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值得注意的是,压缩融资类和通道类业务规模,反映的绝不仅仅是信托资产规模总量受限,而是对下一步信托业务发展方向的引导。更加重要的是,在这种市场环境和监管导向下,信托资产结构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正文
进入2020年,随着资管新规的要求不断明晰,信托行业面对的业务转型要求也日渐迫切。日前有报道称,金融监管部门要在2020年压缩2万亿通道类业务规模的同时,进一步压缩1万亿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引起广泛关注。
在行业总体规模持续收缩的情况下,2020年信托业务结构势必出现一定的变化。预计工商企业和基础设施的收缩水平要好于信托业总体规模降速,而其他金融同业与证券市场下降幅度有可能超过信托行业。总体而言,信托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将更加凸显,相对易于发展直接融资的资产类型将受到欢迎,受信托业总体规模下降的影响较少。
2020年信托资产或有结构性变化
截至2019年底,信托业资产总规模为21.6万亿元,其中,资金信托规模为17.9万亿元,融资类信托规模相较2018年增长近1.5万亿元。因此,压缩1万亿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后者也只是降至2019年二季度末的水平。而信托的风险压力已经开始显著影响信托行业的业绩表现。信托业净利润经历了近十年正增长后,在2018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减值计提成为净利润下滑的直接原因。2019年信托业风险资产规模更是增长一倍有余。
信托业务两极分化加重
2020年,宏观经济进入收缩周期,疫情甚至造成全球经济有步入萧条风险。考虑到境内外市场环境变化,信托公司主动进行业务收缩的意愿将更加强烈。参考自2018年以来高层大力抢运发展直接融资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倡导,监管部门此举不如说更多在于防范个别信托公司出于发展战略选择逆势扩张,引发行业整个资产质量大幅下沉,从而出现更大的风险暴露。因此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压缩融资类和通道类业务规模,反映的绝不仅仅是信托资产规模总量受限,而是对下一步信托业务发展方向的引导。更加重要的是,在这种市场环境和监管导向下,信托资产结构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从信托公司的角度,可以从资产质量、资源禀赋和合作意愿三个方面分析不同类型信托资产的可能发展趋势。此外,2020年最明显的变化将是信托资产两极分化更加严重,预期总体融资成本将下行,风险成本将上行。其中尤以工商企业和房地产两类最为典型。信托公司对自身的资源禀赋则是有扬有弃,传统的长于对非标和固定资产的投资逻辑将受到限制,标准化市场和财富管理建设将得到加强。从资产方的合作意愿来说,会因为经济进入收缩周期而大幅增加融资需求,进一步促使信托发扬主动管理意愿,发挥信托服务本源功能。
服务信托成长仍需时日
服务信托被寄予了信托行业业务转型的厚望,但目前监管层面对此业务类型尚缺乏明确定义。服务信托的目的、信托公司的角色乃至业务形态都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在财产权信托方面,尚有税收优惠、财产登记等实际问题亟待解决。而在资金信托方面,服务信托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制度依据,使得信托公司的服务能够提供更多的附加值。
相对来说,信托公司基于SPV架构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相对发展比较成熟,是信托公司服务能力目前体现相对充分的信托业务类型,也是服务信托发展最可能的突破口。信托作为具备资产和风险隔离天然优势的金融工具,在资产证券化方面仍然具备较大的应用空间。且信托公司可进一步提升产品架构设计和资产承销方面的主动管理能力,从最初的简单SPV角色向担任现金流测算、分层结构设计、与律师事务所评级机构等多环节沟通、项目承销等多类型事务管理功能过渡。
然而,信托公司担当SPV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多被归类为财产权信托。资金信托方面,服务信托的成长尚需时日,规模化发展的条件尚未形成。在政策环境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短期内不足以对资金信托业务结构造成大的影响。
六大分类看信托业务未来投向
按照中国信托业协会对资金信托投向的划分,本文从工商企业、基础设施、房地产、证券市场、金融机构和其他这六大分类,简要讨论2020年信托业务结构可能发生的变化。
工商企业
工商企业作为目前占比例最高的资产投向类型,是信托业发挥制度优势、服务实体经济的直接体现,也是信托业务的发展重点。进入2020年以来,国内外实体经济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已有衰退迹象,收缩趋势从服务业蔓延至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需求低迷以及消费走弱进一步使得下游行业经营出现恶化并向上游传导,工商企业投资意愿减弱,进而造成“就业压力增大—收入减少—消费走弱—企业减员—收入进一步减少—消费进一步走弱”的恶性循环。2020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减少超过千亿元。1~2月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均超过20%。
