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重庆三峡银行坚持不忘初心,大胆探索新做法、新模式、新方式,初步实现乡村经济建设与自身转型经营的同步合作共赢效果,“十大机制”使服务“三农”产生了“九大变化” 。
正文
商业金融服务“三农”是一个世界级难题,而商业金融中的城市金融——城商行要服务好“三农”建设,可以说更是难题中的难题。作为穿惯了“皮鞋”的城商行又如何穿好“草鞋”,充分有效发挥好城市金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补充性、参与性功能作用呢?重庆三峡银行用自己的创造性服务、探索性实践给予了证明、做出了回答。
在服务三农中摸索出“十大机制”
重庆三峡银行自重组以来尤其是近3年来,始终以加强机制建设为突破口,坚持把有限城市金融资源配置在三农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探索出十大机制,创新支持服务乡村振兴。
——组织保障机制。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深刻认识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从思想认识上为重庆三峡银行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建立支持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组织架构,由重庆三峡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和行长、党委副书记担任支持乡村振兴的主要负责人,由分管行领导作为支持乡村振兴的具体负责人,以三农与绿色金融事业部、信贷管理部、公司金融总部、小企业金融总部、零售银行总部等相关职能部门作为支持乡村振兴的具体推动部门,从组织管理体系上为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强力保障。三是组建专门管理机构——总行成立了三农与绿色金融事业部,配备专门的人员(该部门现有8名干部员工)力量,制定专门的职责任务,主要负责全行支持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指导、营销服务、行业引领、产品创新、资源配置、制度建设、检查考核以及构建基层乡村业务发展的市场体系,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全面发展普惠金融,着力打造“三农”特色支行,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服务队伍,把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市场营销机制。重点在于建立健全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的市场营销机制。通过市场营销机制,为重庆三峡银行聚焦产业兴旺、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坚持金融精准扶贫同金融服务三农有机结合,加大对区县及乡村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重点围绕“三园两场”“一村一品”等示范项目以及“三品一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深入开展金融支持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保障作用。近3年来,重庆三峡银行先后发放贷款成功支持了万州区的高山茶叶、淡季水果、优质柠檬和酉阳县的花椒、茶叶、油茶、冷水鱼养殖、林下养殖等产业发展,通过“示范企业+产业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模式,成功打造了万州区新乡镇重庆聚缘川秀茶叶有限公司、酉阳县华益实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金融扶贫示范点,产业发展成效不断显现。
——产品创新机制。注重金融产品创新,探索乡村金融业务新模式,不断提升乡村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获得性。以“随时能存、随时能取,随时能贷、随时能还”为主要目标,力争满足农业周期性、即时性的资金需求,重庆三峡银行先后研发了“富农贷”“富民贷”“扶贫贷”等符合乡村建设实际情况和农业产业周期特点的金融产品,并充分运用好异地扶贫搬迁贷款、扶贫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性金融产品,加大“三农”经营主体支持力度。紧扣“三权分置”改革,在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上做文章,加强与重庆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重庆土交所的战略合作,积极探索依托土地鉴证的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融资模式、“两权”抵押贷款模式、“两权”+第三方保证等多种金融服务新模式。加强与市级、区级专业担保公司战略合作,缓解农业行业普遍存在的抵押物缺失、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探索信用村建设、银保合作、政府风险补偿等风控新模式。积极研发符合“三农”特点的储蓄、理财等金融产品,帮助三农经营主体增强理财意识、提升金融资产收入。
——绿色审批机制。打造乡村三农贷款绿色审批通道,对分支行经营机构上报的三农授信业务实行即报即审。认真践行限时服务制度,定期公示项目评审进度,设定评审时效考核指标,并纳入员工KPI考核。出台授信业务流程管理办法,优化授信业务审批流程,力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40余种涉及乡村振兴的贷款业务流程进行集中优化、简化整合,绘制授信业务流程图,涵盖了从贷款受理、审查审批、放款、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要领,做到了清晰明了、标准规范,便于操作,有效缩短乡村贷款的全流程办理周期。着力推动普惠涉农贷款业务发展,制定了小企业绿色通道暂行管理办法、小企业授信业务流转台账、小企业授信业务退件规程,重构了小企业条线授权及审批体系,在小企业金融总部专设小企业贷审会,对全行涉农小企业业务实行分层审批,简化涉农客户的续授信审批流程,建立涉农授信业务从受理、审查审批、归档等全流程动态管理机制。切实优化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方案,启动了风险官及风险经理派驻制、独立审批人制度、授信业务集中作业确的改革探索工作。
