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风险防范与发展机遇;共享金融与区块链
——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 • 深圳春季峰会成功召开
3月31日,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 • 深圳春季峰会在深圳丽思卡尔顿酒店成功召开。本次峰会的举办适逢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一周之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互金联网金融协会的成立可视为落实这一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本次峰会聚焦金融领域的关注重点——“风险防范与发展机遇;共享金融与区块链”,深入探讨当前互联网金融全行业面临的风险、挑战和机遇,可谓恰逢其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理事委员会理事长、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乐视金融CEO王永利,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中国人民银行团委书记白力,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李思敏,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主任何晓军,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行长张建军,中国金融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民,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赵继臣,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理事委员会副理事长、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彤,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理事委员会副理事长、红岭创投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世平,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秘书长、《当代金融家》杂志执行社长兼主编李哲平,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副秘书长、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甯辰,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曾光等近200位金融领域的杰出代表和专家、学者,荟萃一堂,对相关热点问题展开了专业的演讲与深度探讨。
▲图为《共享金融——金融新业态》新书发布揭幕仪式
本次峰会还成功举行了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 • 理事单位授牌仪式,以及《共享金融——金融新业态》新书发布揭幕仪式。据了解,《共享金融——金融新业态》由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和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共同编著,多位有着深厚造诣的学者参与其中,旨在穿透当下令人眼花缭乱的“互联网金融面纱”,使读者更关注新金融现象背后的技术与制度内涵,通过共享金融的逻辑主线,努力探索前往“金融与美好社会”的改革道路。
▲图为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 • 理事单位授牌仪式
本次峰会由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主办,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当代金融家》杂志、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承办,并得到了深圳市金融办、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以及平安银行、腾讯公司、中兴通讯、厦门国金、红岭创投等当地金融机构和新金融企业的大力支持。
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及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背景下诞生的,于2015年11月2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论坛由乐视控股(北京)高级副总裁、乐视金融CEO王永利担任理事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担任监事长;由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等领导担任高级学术顾问;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当代金融家》杂志执行社长兼主编李哲平担任秘书长。论坛由《当代金融家》杂志和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联合发起。
由全球共享金融100 人论坛联合论坛理事单位共同发起的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于2016 年1 月5 日在北京正式成立,英文名称为“China Blockchain Research Alliance” (CBRA)。CBRA 是专业的区块链学术研究平台,由国内外学界、实业界具有较强学术功底和社会影响力的专家担任研究成员,立足于打造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交流与市场应用平台,推动具体应用规则的规范化、标准化,进行项目落地与路演,形成区块链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品味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 ● 深圳春季峰会
暨《共享金融——金融新业态》新书发布会
聚焦:风险防范与发展机遇;共享金融与区块链
会议时间:2016年3月31日
会议地点:深圳星河丽思卡尔顿酒店
嘉宾主持(按发言顺序排序)▼
甯 辰 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副秘书长、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 民 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成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致辞嘉宾(按致辞顺序排序) ▼
何晓军 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主任
张建军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行长
李 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王永利 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理事委员会理事长、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乐视金融CEO
王广宇 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副理事长、华软资本集团董事长
