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国务院为解决国内银行业的巨额不良资产难题,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决定成立华融、东方、长城、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负责收购、管理、处置四大商业银行近1.4万亿的不良资产以来,国家在治理银行不良贷款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社会力量在参与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银行不良贷款始终没有根绝,除国内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产业升级、经济下行等外部原因之外,应该更多地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查找原因。正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信贷管理制度上存在的重大问题,才是导致不良贷款“剪复生”的内在机制,一旦经济不能顺行,就会使其固有的问题浮出水面。 除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之外,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问题亦有过之而无不及。 银行业金融机构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损害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的肌体;妨碍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危及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社会信誉。尤为严重的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旦因庞大的不良贷款导致自身的破产,更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治理银行不良贷款,必须从银行内部根治不良贷款的产生机制入手。 剖析大部分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无外以下几种:贷款对象本来就不具备贷款的条件;贷款对象“多头”贷款,负债远远超过自身偿还能力;没有担保或者担保不实;没有抵押或者抵押不实;贷款对象的财务报表弄虚作假;银行信贷人员勾结贷款企业编制虚假报表,提供虚假材料,从中获得个人好处;贷款对象勾结银行高管获得贷款;银行关于信贷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形同虚设。 要根治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机制,最需要的是银行自身在各方面的努力。 首先,从完善法人治理入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要充分发挥作用,一是严格监督经营层遵守银行业监管机构的各项监管政策,严格遵守本行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二是严格督促经营层对现有业务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定期进行评价,查缺补漏;三是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确立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既要重视资产规模,更要重视资产质量。 要充分认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让银行笑到最后的不是资产规模,而是资产的质量;治理不良贷款不单纯是经营层的责任,更是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责任;经营层要牢固树立依法合规的观念,从生死存亡的高度重视不良贷款问题,完善制度,落实措施。 其次,严格贷款对象的管理。要严格对贷款对象真实性的调查,借助高科技手段,充分利用大数据、征信系统等全面透彻地了解贷款对象的真实信息,把股东不实、出资不实、法定代表人不实、财务报表不实、担保不实、抵押不实、贷款用途不实的企业挡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大门之外。加大对银行高管和信贷人员以贷谋私的惩处力度,坚决杜绝银行高管和信贷人员与贷款对象相互勾结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 再次,加大对重大、重点贷款的管理。重点是要强化对重大、重点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强化贷前管理,从源头入手控制贷款风险。严格贷款的过程管理,杜绝只重贷前管理不管贷后结果的现象,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采取坚决措施及时完善贷款保全手续。 最后,保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权威性,把风险管理部门放在银行最重要的位置。
上一篇:由表及里探索信托能为金融科技做什么
下一篇:充分发挥不良资产市场各方优势 共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