——定价管理机制。建立与“三农”行业协调匹配的特惠定价机制,鼓励经营机构积极投放符合标准的涉农贷款。重点将乡村振兴涉及的农林牧渔、休闲旅游、绿色生态等行业纳入重庆三峡银行积极支持行业一类,执行优惠利率政策,内部资金转移利率在基础利率上最多可下调100BP。对乡村振兴的涉农小微企业贷款、涉农小额抵押贷、精准扶贫贷款、绿色信贷等实行差别化的资本占用费率优惠政策。相关行业的资本占用费一降到底,直接将1.21%的基准资本占用费率降低为0。通过建立定价管理机制,实现遵循市场法则、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三农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平衡,切实做到银行资金成本可算、乡村客户可能承受,大力维护百姓利益、让广大乡村客户真正分享城商行普惠金融、扶贫金融、三农金融、乡村金融、绿色金融的改革成果。
——风险管理机制。重庆三峡银行严格坚守风险底线、始终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逐步建立起了特色化、差异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风险文化、风险政策、风险偏好、风险指标执行一致性、统一性目标;建立起了“横到边、竖到底”的网格化风险管理模式,从源头上严格管控风险;根据三农行业特点,重庆三峡银行出台了涉农及精准扶贫贷款尽职免责暂行规定,适度放宽涉农贷款、扶贫项目贷款、扶贫小额信贷等涉及乡村建设主体和行业的不良容忍度,支持帮助区县支行大胆介入乡村业务市场,重点解决了“多放三农贷款多担风险、多被问责、多受处罚,少放三农贷款少担风险、少被问责、少受处罚,不放三农贷款、不担风险、不被问责、不受处罚”的突出问题,从政策制度上主动为支持乡村振兴的基层支行和客户经理减轻思想负担和心里压力,引导和鼓励基层支行的客户经理瞄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客户,加强资金需求测算,合理确定授信额度、授信期限和担保方式,严格规范使用贷款、防止贷款资金挪用,切实抓好风险监测,进一步提升乡村贷款管理水平。
——服务提升机制。重庆三峡银行认真实践“一切为你着想”经营服务理念,并融入支持服务乡村振兴的全部过程,明确了支持乡村振兴的两大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农村普惠金融,以生态宜居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整合现有的传统信贷产品和非信贷产品,在传统产品上附加综合金融服务内容。二是充分利用绿色金融手段,深入挖掘三方机构合作价值,密切关注权益市场发展,建立绿色信贷、绿色债等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新模式,近3年来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30亿元。三是加强对农业项目补贴方式的研究,探索项目补贴贷。四是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独特优势,依托“三峡付”金融创新科技平台,着力打造互联网“三农”金融服务平台,融合网络融资、农村电商、支付结算功能,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乡村金融服务。
——政策考核机制。在政策方面,重庆三峡银行专门制定了“三农”及绿色信贷业务政策指引,指导、引导全行“三农”及绿色信贷业务市场拓展。在资金方面,重庆三峡银行明确了3年累计信贷投放不低于100亿元的任务目标,成功发行了30亿元三农金融债,为农林牧渔、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项目贷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在考核方面,重庆三峡银行建立完善了支持服务乡村振兴信贷投放年度目标任务及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形成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即在对经营机构年度绩效管理办法中,将与乡村振兴业务涉及的“三农”、绿色信贷指标作为重要的加分项,给予5~10分的最高加分指标。
——沟通协调机制。重庆三峡银行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银行优势,建立政府渠道,加强与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旅游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委等多个政府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行业信息和项目情况,密切跟进国家级、市级、区县级政府项目的金融需求。加强全行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形成经营机构、事业部、信贷管理部、投行部等多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联动,并根据客户差异化需求,提供“一户一策”的综合服务方案。强化与第三方合作机构的合作,通过政策学习、行业研究、内部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形成专家服务团队。通过建立完善沟通机制,做到了总行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总行分支行之间、各个业务板块之间和银行内部与外部市属各个部门之间、区县政府之间的信息畅通,沟通协调方便,为重庆三峡银行支持三农发展、服务乡村建设提供了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联动合作机制。重庆三峡银行注重总对总的合作,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联系,探索信用村建设、银保合作、政府风险补偿等风控新模式。积极对接农业、旅游、环保等产业的政府引导基金,创新运用投贷联动融资模式,切入优质企业的资金需求。深入对接农投、旅投、能投、水投、供销集团等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的集团客户,在各个细分领域开展精细化合作,通过以集团客户与重大项目建设,进而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加强与开发性金融和纵深合作,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联动作用,采用扶贫转贷款、银团贷款等多种合作模式,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与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共同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联手服务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九大变化:“十大机制”带来的新成果
重庆三峡银行坚持不忘初心,发挥城商行特色化的支持“三农”建设、差异化的服务乡村振兴、补充性的金融服务功能作用,大胆探索新做法、新模式、新方式,初步实现乡村经济建设与自身转型经营的同步合作共赢效果,“十大机制”使服务“三农”产生了“九大变化” 。