演讲嘉宾(按演讲顺序排序) ▼
姚余栋 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赵继臣 平安银行副行长
陈 雷 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世平 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理事委员会副理事长、红岭创投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乔卫兵 中信出版社副总编辑
杨 涛 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
秦 谊 德勤中国区块链发起人、德勤亚太区投资管理业主管合伙人
龚 鸣 区块链铅笔创始人
曹 锋 深圳瀚德创客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科学家
李扬
▲ 李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要想全面阐释共享金融各方面的内容,同时作为一个金融的概念,其应该和整个金融体系、金融理论内嵌,和经济理论经济体系内嵌,才能最终立得住脚。如果立得住的话,将为中国的金融业开辟一个新局面,中国有可能在这个领域中领先世界。
尊敬的新老朋友们,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在最具活力的城市参加活力四射的会议。
中国经济现在面临很多新的问题,需要大量的、富有创造力的探讨,我相信今天这样一个会以及它所引发的很多探讨即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我们面对未知的大变局,有很多现象,传统理论已不能解释,过去的实践也没有提供一些参考。比如,现在全世界有五个中央银行实施了负利率,对这样一件事情就需要警示。这是我所谓千年之大变局的第一大变局。自有银行以来有负利率这件事吗?最近我们在北京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探讨这个问题。比较诚意的解释说负利率是一个保险箱的费用,但是深入解释也觉得比较勉强。因为现在这个负利率是中央银行和各种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易。商业银行从的准备金等还要用保险箱的方式付费,还是比较勉强。当然里面有很多事情。我想说的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学的金融学如今不管用了。因为我们的金融学没有能够解释负利率,但是负利率就现实地摆在这里。当大家热议美联储是不是进入加息周期的时候,美联储则在认真地研究美国实行负利率的法律问题,这是个不可回避的现象,而这个现象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
这些年,我国遇到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经济增长了,但是广大民众的获得感不强。世界各国要从经济增长平均的指标来看,非常好,前所未有。但是,广大人民对这样一个结果并不满意,以至于出现了去年那本书——《21世纪资本论》,这本书非常尖锐地告诉我们,三百年来除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短暂的特殊时期,资本的收入分配都是不公的,因此有这样一个预言:如果此问题不解决,资本主义就会遇到麻烦,并由此引起了全世界的热议。在中国,获得感问题、公平问题以被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传统上,解决公平问题靠的是收入的再分配,但收入再分配有其负作用。比如,收入再分配最有效的手段是税收,如何尽可能地在负经济的情况下解决公平问题,共享经济就是一个可能的途径。因为共享经济从根本上、从准入层面来解决大家共同参与并且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机制。为此,讨论共享金融之前,要先对这样一个更深的经济背景进行探讨。金融作为经济的对应物,其深厚的根源一定存在于经济制度中。现在我国的经济有共享发展、共享经济的需要。原来的老路子已经不能够解决新问题了,与这套路子相关的理论也不能够解决新问题,所以需要创新。
金融作为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既然整个经济有向共享方向发展的要求,随之就有发展共享金融的要求。共享金融从概念上来说也已经过一些发展,比如三中全会提出的普惠金融和之前的小微金融等,都为共享金融的出现做了一些铺垫或一些前期性的研究。我认为,在成立一个组织或机构之前,首先要考虑这个概念的稳定性。比如互联网金融,我认为不宜把它特别地强调,也不宜用它作为机构名称,因为这个概念可能还不稳定。它本身并没有改变金融业态,当然也就没有提供一个新的金融业态,只不过给金融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或途径。另外,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如此之快,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现在,互联网金融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有了很多的问题。照这样一个思路来看,共享金融其实是很有前途的。因为共享这个概念,在经济学上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在金融上也有一些实践的表现。比如,共享金融资源,特别是要共享金融基础设施,就是共享金融要努力做的事情。因为这些金融基础设施在过去是被有关部门垄断的,其他部门是不可以随便使用的,而要通过一定的条件才能获得使用权。而金融基础设施可不可以由大家共同来用,已成为发展共享经济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发展共享金融的过程中,少不了互联网。在一定意义上,互联网是被当做工具在使用的。因为只有互联网才充分地揭示了金融作为信息行业的本质。到现在为止,特别是在中国,金融并没有很有效地、充分地展示其在信息行业的特征。其实金融本质上是一个信息行业。有人研究金融的利润90%多是从信息的收集、使用中获得的。过去,大量的信息或不可得、或不可用。而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很多信息可得了,而且很多信息特别是一些非结构性的信息也可用了。由于可得性、可用性大大地拓展,于是信息可以用来判断客户的借用,以及给客户各种各样的活动提供量身订作产品和服务渠道。这是互联网金融和共享金融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很重要的方面。另外,互联网金融大大地降低了成本,人人都可接触它,人人都可接近它,人人都可进入它。在传统意义上金融是一个高大上的行业,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现在人人都可以接近互联网金融,用互联网金融来做事情。所以有了众筹,有了网贷,有了各种各样的现在姑且称之为互联网金融的活动。进一步拓展还有相互保险、供应链金融等,都是可以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展开。
概括之,共享金融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深刻的背景在于经济层面上有共享经济的要求。技术层面上,是由于互联网使得人们在金融上的共享有了可能性。有了这样一些基础,共享金融才能立得住。现在,很多新概念不断被提出,然后被遗忘。而共享金融应当不是这样一个概念。要想全面阐释共享金融各方面的内容,同时作为一个金融的概念,其应该和整个金融体系、金融理论内嵌,和经济理论经济体系内嵌,才能最终立得住脚。如果立得住的话,将为中国的金融业开辟一个新局面,中国有可能在这个领域中领先世界。我希望这个愿望能够实现。
最后祝会议圆满成功,我也会作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谢谢!
