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体系构建现状与趋势

作者:黄剑辉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 日期:2020-01-03 11:56:44

导读

本文基于民生银行背景,实例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战略层、科技层、业务层、运营层、生态层方面的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了商业银行优化金融科技体系建设的五大发展趋势。


正文

近年来,在新兴技术快速发展、新型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既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又迎来难得的转型机遇。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公司依托成熟的技术水平、灵敏的市场洞见力、强大的创新力,提升客户体验、改变客户偏好、分流客户资源,对商业银行带来正面冲击。在此背景下,国内领先商业银行纷纷加快金融科技转型步伐,通过对外合作与内部孵化,完成了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拥抱金融科技的转变,逐渐构建起全新的金融科技发展体系,以重建底层逻辑,重构竞争优势,重塑发展生态。


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体系建设现状

国内领先商业银行主要依托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支撑,从战略、科技、业务、运营、生态五个方面着手,搭建起金融科技发展体系,不断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进程。

战略层

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不断优化调整战略方向。近几年,我国领先商业银行纷纷将金融科技发展纳入中长期战略,并根据环境变化及本行情况,不断升级、优化、落实金融科技战略,明晰金融科技发展定位。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综合型战略,即通过平台搭建、技术突破、商业模式创新、生态构建,促进全体系的数字化转型;第二类是业务导向型战略,即以某业务模块优势为基础,带动全行数字化发展;第三类是“综合+特色”型战略,即在总体金融科技战略规划下提出特色化的金融科技子战略或相应的发展规划,以明晰、细化金融科技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普遍以第一类综合型战略为主,如民生银行提出的“科技金融的银行”战略。2015年,民生银行启动“凤凰计划”,推动互联网金融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落地实施。2018年初,民生银行董事会在“凤凰计划”核心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金融科技战略定位,将“科技金融的银行”列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以综合性统筹全行金融科技转型。

科技层

构建新兴科技系统,支撑全行金融科技转型。科技系统是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体系的核心支撑。近年来,我国主要商业银行重点从三个方面来构建新兴科技系统: 一是搭建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设施,夯实底层科技能力;二是推动IT架构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型,更好地应对互联网场景下特有的交易量突发和快速响应要求;三是向“乐高银行”式的敏捷开发模式转型,实现业务开发的高效运转。

以民生银行为例,该行以“数据+技术”双轮驱动支持全行科技建设,先后构建了全流程可视化机器学习平台、场景金融智能服务平台、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智能同业服务平台,为行内数据化、智能化决策及服务提供关键能力,并助力开发大量的场景化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效能。2018年,民生银行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核心金融云平台正式上线,成为国内第一家上线分布式核心金融云平台的商业银行。基于分布式技术架构,民生银行先后完成了零售贷款体系分布式架构升级、网联分布式架构升级和自主开发平台分布式云化改造,为下一步全行重要系统的分布式改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业务层

搭建互联网金融业务框架,获取业务增量。商业银行加速将传统业务模式向“互联网+”转型,通过金融科技的赋能,使传统业务实现高效性、便捷性、安全性、联动性,同时获得业务增量。零售业务方面,商业银行重点在个人信贷、信用卡、消费金融等领域驱动智能营销、提升全渠道用户体验、多场景批量获客,实现零售业务的互联网化;公司业务方面,商业银行致力于打造数字化的交易银行服务和线上供应链融资产品,提供数字化的跨境融资解决方案;同业业务方面,商业银行探索平台化系统创新,以“互联网+共享经济”为基础,打造面向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全方位、一站式、开放式同业合作平台。

以民生银行为例,该行依托多年积累的丰富数据资源及科技支撑,将小微金融服务升级为“科技+数据”驱动的3.0版本,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拳头产品,以及结算、财富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在供应链金融方面逐步形成以“应收E、赊销E、采购E、政采E、信融E”为基础产品的标准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形成了医药、汽车、商旅、建筑、白酒、家电等行业的标准解决方案,打造了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标杆。

运营层

革新运营体系,提升运营能力。商业银行持续注重运用金融科技,重构运营模式。通过网点精细化、运营集约化和风控智能化三类举措,提高运营效率和风险防控水平,解决传统运营流程中面临的客户体验欠佳、服务效率较低、安全问题凸显、成本管理薄弱、风控能力不强等问题。

