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中国要重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从金融角度来看,发展普惠金融,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利于防控金融风险,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点工作;发展普惠金融,切实解决小微经济体金融服务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有利于深化金融改革,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方向。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的天职是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分层次的,因而金融对实体经济提供的服务也应是分层次的,必须要建设、改进并完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中国的实体经济分为四类九层:第一大类为大中企业,包括大企业和中企业;第二大类为小微企业,包括小企业和微企业;第三大类为个体自营者,包括个体工商户、自营就业者;第四大类为农业经营主体,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通小农户和建档立卡贫困农户。
在中国,大中企业多为国有,其得到的金融服务满足程度已相当高,部分国有大中企业甚至出现了超高杠杆率,而小微企业、个体自营者和农业经营主体等(即后“三类七层”)虽然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金融服务却是不充分、不平衡的,融资难、融资贵长期没有根本改观。
要解决这一难题,不能再使用传统方式,而必须推动建立机构、技术(产品)、监管、服务和政策“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多层次、多类型普惠金融体系,基本框架为“三支柱、两支持”。“三支柱”即:众多分层的普惠金融机构、适用多样的普惠金融技术、双层差异的普惠金融监管;“两支持”即:健全配套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服务、规范梯次多元的普惠金融支持政策。
当代中国普惠金融有三大战略使命:一是金融扶弱,促进脱贫攻坚,扶助弱势群体。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之一是低收入群体,金融扶贫是扶贫开发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贫困农户和扶贫项目广泛、大量的资金支持,激发贫困农户的内生发展动力,实现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二是金融支农,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振兴乡村经济。通过充分发挥金融在支农工作中的“造血”功能,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条件,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成长,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并带动贫困农户脱贫。三是金融支创,即支持创新创业。发展普惠金融可解决创新创业浪潮下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小微企业的结构调整和健康发展。
小微经济体融资难是全球性难题,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因其小微弱者众多,解决此项难题具有重要的攻坚意义。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区位环境差异巨大、国民经济情况复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地区的此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将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解决此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上一篇:兴业银行:发力金融科技 服务实体经济
下一篇:当代金融家•封面文章 | 2019:金融改革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