(本文依据会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发言嘉宾审定)
王永利
▲ 王永利 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理事委员会理事长、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乐视金融CEO
未来互联网金融会真正突出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特性,其重点大概有以下几个重点:第一,是网络支付;第二,网络平台金融产品的销售和交易平台,即金融的电商或者金融的网络交易所;第三,以金融产品为标的的P2P等;第四,数字货币。
尊敬的李扬院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理事会向各位来宾莅临这次峰会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也借这个机会围绕会议的主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规范+创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不是我们论坛的法定用词,因为经过我们的讨论认为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具有太强烈的时代感和阶段性的特征。未来十年、二十年或者更远,全部都互联网化以后,还会叫互联网金融吗?所以,论坛两位学术委员会的负责人姚余栋所长、杨涛所长助理经过研究认为,透过现象看未来的本质,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应该是共享金融。“共享金融”这个词不像互联网金融这么普及,所以我先借用一下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
互联网金融需要监管
2015年,互联网金融的一些跑路等不良现象,严重威胁到社会对互联网金融的信任乃至社会稳定。很多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从事金融传销,形成庞氏骗局。为此需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首先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那么,金融的本质又是什么呢?金融的基础功能第一,是将社会闲置的资源输送到需要它的地方,去创造更大的价值。金融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和买断卖断是不一样的,它是当事人双方或者几方按照约定的条线建立一个债权债务关系实现的。这不是简单的捐赠,也不是买断。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金融的特有属性。而因为它的约定条件有一定存续期,所以必然带来风险,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信用风险,即约定了会不会做到?第二,因为有约定,就可能有错位、流动性风险等若干问题,仅配置资源还不行,如果乱配资源,引导社会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积极作用就会变成负作用,所以要对风险进行管理。因此,金融具有其特有的专业属性,越是高风险的领域越需要很强的金融专业水平。
当前,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已成为当前金融领域的重要课题和政策取向。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加强政策法规的建设;二是发挥监管部门的作用,以强化法治和行为监管;三是加强互联网金融协会行业自律。上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了,希望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
必须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
规范不能忘记鼓励创新。加强规范和鼓励创新二者必须要平衡。
第一,必须明确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如果仅仅知道金融不知道互联网,是不够的。对应的,只知道互联网不知道金融也是很危险的。首先要把握好互联网发展的态势。当前,互联网正在快速地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宽带传输技术不断突破带来了云存储、云计算和大数据,大数据又反过来指引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其次,移动互联使互联网的渗透率大大提升,从而出现万事万物互联、随时互联的结果。现在,互联网的影响力和十年前、二十年前完全不一样,加之目前正在进一步探索的区块链技术,这些展现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才刚刚起步,方兴未艾,它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可以说,互联网时代正在走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断加深。例如,乐视现在所形成的模式与传统的电视机产业、手机产业已经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不知道这种影响,就会对用互联网来改造传统产业包括传统金融,就会丧失信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同样是方兴未艾。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 。尽管互联网技术不断被应用和推进,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其实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点应该在哪里,并不是很清晰。我认为,前面我们看到的应用环节属于互联网的1.0版本,接下来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和越来越多的生态型组织的金融化,两边会挤压。所以中间这些单独的可能所谓支付、P2P等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未来互联网金融会真正突出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特性,其重点大概有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是网络支付, 网络支付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往前延伸的东西还会很多,凸显近场化、移动化、场景化,而且,生态体系里,虚拟货币小型的生态圈将会形成。