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再度火热,又一次引燃了人们对数字货币的火爆期望,货币领域、进而以货币为核心的银行体系、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被认为因此而会发生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区块链的核心特征包括去中心化、交易信息不可篡改、交易记录集体维护等,这些特征被认为极有利于货币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确实,在区块链技术得到正确应用的前提下,以区块链为基础的货币体系将是安全稳健的,但其代价是严重牺牲效率,其中一个例证是,比特币区块链每秒只能处理3~7笔交易,而目前一些交易处理系统每秒能处理数万笔交易。
实际上,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货币,并没有真正实现其声称的去中心化。原因在于,区块链的基础是达成所有参与者共识的共识机制,而这个机制必须是“中心化”的,即必须是唯一的、得到普遍信任的、所有操作都围绕其展开的“中心”。因此,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只是“去机构中心”,而没有“去信任中心”。
无论是作为价值尺度还是作为交换媒介,货币都要得到普遍信任,因此,货币实质上是一个“信任中心”。金银在人类历史上很长时期中一直充当货币,一般认为这源于金银本身的固有属性(如单位价值大、容易分割、质量均匀、易于保存等)。但是,金银除了装饰以外,其实用价值极小,那么,它是如何得到如此普遍的信任、从而具有高单位价值的?
相对于从物物交换中自发产生的解释,一种更可信的解释是,由于中心机构(如政府)要求纳税人用某种指定物品(称为A)来偿还债务——税收,这一强制性要求加上税收的普遍性,产生了对A的普遍性需求,A发展成为主要使命是充当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的货币。人类曾尝试无数种物品,由于金银所具有的多种特殊属性,特别是它既不易被伪造,又不能被人为制造,从而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维持其信任中心地位,所以,货币最终固定在金银身上。巨大的货币性需求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商品性需求,才使金银具有如此高的单位价值。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以金银为核心的货币体系的相对成本越来越高,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货币体系逐渐取而代之。表面上,“中央银行核心”货币体系的中心是中央银行这个单一机构,但实际是一整套严密的强制性制度:一是货币法偿制度,二是商业银行制度,三是宏观调控制度,四是政府税收制度。在这一货币体系中,技术的作用已经居于次要地位,关键已变为制度支撑。
以区块链为基础的货币体系,其总体运行效率是低下的,如果交易量太大,成本可能高到使其在经济上完全不可行,这与金银不宜继续充当货币非常相似。同时,这一货币体系也必须接受具有强制性的监管、调控等制度约束,相应制度成本不一定会显著低于当前货币体系。因此,以区块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货币领域带来的变化,称不上“颠覆性革命”,或许只能称为“技术性改进”。
上一篇:德意志银行:百年大行“断腕求生”
下一篇:银行理财转型升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