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中国民间财富管理变迁全景

作者:张 锐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 日期:2019-11-13 15:08:42


导读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储蓄和房产目前是占据显著优势的两大财富配置品种,但随着国内多层次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同时叠加着各种金融品种的不断推陈出新,民众的投资选择空间被充分地拓展与扩宽,投资渠道与投资场景也越来越丰富,居民财富配置已经进入多元化时代。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成长的生命宝库,收录的是一个贫穷大国最终走向繁荣富强的壮丽史诗,典藏的是一幅贫苦百姓如愿迈进富裕小康的炫丽画卷。俯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众财富配置的历史图景,我们不仅能够清晰捕捉到居民财富拥有规模跳跃式增升的生动华段,更能鲜明触摸到百姓财富管理意识持续式腾升的蓬勃脉动,还能欣喜地聆听到公众理财操盘能力跨越式提升的铿锵步履,甚至还可以全程追踪到金融行业波澜壮阔的变革与创新之旅。


人均收入飞跃的必然

受到单一所有制的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乡居民收入除了微薄的工资(城市)与工分收入(农村)之外,其他财富来源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资料显示,194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如此贫困的家底,对于任何一个老百姓来说,基本上过的都是勉强果腹的日子,当然就更谈不上有多余的闲钱用来打理增值了。即便是到了1978年的改革开放之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仅为171元,剔除人均消费支出的151元,剩下的20元即便是全部用作储蓄,恐怕也只有极少数家庭才能做到。

然而,随着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日益活跃以及劳动力市场改革的深化,居民收入来源呈现出不断多元化的趋势,民众财富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得以飞速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2万元,比1949年增长567.9倍。收入的增长带来了居民消费能力的快速增强与显著改善。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人均消费支出高达19853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52年的27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80987亿元,增长1400倍,年均增长11.6%。

值得强调的是,由收入大幅增长引致的消费变化并不仅仅反映在居民生活必需品数量的简单增加之上,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权威定论,个人或家庭恩格尔系数在19%及以下为最富裕;20%~29%为富裕水平;30%~39%为相对富裕水平;40%~49%为小康水平;50%~59%为温饱水平;60%以上为贫困水平。1957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65.7%。到了1978年,恩格尔系数不降反升到67.7%。然而,改革开放之后,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至2018年沉降到历史新低的28.4%。在民众总体生活质量方面,我国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一般来说,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由居民储蓄和居民消费两部分组成。在已经完全解决温饱甚至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同时还有不少家庭已经提前进入小康生活状态的背景下,民众手里的余钱也越来越多,甚至超越改革开放初期的“万元户”这一特殊时代的财富标志。今天,拥有数十万元、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的家庭已经不是少数。因此,如何科学理财和进行有效的财富配置已成为普通百姓日常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从储蓄到房产

由于银行的国有性质以及存在政府背书的优势,加之中国老百姓历来就有节俭与存钱的习惯,因此,银行储蓄一直是普通民众最信任的理财方式。不过,受制于当时十分贫瘠的人均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只有8.6亿元,按照5.75亿人口数量计算,人均储蓄存款不到1.5元,而即便是到了1978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也只有210.6亿元,人均仅约20元。

居民储蓄出现大幅与快速增长无疑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以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储蓄为王”时代最为典型。1984年储蓄存款首次突破1000亿,人均存款也首次破百;1992年储蓄存款余额再破1万亿元,人均存款首次破千;2008年储蓄存款突破20万亿元,人均存款首次破万。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字,2018年国内住户存款余额为72.4万亿元。以14亿人口存量简单测算,人均储蓄存款超过5万元。从1.5元到5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存款实现了从1到万的指数式增长。

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今的十年中,城乡居民存款增速从18%下滑到7%左右,十年时间存款骤降了70%。但这并不能代表国内民众远离储蓄,而是财富配置品种与方式发生了明显的转换,即伴随着城市商品房改革的启动,绝大多数居民开始动用储蓄投资购买刚需住房,家庭财富也由货币资产变成实物资产。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以前,城市居民住房都是由公共财政统一建设、统一分配,这种公房管理的计划经济方式虽然表面看上去给百姓带去了免费性福利,但民众的居住生活质量却始终未能得到改善。从一家人拥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平房中,到后来盥洗室和厕所都只能共用的筒子楼,长达30年的“蜗居”让从中走过来的普通民众至今心有余悸。数据显示,1949年, 我国人均居住面积只有4.6平方米;到了1978年,由于人口增长等原因,人均居住面积更是下降到3.9平方米。

但破冰也正是从1978年开始,当年国内不少地区开始出现通过提租、出售公房以及停止住房实物分配的探索,商品房市场同时涌现,直至1998年,国家全面推行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商品房开始跃进居民家庭,并成为许多家庭财富配置的首选方式。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9平方米,总面积达到300亿平方米;若按每套100平方米计算,城镇住房总套数大约为3亿套;如果一个家庭户均3个人,城镇家庭约2.76亿户,那么,中国城镇居民户均1.08套住房。无论是居住面积还是居住条件,今天的城市居民的获得感与满足度都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当然,民间有“盛世买房”的说法,在绝大多数居民通过购买方式获得刚需住房或者改善性住房的同时,也有投机力量进入住房市场进行人为炒作,从而令房价在过去10多年出现了非理性上涨,也倒逼着国内居民储蓄不得不流向房地产。尽管我们可以将住房炒作看成参与者的一种市场行为,但如果这种行为是以谋取最大化的个人私利同时又破坏住房的公益化性质和功能,那么这种财富配置方式就不值得提倡。因此,伴随着“房住不炒”的导向政策逐渐成为公众主流意识,住房的投机力量最终会退出市场,无论是银行储蓄还是住房价格都将进入一个平稳的运行轨道。