当然,最后还有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就是网上能不能开存款户。网上开存款户将是互联网划时代的变化。因为网上不能开存款户,所有开立的钱都在线下。而如果开了网上存款户就是另外一种情况,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将会对整个金融甚至对中央银行中心的地位都会产生巨大影响的变化。这可能不容易。比较有希望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今年1月20日召开了一个数字货币的研讨会,紧接着发了一个公告表示,争取早日推出央行的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和货币数字化是两个概念,一定要用互联网新技术来进行推进。如果数字货币最后还是货币的数字化,不可能有大作为。为此,在网络支付方面还有很多创新的余地。
第二,网络平台金融产品的销售和交易平台,即金融的电商或者金融的网络交易所。现在金融的门槛很高,理财产品或者基金的申购门开都很高。而且,市场分割,银行、保险、基金、信托都有理财。更重要的是,在存续期里,既不能提前赎回也不能转让、不能质押,就停在那儿,大量的投融资都是间接融资。这对金融的普惠、金融的活力、利率市场化都构成了严重危险。如果能够在线上利用互联网的方向去分箱,比如像余额宝一元钱就能购,我相信普惠的东西立马就来了,充分激发金融活力。但是如果依靠机构网点则很难,因为机构网点是趋利的,永远是往上走而不可能往下走。
第三,以金融产品为标的的P2P等,其金融产品是金融机构或者类金融机构的合格金融产品,属于跨金融领域的资产(财富)管理。如此,直接融资的东西就出来了。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展成一个大资管,不再分业,即针对社会的财富或者是用户的财富真正成为大资管。
第四,数字货币,其不是由普通商业机构而可能是在未来由央行主导的货币变革,是一种全新的货币体系与金融体系的重构。
不管怎么样,这些方面都可能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点。
对互联网金融需要“规范+创新”
未来,互联网金融即使不改变金融的本质,它也一定会改变金融的方式和模式,会推动金融的发展,完全是用制度来改革。改革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如果先把底层的东西打通了,上面必须通。在这两个基础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定需要规范和创新。
第一,对现在金融出现的问题需要怎么进行反思?首先,金融出现问题是好事情,如果三五年、十来年金融都不出问题,那么后续一定会出大问题,导致市场失去理智。其次,出现问题之后,例如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出问题,有多少的互联网基因在里面,有多少是披着互联网的外衣或者打着旗号做的传统金融。最后,问题的发生一定是在互联网上的吗?传统金融一定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吗?甚至包括信托租赁、金融租赁,以及银行发的理财产品,一定不会出现违约吗?在整个经济增速放缓的过程里面,特别是前面高速发展若干年后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互联网金融的问题,而是整个金融的问题。我认为,对互联网金融需要拨乱反正、去伪存真。整个互联网金融都需要反思,支付真正的核心在哪里?是风险管控。比如理财产品,门槛高、金额大就一定能控制风险吗?很多人都说没有足够资金的人风险承受能力差,我认为这个要仔细推敲。因为风险承受能力是与投资者投到一个高风险产品的资金、和他实际可动用的资金比例相关。如果他100万全部投了一个高风险的产品,出了事怎么办?如果他借了400万投了500万,他就一定有很大的风险承受力吗?如果他有1万块钱只投了10块钱,就一定没有承受力吗?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刻的反思,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最新的成果,促进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
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与共享金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互通跨界融合的便利成本不断降低,推动垂直产业链整合,跨产业链形成新的共生经济。共享经济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共享,即约定条件下的共享(交换)经济。比如Uber打车,其核心一定要有中介,如果是一个车在大街上停下拉你,你敢不敢坐?如果你伸手拦车,有没有人敢拉你?缺乏双方的信任基础,一定要有个中介,由于全程在中介的监控范围里面,如果出了什么事,在打出租车时没有小票找不到司机,但是打专车则是有记录的,司机绝对逃不掉的。反过来,如果用户使用现金支付,司机也不敢随便载客,一定要用空中钱包支付。另外,两方有任何不良记录,上面都有登记。有不良记录的用户,以后再打车可能没人愿意接他。这都是对社会非常强的束缚。为此,Uber打车这种模式,第一要有中介,第二要在约定条件下共享资源,其核心就是共享金融。即未来共享经济的核心是共享金融。在这方面还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实践上进一步的探索。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网上的交易越多,交易双方身份的验证、交易的确认、信息的记录和资金的清算等一整套的东西,要求就越高。这些东西如何利用线下的积累推到线上去,比如实名制等,用身份证推到线上去的效率成本能不能达到,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最近为什么这么多金融机构,特别是在做开户和资金清算方面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关注区块链技术,就是考虑能不能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线上的身份验证、交易确认、资金清算、连续加密等全新的方法,至于它能否成功还是一个问号,但是现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也是我们这次峰会的主题:风险防范+发展机遇+共享金融和区块链。我们在以上的分析下确定了这样一个峰会主题。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既不能放弃监管,但是也不能简单地用传统线下的监管方法推线上金融,还是要把握互联网发展的态势,鼓励创新。
最后感谢这次峰会的主办方、承办方和协助单位,感谢大家的到来,预祝这次峰会圆满成功。谢谢!
