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需处理好“十大关系”

作者:重庆三峡银行课题组 日期:2019-11-13 15:02:25


导读

银行业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践新发展理念,实现由大到强、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正文

正确处理好、把握好“十大关系”,是中小银行深刻认识理解高质量发展基本要义的关键所在,是中小银行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求,是中小银行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所需。

一是发展与风控之间的关系。

在当今形势下,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发展和风控都是银行业永恒的主题,银行作为企业,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只有通过业务发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但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做到速度和能力相适应,规模和质量相统一,效益和安全相协调,必须始终注意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让风险控制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第一,要充分认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相辅相成的关系。第二,与时俱进,改进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互动关系,坚持风险管理控制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第三,防止出现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相背倾向。总而言之,业务发展始终是银行的根本目标,风险控制是实现和保障业务发展的重要手段,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于银行的发展目标,只有处理好了上述关系,两者才会协调前进。

二是重点与一般之间的关系。

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内容,大体可分为重点业务和一般业务两大类。重点业务是全行经营发展的主干、实质和核心,是引导全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点。因此,中小银行要在经营发展中必须突出重点业务的发展。一般业务也是全行经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业务完整性的补充、业务联系性的媒介。所以,中小银行要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之间的关系,要在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坚持重点突出,立足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产品以及重大项目、重大客户、重大业务市场开展金融服务支持。通过抓重点、带一般,抓一般、保重点,实现重点业务发展带动一般业务增长、一般业务增长促进重点业务发展,进而实现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统筹兼顾,协调平衡发展之目标。同时也要照顾全面、兼顾一般,切不可忽视一般业务的发展。

三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之间的关系。

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主线,动力变革是基础。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重要内容。第一,质量变革,包括中小银行如何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中小银行如何支持和发展实现当地经济各领域、各层面素质的全面提升。这是一场从理念、目标、制度到具体领域工作细节的全方位变革。第二,效率变革,就是要找出并填平在以往高速增长阶段被掩盖或忽视的各种低效率洼地,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一个效率和竞争力的稳固基础。第三,动力变革,就是要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下利差水平优势逐步减弱后,适应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银行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快实现中小银行利润数量红利到质量红利的转换。因此,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中小银行已经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实现高速增长,必须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内涵式、集约化的发展。在三大重要变革中,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主线,动力变革是基础,关键是切实、持续地提高中小银行全要素生产率。解决好这个关键问题,中小银行才能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开创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发展新局面。

四是防范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防范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本质上是统一的。中小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控制杠杆规模的扩张、防范金融风险,更需要实现收入的稳定增长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而后者要求中小银行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如果中小银行不能服务好实体经济,最终自身的风险也无法避免。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对下一步金融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重点是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为实体经济创造新的动力和方向,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因此,中小银行应立足当地实际情况,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流市场,认真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努力实现防范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机统一。

五是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

效益决定企业的生命,规模成就企业的发展,只有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结构、经营效益的五者统一、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才能把企业做实、做大、做强、做优。经济学中规模经济效应的原理告诉我们,在企业扩张的初始阶段,企业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形成规模经济;而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产生规模不经济。因此,规模、速度、结构和质量、效益并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中小银行要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通过规模的扩张来追求效益的提升,也不能不讲发展速度、过度限制规模的增长、忽视结构的调整优化从而阻碍效益的提升、导致质量的下降,应该在保持规模稳步扩张、发展速度适度合理、结构调整优化和持续提升经营质量、效益之间寻求动态平衡。

