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如何发挥好金融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是一个重大课题和重大实践。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安康市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正文
安康位于陕西东南部,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总人口305万,全市9县1区全部是贫困县区,2015年末有贫困村1316个,贫困人口65.15万人,占当时全国贫困人口近1/100,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精准脱贫工作任务异常艰巨。
探索与实践
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中国人民银行(俗称“人行”)安康市中心支行主动作为,积极统揽全市金融扶贫资源,以“大金融”体系为依托,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杠杆作用,以产业扶贫为主攻方向,以信贷创新为专攻方向,以深度贫困县为重点,夯实基础金融设施,打造出银证保协同推进的“大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大格局”。
以“大金融”为依托,聚力金融精准扶贫
发挥人行牵头抓总和协调服务作用,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力构建和发挥“大金融”体系的整体合力。一是建立健全“大金融”扶贫格局,定期组织召开金融扶贫工作会议;整合银证保等金融机构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地方性融资机构的力量,初步构建起银行支持、保险跟进、担保介入、资本市场参与的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服务体系。二是建立了金融扶贫信息共享机制。人行、金融机构与扶贫、农业、供销等部门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交换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贫”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清单、授信用信情况,实现信息精准对接、服务有的放矢。三是建立了扶贫开发主办行制度。与主办银行签订扶贫目标承诺书,明确支持脱贫攻坚的目标、重点,并通过再贷款、差别化准备金率、财政资金存放等手段予以鼓励。四是建立了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金融扶贫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与金融监管、风险补偿、财政资金存放等政策措施挂钩,扩大评估结果运用范围,形成政策合力。
以货币政策工具为杠杆,撬动金融精准扶贫
创新再贷款管理运用方式,用货币政策工具撬动信贷资金定向投放贫困主体。人行安康市中心支行3年来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54.33亿元,居陕西省第一,撬动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投放229.03亿元。一是不断升级“扶贫再贷款+”模式。安康市建立了多个“金融精准扶贫示范点”+“扶贫再贷款精准使用示范点”。先后指导金融机构发放了陕西省首笔绿色扶贫再贷款、“三变”改革扶贫再贷款。指导平利农商行运用扶贫再贷款,选取脱贫带动作用较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20笔1375万元利率为1.75%的产业扶贫贷款。二是建立扶贫再贷款使用“名录制”。金融机构运用扶贫再贷款直接向农业部门推荐的贫困户和“带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定向投放。三是建立深度贫困地区“五四三二一”扶贫再贷款“绿色通道”。“五”即优先考虑额度,优先贷前调查、优先上会讨论、优先划转资金、优先办理展期等五个优先;“四”即四个工作日内办结;“三”即专人、专岗、专窗等三专服务;“二”即免抵押和质押;“一”即一次授信,随用随贷。
以产业扶贫为主攻方向,做实金融精准扶贫
大力支持贫困地区特色资源实现产业化发展,是“造血式”扶贫的重要途径。一是将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精准对接。组织辖内金融机构与农业、财政、扶贫等部门通过召开现场会等方式进行对接,2018 年仅在旬阳县,就有 8 家带贫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近 1 亿元的贷款支持,直接带动了2.2 万户贫困户脱贫发展;还有 4 家企业与券商签订了“四板”上市辅导协议。二是有效发挥扶贫小额信贷的主导作用。截至 2019 年 8 月末,安康市扶贫小额信贷余额 24.85 亿元,自 2015 年以来,安康辖区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 36.18 亿元,用于贫困户发展生猪、家禽、魔芋等种养殖业,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 79644 户。三是注重建立市场主体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安康通过带贫主体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出了“金融 + 产业联盟”等扶贫模式,实现了扶持一个企业、带动一片农户、脱贫一批家庭的目标。截至 2019 年 8 月末,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 48.86 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0.9 万人。四是推动人保财险于2017年末在安康市启动保险扶贫支农试点,分3年提供利率4.73%、总额15亿元的资金用于产业扶贫。截至2019年8月末,围绕“茶、水、游、硒”落地实施项目22个、共计2.19亿元,累计带动贫困户5618 户、15730人。
以信贷创新为专攻方向,做精金融精准扶贫
强化服务和创新意识,根据扶贫开发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做多种信贷新产品和金融扶贫新模式。一是全国首创“新社区工厂贷”,这是安康就地创业就业的创新做法。该产品具有纯信用、免抵押、免担保的特点,利率低至3.915%。截至2019年8月末,累计发放62户5124万元,实现安康9县1区全覆盖,支持了133个社区135家新社区工厂,直接带动1464名贫困户在内的5421人就业。二是开发了“茶叶贷”等一批特色金融产品,带动了5万多贫困户增收脱贫。此外,各金融机构还相继开发了“陕南循环贷”“烟农贷”“魔芋贷”“蚕茧贷”“修脚贷”等20余种特色产品,有效满足了企业和贫困户信贷需求。三是探索“金融+电商”扶贫新模式。紫阳农商行创新推出了“电商贷”,解决全县电商发展过程中的流动资金需求。建行、中行、工行安康分行和安康各县(区)农商行以农村电商扶贫为抓手,依托“善融商务”“融e购”等电商平台,有效解决贫困农户农产品“上行”问题。
以深度贫困县(区)为重点,做深金融精准扶贫