王广宇
▲ 王广宇 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副理事长、华软资本集团董事长
技术突破、公平竞争将促进共享金融的发展;适度依法监管和投资者教育将为互联网金融规范的发展保驾护航。
尊敬的李扬院长、王永利理事长,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感谢主办方,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迎来了春季峰会,对共享金融理论体系及实践发展继续深入研究探讨。我谨代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也是论坛的监事长单位,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新供给积极推动以改革为中心的新供给经济学研究,对中国改革开放予以理论解释和建言献策。去年以来,我们推动共享金融、养老金融的专业平台发展。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在成立之后短短的半年内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针对今天的会议主题,我谈两个观点,请大家指正。
第一,共享金融是初生牛犊,需要各个角度的积极探索,需要各界关心爱护。打个比方,今天的共享金融如同1995年的互联网,尽管已经掀起波澜,但业界的实践、公众的理解仍然非常早期。其实全球范围内,对共享平台的看法也日益客观,不是一味夸赞。昨天有一篇媒体文章【除了Uber和Airbnb,多数共享经济其实很惨淡】多数科技初创公司的基础并不好,且经营不善,狂烧风投数百亿美元资金,但迄今真正赚钱的寥寥无几。摩根大通在美国的调查显示,很多人只是短暂体验这些平台,并不将其作为持续收入来源。我们作为前沿平台要沉下心来,对共享金融的理论机制和制度建设作充分研究,不要只是停留在呼吁、感召、赞美的层面。
共享经济的五个要素分别是:闲置资源、使用权、连接、信息、流动性,而共享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最优匹配。比如,当下的中国经济存在一种怪像:一方面,货币资金的供应非常充足;另一方面,初创企业、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表明资金的供应方与需求方无法有效匹配,金融资源错配严重。共享金融能否最终有效解决这一困境,实现金融资源的高效公平配置,是我们所有人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共享金融的实践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依法监管,特别要加强投资者教育。举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例子,很多都是实践者,要脚踏实地发展,不要追风逐浪,也不要冰火两重天。近两年互联网金融发展非常迅速,也出了很多问题,应该依法监管,但是不要把它一巴掌打死。暴露的问题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行业规范与风险防控迫在眉睫,应当强化资金监管措施,防范现阶段暴露出的非法募集、资金挪用等风险。但是不应该让这个行业背上污名,我们也千万不要让她成为割韭菜、薅羊毛的行业。
共享金融是普惠大众的产业,业界都有责任,积极开展和完善投资者教育工作,使大众在投资中学习成长。因为在投资者不具备投资经验甚至基本金融知识的情况下,某些不良企业就容易冒烟起火。业界应该大力支持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信息安全等信息技术的研究发展,从而增加金融资源的总供给能力,最终向公众提供更简单可信的工具,直接参与,互助受益,这才是共享金融根除现有金融体系主要弊端的真正价值所在。
总之,技术突破、公平竞争将促进共享金融的发展;适度依法监管和投资者教育将为互联网金融规范的发展保驾护航。期待各位共同努力,携手度过倒春寒,推动共享金融生态圈的崭新发展!谢谢!
姚余栋
▲ 姚余栋 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在新常态中,L型的增长有没有周期,有没有波动?我认为是有一定波动的。我想提出这样一个新的想法,我国从2016年第一季度到2018年的第一季度,将进入新常态繁荣。
首先,我想向大家汇报一下关于宏观经济的一点感想。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要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在新常态中,L型的增长是一个必然趋势。中国经济到“十三五”6.5%的增长速度,再到“十四五”期间可能还要下降到5%左右,这是一个大的趋势,随着人均经济的提高,经济体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成熟。有这样一个问题,在新常态中,L型的增长有没有周期,有没有波动?我认为是有一定波动的。我想提出这样一个新的想法,我国从2016年第一季度到2018年的第一季度,将进入新常态繁荣。大家看看美联储主席最近的讲话,事实上是对3月15日美联储公开的深入解读。耶伦主席认为美联储加息较为缓慢更加慎重,主要原因是美国的通胀前景变得不确定,油价保持低迷。于是从3月15日美联储公开委员会预计今年有两次加息,现在是一到两次加息。如果是一次加息,更大的可能性在12月而不在6月。美元指数最近继续疲软,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内的宏观经济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征兆。3月民生银行新供给中小银行指数比去年37.5大幅度跃升,2015年7月以来创新高。经济的下行压力可能已经得到了一个短期的释放。可能开启一个新常态繁荣,估计会持续两年时间。随着中国经济可能进入新常态繁荣,但是供给侧改革是我们的背水一战,是耽误不得的。在经济长期依然存在下行压力、短期有些反弹的时候,不能沾沾自喜、贻误战机,让中国经济长期繁荣的最根本保障就在于落实中央的供给侧改革,以“工匠精神”把改革落实到位。
