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金融机构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网格化营销,摸清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发现、培育优质项目和优质客户,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服务出发点,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正文
人民银行阜阳市中心支行坚持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聚焦小微民营企业、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信贷政策,不断提升窗口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做法和成效
确保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到位
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制定贯彻落实《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的22条具体措施,提出具体落实要求,确保金融政策落地见效。
推动出台财税金融支持措施,联合阜阳市财政局等部门下发《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等文件,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经济稳定发展大局提供政策支持。
督促引导银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建立重点企业监测日报制度,及时掌握企业信贷需求,协调金融机构对接重点企业;建立企业贷款逾期情况监测机制,督促金融机构及时办理续贷或展期,帮助受疫情影响企业渡过难关。深入金融机构和重点企业,了解政策落实情况,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0年2月中旬,该市商业银行已向46家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发放贷款9.98亿元,向12家生活物资供应企业发放贷款1.2亿元。该市已为349家企业办理了展期或续贷业务,贷款金额7.34亿元。多数商业银行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原有水平基础上下浮10%以上。部分商业银行通过申请人民银行防疫专项再贷款的方式,向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发放低成本贷款。
重点支持小微民营企业和工业企业
强化组织推进。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金融支持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阜阳市政府出台《金融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召开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督导会、推进会,围绕“两增一降一控”目标按月监测、按季通报,对8家银行开展集中督导,并下发督导情况通报。
深化金融惠企走访机制。开展“千名行长进万企”督查,通过建立“三类清单”,联合阜阳市经信委对该市106家工业企业融资需求进行协调对接。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推动华康药品包装有限公司依托平台获得线上全流程融资,建成阜阳建工集团等4条企业供应链。
促进银企对接。针对阜阳市经信委提供的106家工业企业融资需求,组织银行分类施策,为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动力。2019年年末,该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92亿元,同比增长14.6%,较年初增加164.75亿元;该市工业贷款余额236.28亿元,同比增长7.54%,较年初增加16.57亿元。
聚焦金融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出台相关指导文件。与阜阳市农业农村局9个部门协商,制定《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确定四大支持领域、13项具体措施,明确融资担保、财政奖补、信息共享对接等保障措,指导金融机构围绕县域乡村特色,持续推动金融资源向乡村聚集。聚焦临泉、阜南两个深度贫困县,制定《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专项行动方案》。二是细化项目清单。按照一县一特色、一行一特色,组织银行自选乡村振兴特色主题活动,建立重点支持项目清单,实施项目化、责任化、序时化管理。三是强化走访督导和风险防控。认真开展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工作,以“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银行实地督导。按月监测扶贫小额信贷质量和偿还情况,联合地方金融监管局开展扶贫小额信贷现场审核评估。
大力推动政策工具运用
一是总量持续扩大。2019年,累计发放再贷款12.63亿元,推动徽商银行阜阳分行办理再贴现1350万元,阜阳市法人金融机构累计享受降准政策6次,释放资金53.02亿元。二是方式不断优化。全面运用“一次授信、多次使用”“先贷后借”模式,在安徽省率先申办中债登托管账户,直接实现地市质押,提高了再贷款申请使用的便捷度。三是试点成效初显。试点支小再贷款“央行直通车”业务,向颍泉农村商业银行授信2亿元,序时发放1.14亿元,支持22家民营企业,低于该行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1.7个百分点,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181万元。四是认真落实LPR重大改革。通过召开会议、开展培训等措施,帮助辖内金融机构理清概念、消除误区,提高社会公众认知度。按日监测法人金融机构LPR贷款占比情况,按周监测辖内法人金融机构企业贷款、个人贷款中LPR贷款占比及利率变动情况,加强对银行的指导,推动利率下行。
三大建议
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举措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针对企业因疫情影响造成的生产费用、租房费用、贷款利息等,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适当减免或缓缴相关税费,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使各政策性担保机构加强与银行合作,对因疫情暂遇困难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取消反担保抵质押要求,降低担保费率。探索设立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对疫情期间银行向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不良部分给予适当补偿。及时把国家减免企业社保费和住房公积金缓交等政策措落到实处,尽最大可能降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及时摸清企业融资需求,督促银行通过融资对接会、线上平台等方式,主动对接,提升银行信贷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水平
金融机构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网格化营销,摸清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发现、培育优质项目和优质客户,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服务出发点,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在充分满足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基础上,理性开展各项贷款业务,做到一企一策。对于受疫情影响正常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做到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根据实际情况,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采取适当下调贷款利率、贷款延期展期及续贷等方式,支持其战胜疫情灾害影响。金融机构要加强产品创新,丰富存款产品和信贷产品,拓宽线上业务,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尽快适应“宅经济”,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
继续发挥政策优势
充分利用好人民银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及时与辖内重点企业联系沟通,用好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向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现重点保障名单企业全覆盖,确保资金下得去、企业用得上、利率要优惠。加大窗口指导力度,推进非法人机构积极申请办理再贴现业务。巩固并扩大支小再贷款央行直通车试点效果,确保商业银行有充足的优惠资金来源,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小微、民营企业等薄弱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定向降准释放资金使用效果监测,增强政策效果;组织开展好乡村振兴特色主题、重点项目活动,做好扶贫再贷款的使用管理,摸排产业带动脱贫企业名单,引导法人金融机构使用再贷款资金加大对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探索开展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效果现场评估,综合运用MPA评估、综合评价、通报督导等措施,督促银行细化授信尽职免责和差异化考核激励制度,促进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提升、贷款利率水平降低,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阜阳市中心支行)
上一篇: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策略
下一篇: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大额存单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