惠金融支付服务点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桥梁和纽带,随着支付电子化、多元化发展,在实际运行发展过程中究竟该何去何从,是亟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从需要完善的要点、拓展支付服务点建设的管道、支付服务点的瓶颈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对推动支付服务点建设有借鉴作用。

多伦县共有3镇2乡,行政村户籍48424户,行政村户籍人口110484人,行政村73个,其中村委会65个,居委会8个。截至2019年9月30日,辖区内共有18个银行网点,共有农村普惠金融支付服务点54个,全部为农村信用社建设,金融服务空白村级行政区数量9个,金融服务村级行政区覆盖率86.15%。从2011年到2019年多伦服务点建设经历了起步建设、迅速发展、合理调整三个阶段。


  四个要点亟待完善  

金融机构和服务点安全意识与风险防控能力较差。主要表现有:网点设备运行中出现问题,因科技人员力量薄弱不能及时解决;因网络故障原因出现未达账项。目前系统仅对农村信用联社卡单卡、单日、单笔不超过2000进行了限定,存在其他银行没有限定的情况。

随着乡镇的合并、村组的拆迁及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农村普惠金融支付服务点出现了“零业务”的现象。数量占比达到18%,需要优化组合进行调整。

支付网点商户收入主要来源于现金取款手续费,自动从取款人卡中扣除那部分。便民手续费是以现金方式进行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碍于情面很少有人收取。以目前助农取取款4‰手续全部归商户所有来计算,以年取款10万来计算年收入仅为400元,剔除电信月租费、网络流量费来计算仅余200元左右,再无其他激励政策,影响了商户使用的积极性。对于布放金融机构来说,除建设初期需要投入资金外,运行期间年均维护基本支出在每个网点1000元左右,设备的更新换代支出比重较大,因此持续发展补偿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随着手机银行、短信支付、以微信支付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等新兴支付工具的发展,支付服务点的使用群体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虽已升级为云POS或助农驿站,但部分适应农村功能的模块尚未进入实质性和使用,相应的推广需要一定时间。


  金融服务中支付需求的特征  

多元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地域和区位特点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特点,满足不同支付的模式,创新支付结算工具成为一种必然,支付多元化成为农村金融支付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差异化。不同的农村生活群体,有着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且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形成一定的规模,适应这种差异化,从而建设有效支撑农村市场个体需求的结算渠道,实现市场对业务核心功能的配置,达到有的放矢目的。

基础化。农村金融支付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地址的选择,应根据村级经济发展和人员资金业务需要的实际情况来作为基本基调,满足上、中、低不同层面的需要,从而达到“建设一个,引导一批,使用一个,辐射一片”的基础效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借助数据的反馈信息适时地做出调整和优化,使基础布局发挥最大的潜能。


  阻碍农村普惠金融支付服务点的瓶颈  

普惠金融支付服务宣传不到位和培训针对性不强,业务拓展功能尚未完全展开。支付服务不是单一的知识体系,在业务功能设计的应用中是金融知识的结合体,而不是单一的支付结算工具,如系统中社保缴费功能没有使用,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社保大厅出现排队拥挤交费现象。农户贷款归还方便快捷使用却寥寥无几。至今仍然存在对农村普惠金融支付服务点不认知的现象,出现了布放金融机构唱“独角戏”的状况,使用中“两极分化明显”,业务量大的不推动仍然发展,业务量小的怎么推动也发展不起来,这就说明我们的业务宣传和培训上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支付服务点准入、运行、退出机制尚不完善,关键环节存在风险点。现场查验支付服务商户档案中准入、运行、退出手续中存在一定的瑕疵。比如支付服务登记簿有未登记业务、系统维护没有记载、撤换机具没有及时完成对应银行卡撤换、机具原始密码没有更换,移动支付终端非注册地使用等现象,设备巡查机制没能实现常态化。

支付服务功能与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结合上需要进一步提升。信贷大数据融合、电子商务功能在更新后的助农驿站“云POS”模块中均有设计,但在实际中处于尚未使用阶段,仅凭手续收入来支撑业务的发展,后续动力不足,实体经济的发展助推功能的全面使用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补偿机制的建设是当务之急。在目前支付服务基本功能推广阶段,建立财政对农村金融服务机具基础建设补偿资金措施是扶持功能拓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平衡商户、布放机构之间利益关系,有效满足农村金融支付服务市场的需求,助推乡村战略的实施。


  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支付服务点建设要适应农村支付结算需要,创新支付结算服务。其支付功能设计、开发和使用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农村信用状况和农村的习惯、农民的意愿,不断丰富支付结算的品种,提高支付结算服务能力。金融机构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做到既分工合理,又竞争有序,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科技投入力度,改进结算方式,完善结算功能,改善支付环境,拓展服务手段。把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使用作为重要的服务内容,同时延伸服务功能,以支付为媒介,拓展农村金融服务市场。

    加大农村普惠金融支付结算知识宣传和培训力度,培育农村金融文化。应当充分认识到支付结算知识在农村地区普及和应用的长期性和重要性。在宣传支付结算知识时,要把握好宣传形式、宣传内容和宣传对象三个方面。在宣传形式上可通过新闻媒体、支付结算知识展览,通过宣传板、宣传栏、宣传单、服务公示等形式,使农村各阶层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便于了解。在宣传内容上,要宣传支付结算的一般知识,包括支付结算种类、手段、程序等;要宣传支付结算工具的使用及其规定,支付结算中的风险防范等,使农村能够了解和使用安全、高效、多层次、低成本的支付结算工具。从农民的现状、意愿、需求和能力出发延伸和拓展金融服务,在尊重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现金支付习惯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育非现金支付文化,加强对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户、农村企业对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认知和接受水平,从而能主动使用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定期开展差异化的金融知识培训服务。

构建政策支持保障机制,增强普惠金融支付服务网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现阶段应加强农村金融服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出台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农村使用新型支付结算工具。同时,财税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在农村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调动农村金融机构和商户参与支付服务市场建设的积极性,并与电子商务等相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助农金融服务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多伦县支行)






上一篇:互联网直销银行助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下一篇: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现状与对策 ——以甘肃金塔县为例
当代金融家 2024年6月 总第228期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10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打造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投后管理(...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银行数智化转型中风险中台建设探索与...
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 应...
包买行视角下的福费廷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