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组成部分,理财子公司肩负推动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强化风险隔离,扩大服务范围,引导理财资金以合法、规范形式进入金融市场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使命。
正文
金融以服务实体、服务百姓为根本,金融发展的目标是提高实体经济的投融资效率,最终促进社会福祉的增长。资产管理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为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服务。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银行理财子公司还肩负回归资管业务本源,引导理财资金以合法、规范形式进入金融市场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使命。
财富不断增长下人民群众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新要求
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庞大的财富管理需求,2018年,我国城市家庭的户均总资产规模为161.7万元,户均可投资资产规模为55.7万元,中国家庭财富总值已位列世界第二。随着财富的不断增长和居民财富管理经验的累积,广大人民群众对资产管理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财富不断增长下多样化、定制化需求
未来10年,社会财富还将快速增长,预计2023年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有望达到243万亿元人民币。财富的快速积累将带来庞大的财富管理需求,但同时,不同的客户因为家庭状况、财务状况、投资经验、投资目标、风险偏好等不一样,对于财富管理服务的关注点有很大的差异,这形成了多样化与个性化的财富管理需求。从收入维度上看,广大普通民众有效投资经验不足,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希望财富增值保值、“不缩水” ; 大众富裕阶层能承担一定的风险,主要追求中等风险和收益,关注产品本身的收益性和流动性,关心财富管理机构提供合理的财务规划服务和产品信息咨询服务;高净值人群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强调专业性和信任度,希望得到定制化的服务和综合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超高净值人群财富类型多样,家庭结构相对复杂,面临全球范围内资产配置的需求和家族企业传承的挑战,他们希望财富管理机构可以提供全面一站式的服务,具备全球化的服务能力。
人口结构变化下的养老金融需求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但目前基本养老金缺口较大,部分地区已出现入不抵支的情形,且总体覆盖面不足、保障水平有待提升。与其他年龄人群不同的是,老年群体的财富管理要求不仅是要实现财富保值增值能养至所老,更普遍隐含“老有所养、老有颐养”的叠加养老服务需求。前者要求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养老三支柱建设,探索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财富管理业务,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守正创新,加快发展商业性养老理财等老龄适应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金融资产保值增值渠道; 后者要求金融机构的养老金融产品突出养老特性,提供养老增值服务,对客户颐养天年过程中所能涉及事件进行管理和规划,帮助客户解决医疗、养老、遗产、事业继承及税收筹划等问题。
但目前,财富管理行业的供给离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表现在:居民可投资品种单一,客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不均衡,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例高达77.7%,权益市场中中小投资者占比超过80%,不规范的P2P市场乱象丛生。未来,在多样化、个性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和广大老龄群体普遍隐含叠加养老服务的财富管理需求下,不仅传统的银行存款、房产等资产配置方式不能满足差异化、个性化的综合财富管理需求,有限的理财产品种类、不丰富的理财资金配置策略也与需求有较大的差距,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不断深化服务,从产品销售转向产品配置,继而转向产品定制,不断丰富投资品种、拓宽投资渠道,着力推动财富管理服务结构和质量的转变。
经济新时代下实体经济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新要求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供给结构要适应人民生活需要和实体经济融资结构需求,我国偏间接融资且以大型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供给,具有风险偏好低、重抵押物、风险识别能力弱等特点,有效支持了过去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是培育新动能,通过创新引领,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要求金融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找准金融服务重点,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但目前,在金融供给结构上,间接融资比重过大,直接融资仅占13.76%且增长相对缓慢,重抵押物的间接金融特性强化了经济结构的扭曲程度,进一步制约了金融供给结构的优化。同时,金融供给的区域、行业配置不合理使得金融抑制与过度金融化并存。在金融体系服务效率上,以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衡量的是每生产一个新的单位的GDP需要几个新的单位的资本投入,数值越大,就表明资本效率越低)为例,当前金融体系存在比较大的金融无效率现象,中国的ICOR在2007年是3.5,到2017年已经上升到6.3。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财子公司发展之路
截至2018年年底,全球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80万亿美元,全球排名前20位资产管理机构中,银行系资管机构占了半壁江山,国际大行的资产管理规模占银行总资产普遍达到60%以上,是母行重要的收入来源,对标海外银行系资管机构可以发现,我国资管行业未来仍然会以银行为主导,银行理财发展空间广阔。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商业银行理财发展指明了方向,商业银行理财未来发展,需不忘理财业务代客理财“初心”,牢记“两个服务”使命,承担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提升专业能力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落实好广大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的新要求,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回归代客理财,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众的财富管理诉求
代客理财的本源,要求银行理财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发挥专业管理机构优势,完善广覆盖、差异化的产品体系,满足不同群体、不同风险偏好的财富管理需求,打造真正的大财富管理平台。一是加大创新力度、扩大服务范围,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产品,提升产品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打破“二八法则”、关注“长尾效应”,推动理财产品“普之城乡,惠之于民”,让更多的新兴市民、农民、小微企业、老年人等最广泛地获取便捷优质、稳健的理财产品和服务,让更多的人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做好客户适当性管理,通过客户分层管理和投资者教育,匹配产品风险等级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把“合适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三是在丰富产品体系的同时,优化产品精细化管理,通过分散配置、资产轮动方式,利用衍生品、量化工具对冲等方式降低产品收益波动率。四是进一步扩大理财业务投资范围,提升投资研究能力,强化境内外大类资产配置,开发多元化投资策略,扩充投资标的的范围。
助推金融供给侧改革,服务金融发展改革大局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金融领域突出问题的战略指引,包括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内容。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组成部分,理财子公司肩负推动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强化风险隔离,扩大服务范围,引导理财资金以合法、规范形式进入金融市场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使命。这要求银行理财回归代客理财本源,逐步有序打破刚性兑付,做好投资者教育,切实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从过去单纯追求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向注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提升投研能力,依靠资产配置能力真正帮助客户抵御风险,改变投资资产主要集中于债券的现状,向境内外权益市场、衍生品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的全市场配置转变,推动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结构逐步完善;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再融资、未上市企业股权融资、股权和债权转让OTC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市场提供长期限资金。
着力重大战略和薄弱环节,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资管新政在为银行理财指明发展方向的同时,也释放了银行理财的业务和成长空间,银行理财要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完善公司治理,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加快推进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服务好新经济业态下,新产业、新模式多样化、差异性的融资需求,尤其是做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一是统筹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建设的金融服务。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养老、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新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支持新消费动能的培育。三是加大通过股权融资、可交可转债、股票质押等方式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切实提升民营企业的融资可获得性,降低民营企业杠杆率,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四是加强对创新驱动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海洋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形成促进金融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原动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理财子公司如何更好实现转型发展
下一篇: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方向、路径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