六是做大与抓小之间的关系。

对于银行业来讲,大客户、小客户都是银行客户,大业务、小业务都是银行业务,公司、零售、小微、国际、票据、同业、理财、投资、资产管理以及中间业务都是银行具体业务;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好处;无大不快、无小不稳,只有在发展大客户的同时,立足抓住零售小客户,坚持抓大不放小,才能使银行既有规模扩张、又有发展速度,既实现总量增长、又实现结构优化,既能当期可承受、又能长期可持续。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认识理解与经历实践,作为地方金融机构的中小银行必须正确处理好抓大与抓小之间的关系,坚持抓大、不放小,做到抓小、不忘大,实现以大求快、以小促稳。因为无大不快,没有大客户、大项目、大业务、大市场,就没有银行经营发展的规模扩张与总量的适度增加;因为无小不稳,没有小零星分散的小客户、小业务、小市场,就没有银行经营发展的稳定基础与业务结构的合理平衡。所以,在抓“大”的同时,绝不放弃“小”,通过抓“大”的公司客户,去带动“小”的零售个人客户,反过来通过抓“小”的零售个人客户去扶持与培育,使“小”的零售个人客户逐步成长为“大”的公司客户。

七是坚守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坚守传统业务市场并在做实做大做强传统业务市场,实现巩固提高下功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创新金融服务、创造市场需求、抢抓新兴业务,抢占蓝海市场也是地方法人银行快速适应信息技术革命与迎接大数据时代到来、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与拓宽金融服务领域、进一步增强市场核心竞争能力的迫切要求。因此,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坚守是必须的,创新是必要的,在坚守中创新、通过创新实现回归本源、做强主业、夯实基础、提升服务实体水平的目标。这就要求中小银行在坚守上下功夫,确保传统业务市场稳定持续稳定地增长,在此基础上,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化的金融科技资源运用,并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现状与未来战略规划,有目标、有秩序、有计划地推进风险控制前提下的金融创新。只有正确处理好坚守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中小银行实现坚守与创新的平衡、最终实现行稳致远、在金融市场建设中立于不败之地。

八是发展与改革之间的关系。

发展和改革之间的内在关系紧密相连,发展是目标,改革是手段,通过发展检验改革的效果。发展是硬道理,中小银行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身发展,增强中小银行综合实力,推动业务创新;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保持稳健经营;积极进取,努力实现战略目标,都离不开发展、更离不开改革这个力量。中小银行应坚持把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与深化改革的辩证统一关系作为出发点,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要战略目标,以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积极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持续深化改革、推进经营发展,进一步增强经营发展活力、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中小银行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九是进入与退出之间的关系。

新常态下,有效适应和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变化,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及时调整和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是中小银行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而实现优化信贷结构、提升资产质量的关键便是正确处理进与退之间的关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化信贷结构就需要在资产风险和资产质量分类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贷资产的优化配置,大力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有潜力和优质的客户,有效满足市场前景和利润预期良好的信贷需求,优化金融资源在不同区域、行业和客户间的配置,引导形成传统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资产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境内业务与国际业务、信贷业务与非信贷业务之间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有快有慢、协调发展的高效信贷结构,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响应宏观调控政策导向,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积极迎合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以信贷增量带动存量结构优化,从而提高中小银行在利润来源结构上的合理性,满足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目标的均衡,降低全行风险水平,增强风险的可控性。

十是银政企之间的关系。

经济发展离不开银行业的支持,银行业的兴旺发达又必须依赖于经济的繁荣,中小银行尤其如此。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政府主导、银行放贷、企业用钱的银、政、企关系,现在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并走向成熟阶段的新形势、根本不能适应中国法制社会更加全面完善的新要求。因此,中小银行作为银政企关系的核心纽带,应自觉树立新型银政企思想、主动构建新型银政企合作关系新格局。政府按照国家战略制定并组织开展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企业按照市场法则围绕地方建设发展需要组织开展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银行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积极融入地方主流市场、围绕客户市场需求,按照市场规律、金融规律、法制规律开展金融服务,并且要不断加强与经济主管部门、地方企业的联系和沟通,争取获得更大更多的支持,建立健全银行、政府、企业的协调配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努力开创“政府搭台,银企唱戏,互信双赢,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课题组长姚姜军为重庆三峡银行董事会秘书,课题组成员:王蘅、宋一程、余永、岳传刚单位为重庆三峡银行)





上一篇:我国银行业金融科技战略的误区与风险
下一篇:体制与理念:银行数字化转型核心
当代金融家 2024年6月 总第228期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10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打造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投后管理(...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银行数智化转型中风险中台建设探索与...
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 应...
包买行视角下的福费廷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