近年来,民生银行着力从“横”“纵”两个方向深入展开业务集中建设,打造“大运营”模式。横向集中实行重点业务的运营向运营管理条线集中,推动业务条线的前后台分离,使销售、产品等部门能够专注于自己的核心工作,与运营一起在收入与成本端分别创造竞争优势;纵向集中实行分支行标准业务上收至总行集中处理,分层分类实施上收,关键控制环节集中处理,有效防范操作风险,释放前台产能,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生态层

打造开放平台,完善生态体系。商业银行通过API、SDK等技术,开放接口数据,与外部机构或互联网平台无缝衔接,让银行快速跳转切入各类服务场景,通过开放平台并联市场参与者,同时串联上下游资源,构建起包括技术类企业、平台类企业、金融同业等主体在内的金融科技生态圈。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技术实力、风控水平、开放意愿,形成了四种开放银行的搭建模式,分别为自建、投资、合作及联盟式。

目前,大中型商业银行主要以自建和投资开放平台模式为主,小型商业银行主要靠合作及联盟的方式搭建开放平台。以民生银行为例,该行按照“先内部后全面”的一体化构建思路,分三个阶段推进开放平台方案实施:第一阶段构建开放平台,第二阶段加强业务应用合作,第三阶段形成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目前,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已实现通过API接口对接或H5页面跳转对接合作伙伴,从而将民生银行账户、结算、信贷、投资理财等金融产品与服务嵌入客户的日常生活中,实现金融与社交的深度融合。


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体系建设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要合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丰富服务渠道、完善产品供给、降低服务成本、优化融资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在政策指引下,我国商业银行有望从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优化金融科技体系建设,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第一,明晰战略定位,强化战略协同,统筹推动战略落地实施。

战略明晰是金融科技体系建设的前提,商业银行将进一步明确金融科技战略定位,并厘清与行内其他战略的关系,统筹推进各类战略发展。同时,在各条线间、总分行间、附属机构间将做好战略细化、联动和协同,充分调用系统内资源,加快优化金融科技体系。

第二,加大资源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科技投入是金融科技体系建设的保障,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将继续加码。例如,指定每年营业收入或利润的固定比例投入到金融科技体系建设中,为金融科技体系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研究、颁布明确的科技建设规划,稳步、持续推动科技建设,夯实科技基础能力;同时,有望探索科技部门与业务部门员工以相互派驻、内嵌,或成立科技项目管理中心等形式,加强科技与业务的协同。

第三,找准突破领域,融合金融科技,强化特色业务竞争优势。

业务突破是金融科技体系建设的关键,商业银行将进一步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和业务特点,在相关领域巩固互联网金融业务竞争力。例如,以数字化的供应链金融、投资银行为突破口强化公司金融服务能力;以精准化的小微金融、信用卡业务为抓手扩大零售金融市场份额;以智能化的资产管理发展为契机优化金融市场业务;以行内、集团内、海内外协同为重点提升一体化综合服务水平等。

第四,布局开放银行,深化外部合作,完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

开放合作是金融科技体系建设的核心,商业银行外部合作将加速推进。首先是与外部企业合作,以单线合作的方式将本行API模块嵌入对方平台和业务流程中,切入社交、教育、购物、医疗等场景,将金融产品和服务跨界延伸;在上述基础上,根据本行技术资源,选取合适的开放平台建设模式(自建、合作、投资、联盟),将金融API模块置于平台之中,供外部合作企业随用随取,进一步扩大开放边界。

第五,整合研究资源,提升研发能力,赋能金融科技体系建设。

环境洞悉是金融科技体系建设的基本,商业银行有望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对内外环境的洞察能力。例如,在技术部门进一步巩固专业的技术研究能力,针对新兴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竞争力等相关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在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分别抽调专业人员,合力展开客户体验相关研究,最大化提升客户体验;强化对宏观经济、金融、财政、监管、行业、区域经济等发展形势的研究力度,为银行把控金融科技发展方向、精准找寻业务机会提供决策参考。





上一篇:服务信托的制度设计及相关建议
下一篇:稳定币USDT的风险及其投资者权益保护
当代金融家 2024年6月 总第228期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10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打造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投后管理(...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银行数智化转型中风险中台建设探索与...
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 应...
包买行视角下的福费廷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