投资理财百花园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储蓄和房产目前是占据显著优势的两大财富配置品种,但随着国内多层次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同时叠加着各种金融品种的不断推陈出新,民众的投资选择空间被充分地拓展与扩宽,投资渠道与投资场景也越来越丰富,居民财富配置已经进入多元化时代。

● 股市投资:不同于29年前“老八股”上市时只有少数投资人通过柜台交易方式进行买卖,如今A股市场囤积了3600余家上市公司,沪深两市有多达1.51亿的投资者凭借电子交易方式参与其中,另外,国内还有1亿人通过购买基金的渠道间接参与到股票交易中来。2.5亿投资人不仅撑起了总市值超过63万亿元人民币的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更重要的是股民还以自己的特有金融行为支持了国有企业的转型与转轨以及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且部分民众投资股市支持了资本市场对货币与信用有效分流,进而抑制了流动性的泛滥。

● 债券投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1950年1月发行了2 .6亿元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但由于发行规模不大以及当时民众购买力非常有限,国内只能有极少数人参与认购。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央政府国债余额为13万亿元人民币,相比首笔国债规模增长了5万倍。另外,继1982年推出第一批公司债券后,金融债、地方政府债、公司信用债、政府支持机构债券以及资产支持证券等债券新品竞相涌现,我国债券市场成为规模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的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国内非法人机构投资者持债规模21.86万亿元,持债占比28.9%。

● 黄金与外汇投资:自从2004年个人黄金买卖业务开闸后,金交所由当时的不足1万人扩容到如今1300万人,15年增长了1300倍。 如果再加上购买实物黄金、参与银行纸黄金交易、账户金等投资者,以及在证券市场参与黄金ETF和黄金期货等用户,据工商银行的一份数据显示,其贵金属客户总数已超过3000万户,但工行贵金属客户只占全国总贵金属客户30%的比例,另外还有80%的商业银行都拥有贵金属业务,这样,国内黄金投资者至少达到了1.2亿。与此同时,本着保值与赚取收益的不同目的,国内还有1亿人通过银行柜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或银行提供的互联网交易平台进行外汇交易。

● 银行理财:从2004年光大银行推出第一只人民币理财产品以来,14年间,全国共有40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了有存续的非保本理财产品,理财产品4.8万只,存续余额22.04万亿元。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认知,国内众多投资者最初主要是基于刚性兑付且收益率远远高于固定收益产品而竞相抢购,但随着“非保本”“净值化”“破刚兑”的蜕变,银行理财产品开始回归理性,收益也出现了下滑,不过,作为许多家庭财富的标配,银行理财产品依然赢得了超过1.1亿用户的拥趸。

● 保险投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保险行业完全一片空白截然不同,除了参与政策性保险投资外,目前国内居民基于分红以及风险屏蔽目的的商业保险投资也日渐看涨。据中国保险业协会发布的调研报告,目前国内26~45岁人群购买保险的比例高达79.9%,保险密度已从1980年的0.47元/人提高到现在的2631.72元/人,保险深度从1980年0.1%提高到如今4.42%。同时,央视的调查结果表明,2018年15.64%的中国家庭将保险作为投资首选,而这已经是保险连续三年排名第一,且保险的投资意愿上升到历史最高。

● 彩票投资:198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第一张福利彩票,当时大多数人对彩票知之甚少,一年销量还不足1800万元;到1994年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发行体育彩票,不到两年彩票销售额便超过百亿元,截至2018年我国彩票总销售额达到5114亿。形象的比喻是,全国14亿人共同众筹5000亿,每人每天至少花1块钱,得坚持1年才能完成5114亿元这个目标。因此,数据显示,彩票上市以来,32年时间中国人一共买了3.7万亿张彩票。

● 互联网理财:互联网的创新基因催生了余额宝、P2P等全新的投资品种。数据显示,诞生不到6年时间的余额宝累计交易用户突破6亿户。另外,面世已有12年的P2P更是赢得了不少投资人的追捧。其中正式接入中国互金协会的98家平台累计出借人数量达到3736.22万,累计借贷金额超过4.3亿元。 为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P2P市场,2019年9月2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下发《关于加强P2P网贷领域征信体系建设的通知》,支持在营P2P网贷机构接入征信系统、持续开展对已退出经营的P2P网贷机构相关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加大对网贷领域失信人的惩戒力度等内容。


未来大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风雨兼程,造就了民众手中日益殷实的钱包,增强了投资者驾驭未来的定力与信心。在普通百姓财产收入随着经济的增长获得普遍性叠加的同时,未来国内高净值人群的数量也将显著扩容。因此,像债券等波动性低、流动性高以及黄金等保值性强的金融品种将会受到投资人的持续拥戴,同时不动产、股权、信托基金等高端金融品将赢得高净值人群的频繁介入,目的就是增加财富的韧性和抗波动性,实现更好的代际传承。另外,伴随着中国资本项目的逐步放开,在坚持资产配置以国内为主的前提下,中国百姓的投资脚步将密集地迈向世界,民众财富配置的全球化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上一篇:体制与理念:银行数字化转型核心
下一篇:资产证券化中 “破产隔离”机制 与中美之设置(上)
当代金融家 2024年6月 总第228期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10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打造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投后管理(...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银行数智化转型中风险中台建设探索与...
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 应...
包买行视角下的福费廷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