乡村贷款资源的投入力度大、增长幅度高。自更名成立以来尤其是近三年来,重庆三峡银行持续不断加大乡村振兴信贷投入力度。截至2018年末,重庆三峡银行投向农、林、牧、渔、园林等乡村振兴主要行业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14.08亿元,占全行贷款总额的17.62%,当年新增贷款17.92亿元、增长幅度为18.6%,服务涉农客户5155户。
乡村贷款业务的审批时间快、流程效率高。随着简化审批、优先审批、快捷审批绿色通道服务机制的逐步建立完善,重庆三峡银行乡村振兴贷款业务的审查时效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公司条线的授信业务平均反馈时间为3天,补充完成后上会时间2天;零售业务条线的授信业务首次审查平均时效0.7天,补充资料完成到审查通过平均时效0.5天。
乡村贷款业务发展的质量高、不良率较低。截至2018 年末,重庆三峡银行乡村振兴建设中的涉农贷款余额114.08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1.53亿元,不良贷款率1.34%;普惠型农户生产经营性贷款余额2.57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0.01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7%;扶贫小额信贷余额0.38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为0。
乡村金融服务的发力点精准、着力点突出。近3年来,重庆三峡银行聚焦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服务水平,支农惠农的重点更加突出。贯彻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持续加大农旅重点项目、特色产业及优质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生态宜居,以绿色金融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创新“两权”抵押等金融产品,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支持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宜居;支持农村集体经济,深化金融精准扶贫,助力生活富裕。创新运用林权质押+土地交易所鉴证的新方式,大力支持了重庆邦天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石柱潘婆婆莼菜科技公司、重庆绿油坡蔬菜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企业。
乡村金融服务的线上业务体系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重庆三峡银行依托“三峡付”平台优势,将“三峡付”作为宣传推广乡村振兴项目、产业、产品的重要平台,为特色优质农产品打开新的市场销路,为重庆三峡银行高净值客户提供丰富的增值体验。通过“三峡付”平台为重庆三峡银行向农村区域推广“税e贷”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促进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乡村服务下沉,突破重庆三峡银行机构物理网点辐射范围不足的局限,着力解决“三农”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线上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服务体系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
乡村基础金融服务的产品丰富、投放有力。截至2018年末,重庆三峡银行营业机构网点87个,已全面覆盖重庆所有区县,尤其是全面覆盖深度贫困区县,重点以“财富人生卡”“财富存”“富农贷”“扶贫贷”“扶贫小额信贷”等特色品种为代表的一系列便捷基础金融服务品牌得到有效推广、信贷资金投放到了乡村振兴的最需要领域。截至2018年12月末,重庆三峡银行在14+4贫困区县的各类贷款余额为303.59亿元,比2017年增加29.86亿元,重点支持了贫困区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林、牧、副、渔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的发展。
乡村精准扶贫贷款的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大。重庆三峡银行牢牢把握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准确把握产业兴旺与生活富裕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扶贫小额信贷、扶贫专项贷等优势产品,稳妥推动扶贫信贷产品增量扩面。截至2018年末,重庆三峡银行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到23.80亿元,其中个人精准扶贫贷款1.76亿元,项目精准扶贫贷款16.15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9094人。
乡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强、效果好。重庆三峡银行与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市级部门以及各个区县政府的联动更为高效,获得乡村振兴有关政策、信息以及企业金融需求的渠道更加丰富,初步搭建起了三农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支农、惠农的风险分担机制运行良好。农业经营主体获得金融服务的半径更短、效率更高、抗风险能力更强。强化总行与经营机构间的业务互动更为频繁,业务人员专业素质明显提升,推动乡村金融业务发展的效果更加显著。
乡村绿色金融发展的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完善、生态金融战略引领初见成效。以“生态金融”为战略引领,重庆三峡银行初步构建起了支持服务乡村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使乡村绿色金融发展经过了从无到有、由有到优、由优到精的转变历程,并取得了初步效果。截至2018年12月末,重庆三峡银行累计发行三农债、绿色金融债60亿元,累计投放绿色贷款14.20亿元,涉及绿色农业开发、绿色林业开发、农村饮水项目、农村垃圾处理、农村污染防治、农业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以及农村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等。
上一篇:打开信用风险量化的黑匣子(上)
下一篇:票据市场发展可化解利率“双轨制”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