人行安康中支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引导金融资源向辖区四个深度贫困县(区)倾斜。一是加大扶贫再贷款投放力度。截至2019年8月,向四个深度贫困县(区)摆布扶贫再贷款限额占9县1区总限额的46.25%,余额7.50亿元,占9县1区扶贫再贷款余额的31.90%。二是推动金融机构布点展业。农行、长安银行、农商行纷纷在深度贫困县的偏远乡村建立金融便民服务点、布放自助机具。建行在深度贫困县岚皋县、紫阳县设立了县域支行,泰隆银行在旬阳县设立村镇银行。三是开展“一对一”帮扶。协调争取工行、建行、长安银行、西安银行总行或省分行分别在安康四个深度贫困县(区)开展帮扶工作,综合运用信贷、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支持深度贫困县(区)小微企业、民生和旅游开发等。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做优金融精准扶贫
一是做好扶智扶志。指导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重点向贫困户宣传金融知识和扶贫政策。在贫困村设立“金融知识宣传示范点”,通过发放金融知识读本、举办金融知识培训等方式,提高贫困人口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推动“志智双扶”。二是做好普惠性的建档评级授信工作。全市建立“双基联动工作站”1839个,建站面达99%以上,为符合建档要求的57.43万户农户建立了信用信息档案,评级授信户数51.75万户,授信379.79亿元,在安康广大农村地区形成了“授信—用信—守信”良性循环。三是优化了支付环境。各县区采取创建刷卡示范街区、开展“千点百乡”支付惠农工程等措施积极改善贫困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实现了全市1846个行政村金融服务“村村通”,使最偏远地区的贫困人口在家门口也能获得金融服务。
成效突出
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投放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19年9月末,安康市扶贫再贷款余额为23.5亿元,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3.37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14亿元,2016年至2019年9月,安康市实现了连续三年多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金融精准扶贫贷款规模和发放量三个全省第一。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得到广泛认可。2016年安康被确定为国家级政策性金融扶贫试验示范区、省级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2017年末,旬阳县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开展情况在全国金融扶贫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安康市被《半月谈》杂志评选为全国唯一的“最佳金融扶贫示范市”。2018年,安康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建设经验被《中国普惠金融蓝皮书》收录,安康中支推动建行在全国首创的新社区工厂贷相关做法经验得到刘鹤副总理批示。2019年初“大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大格局”有关做法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肯定。
金融精准扶贫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2016年全市200个贫困村12.2万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全市124个贫困村7.56万贫困人口脱贫,2018年全市147个贫困村、18.49万贫困人口脱贫, 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末的25.44%大幅下降至2018年末的10.5%。
向纵深发展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讲到,“脱贫攻坚主要政策要继续执行,做到摘帽不摘政策。要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要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下一阶段,人行安康市中心支行将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保证金融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稳脱贫和防返贫继续保驾护航。人行安康市中心支行将继续发挥金融精准扶贫的牵头抓总和协调服务作用,依托“大金融”扶贫体系,巩固并完善金融精准扶贫联系会议制度、主办行制度、“一对一”帮扶和效果评估等制度;在扶贫再贷款存续期内,用好用活扶贫再贷款;推广“社区工厂贷”“富硒茶叶(业)贷”“金融+电商”等成熟的金融精准扶贫产品和模式;发挥好财政金融合力,用好贴息政策和资金,重点支持产业扶贫;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机构下沉金融网点,不断提高弱势群体的金融获得感。
推动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与支持乡村振兴相对接,厚植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远之策,人行安康市中心支行在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上,将把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围绕扩大农村担保抵押物范围、信贷管理体制创新、绿色农业、新技术应用等,不断创新针对乡村振兴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推动债券、股权、保险、期货等市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完善乡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主动将金融精准扶贫政策纳入地方绿色生态发展战略,打通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安康面对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等 “四区”叠加的独特市情,提出了“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明确了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发展为要、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的实施路径。在困扰安康人民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得到历史性解决的当下,安康金融精准扶贫的“后半篇”要进一步主动融入地方绿色发展战略,以绿水青山换得贫困群众的金山银山,以绿色金融助推安康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建立革命老区金融扶贫新模式
下一篇:咸阳中支:金融精准支持农业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