信托公司投向工商企业的行业领域相对集中于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商务服务业等,覆盖面较为广阔,造成信托公司培育行业投资专业能力缓慢。在这种情况下,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产质量将进一步出现两极分化。事实上,纵观2019年以来信托“爆雷”事件,民营工商企业是“重灾区”,从2019年信用债违约主体的行业分布来看,违约主体大多集中在化工、轻工制造、综合、建筑装饰、商业贸易、食品饮料等行业。在工商企业资产质量鱼龙混杂的情况下,未来信托公司资产配置的脚步将更加谨慎。加上信托的资金成本短期内难以降到工商企业可普遍接受的水平,信托业整体资产规模料将延续2019年以来缓慢下降的趋势。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类信托资产发展趋势近年来呈现有规律的起伏,其与政策导向具有较大相关性。2018年,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规模在地方政府债务收紧、平台公司融资管控和信政合作政策调整的多重影响下快速下滑。2019年,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现“六稳”政策目标,逆周期财政政策开始积极发力,调节力度逐步加大,投入基础行业的信托资金占比也稳步上升。
2020年,基础设施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高层强调加快建设的方向。随着“两新一建”成为财政政策拉动投资的重要抓手,基础设施无疑将成为信托行业今年的主要发力点。但在财政赤字率限制放宽、货币流动性有充足保证的情况下,政府平台的高成本融资意愿也在减少。未来基础设施的发展可能更多体现在非政信合作方面,需要信托公司真正培养专业的投资能力,弱化基础设施投资中政府信用的参与。
房地产
客观来看,房地产业务在信托公司所有业务中的规模占比并不高,却是信托公司业务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来源。由于房地产信托报酬相对丰厚,其固定资产抵质押等风险控制措施也相对成熟,房地产业务一向是信托公司的支柱业务,2016~2019年上半年的三年半时间里,只有房地产信托规模保持了每季度的正增长。为遏制行业乱象、促进合规建设,房地产是金融监管重点约束的投向领域。2019年下半年以来,就控制房地产信托业务规模,监管多次进行窗口指导,严格控制房地产信托新增规模,合规要求进一步趋严。“房住不炒”的定位下,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逐步落实,房地产行业调控因城施策,市场将继续呈现冷热不均的局面。
出于风险管控因素,2020年信托公司展业直接融资会更加谨慎。考虑到多数企业会优先选择熟悉的领域(在此即为房地产领域)进行资产配置,行业有较大可能出现房地产信托从融资类业务向投资类业务转型的现象,因此预计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下降速度会相对保持平缓。
金融机构
2017年开始,“去通道、去杠杆、去嵌套”成为信托同业业务监管重点。随着金融监管部门加大整治信托通道乱象,督促信托回归本源,近两年来信托同业业务规模不断下滑。2019年,资金信托业务规模减小超过1万亿元,其中金融机构投向规模减小近5000亿元,占下降规模的近50%比例。随着资管新规出台,消除通道与多层嵌套、规范非标投资、打破刚性兑付成为监管主基调,金融机构投向的信托规模预计将继续大幅收缩。
金融机构投向的减少并不意味着信托公司减少了同业合作交流。一方面,同业合作可以其他资产投向形式体现,如投向证券市场中的基金,信托公司可通过发挥在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两端的功能,为同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同业业务模式将不再限于某个金融工具或一对一的资金资产对接,而是通过整合供需双方,实现资源在全市场的高效配置,搭建涵盖资金、资产、客户的同业良性生态圈,实现信托公司由SPV向“SPV+同业资产管理”的转变。随着服务类信托的发展,预计未来资管机构之间在资产获取、资产管理能力、财富管理等层面的合作会更加频繁,给金融机构类资产带来更多新的发展机会。
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投向的信托业务大多非融资类型,因而不受监管压降要求的影响,是信托转型净值化的首选资产投向。但在标准化投资领域,需要投资、研究、营销、评级、信用跟踪、运维等全链条支持。信托公司在证券市场的资源禀赋相对有限,证券信托规模长期以来的发展都是不温不火,占比不高,且绝大多数配置的是债券,而非股票基金。由于当前市场情况较难判断,加上证券市场投向的信托支持政策仍存在不少空白,公司系统投入培育也尚需时日,预计年内证券信托规模难有大规模增长。虽然无论在资金端还是资产端,信托公司在证券市场的合作吸引力还有待加强,但证券市场无疑是信托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
其他
除以上投资方向外,尚有一些另类信托资产配置。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消费金融的发展。由于对主动管理和风险控制的监管要求,“助贷”模式成为信托公司从事消费金融的重要方式。此种模式下,信托公司与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机构合作,由信托公司直接与消费者签订个人消费金融信托贷款合同,消费金融服务机构则负责客户推荐、资质初筛、流程管理等服务工作。
虽然消费金融的市场需求在增加,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经济的打击,消费贷款逾期率开始上升,资产总体质量有下沉迹象。此种情况下,信托公司有可能选择主动收缩。参考2018年以来其他类资产规模已逐渐下降,预计2020年此类资产投向仍会延续收缩趋势。
(作者为中建投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创新部总经理)
上一篇:融资类信托发展仍有“柳暗花明”路
下一篇:资管时代下信托公司战略管理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