下面回到共享金融,“十三五”规划明确五大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理念是对中国长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念引领作用。共享是发展的理念之一,共享金融就是要落实中央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因为在我国很多老百姓还没有充分得到金融的服务。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财富管理数据库的统计,金融资产少于十万美元的家庭总数占中国内地总数的94%。但是市场上大部分的家庭仍然是有财富管理需要的,我们也赶上了中国家庭资产爆发的前夜。但是银行五万元人民币的理财门槛将很多有理财需求的家庭拒之门外。所以加大对中国越来越多的中等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措施。
共享经济是共享金融发展的经济基础。短短几年时间,一些实物平台的出现打破了原来的网络虚拟社区等共享局面,以获取报酬为目的的有商业模式的共享经济应运而生。《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年》显示,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和“共享经济”的英文单词是一样的)规模是1.95万亿元(数字还是很小);共享经济提供服务者约五千万,参与共享经济的总人数超过五亿。预计未来我国共享经济增速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或占到我国GDP的10%以上,现在大约2.3%,可能在五年左右的时间要翻四倍到五倍,到10%。
技术创新为共享金融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新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机制发生了根本改变。基于大数据的云计算或者通过交易数据的分析,不但能够对资金的需求方和经营进行较好的前瞻性预测,也能更好地预测到人类的行为,包括对征信的处理提高了匹配效益。
共享理念应该是共享金融发展的一种方向。现在的金融非普惠性是一个世纪性难题,主要源于金融市场是长尾分布。我们希望能够更普惠地、更加广泛地服务客户,能够全产业、全方位地服务中国的中高低收入家庭。但是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是有风险的,共享金融也没有脱离金融的属性。所以要进行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就是要参与和治理。
从外部监管看,我们反复讲三大底线:不能有资金池,不能做担保,不能非法集资。同时,有五个原则:一是要坚持监管规则的公平性,对不同的市场主体进行统一的标准监管,防止出现监管套利;二是界定业务性质,明确监管责任;三是严格执行客户资金的第三方存款处理,须由第三方存款而不能设资金池;四是建立反恐融资,有效识别客户身份,主动监测并报告可疑交易;五是行业自律,行业自律是对创新监管重要的辅助。
可喜的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上周已经成立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以及《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从行业自律入手,积极融入治理体系。主要的工作包括:第一,努力发挥社会的组织优势,调动社会力量,探讨了一些自律规则行业标准,努力使互联网金融企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第二,注重公共服务,努力规划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为广大的互联网金融会员服务;第三,开展统计监测和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力求客观和及时的反应行业情况,监测和预警风险。第四,开展政策法规培训,努力发挥监管机构和从业机构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十三五”规划对互联网金融提出的要求是规范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也即将开展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整治。整治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需注重风险,因为它没有脱离金融的本质。同时也要注意度的把握,因为互联网金融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环节,同时也给整个金融体系注入新鲜的活力。虽然互联网金融行业尤其是网贷行业暴露了很多风险,但是总体的目的还是要鼓励这个行业规范发展,最终通过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逐步的融合。在十年之后可能没有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了,但是共享金融的概念还会长期存在,共享金融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助力中国打造金融强国。
(题目为编者所加,原演讲标题为《共享金融落实“共享”发展理念》)
杨涛
▲ 杨涛 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
区块链的生命力在于开启了冲击既有僵化体系的“潘多拉之盒”,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解决,在初始阶段,除了理念转变与宏观把握,最需要的还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应用技术的拓展与实践项目的落地。
我们都知道,区块链背后表达的是对传统中心化的某种金融安排机制所带来的挑战。所以我们讨论区块链的时候并不是说它是凭空而来的,而要放在过去的发展大趋势来看。
我简单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这个问题:一是历史地看金融去中心;二是当前面临中心化和去中心的纠结;二是以区块链为例看一下去中心化的挑战。
金融的去中心和去中介,包涵两个不同层面的含义。首先,金融中介一直伴随经济的发展而演变。银行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中介组织。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搜寻成本、匹配效率、交易费用、规模经济、风险控制等决定了中介存在的必要性。金融中心化可以表现为无形的权利中心化和有形的地理中心化,无形的权利中心化即类似于中央银行这样的贷款,有形的地理中心化无非是国际金融城市。金融中心化的过程比中介的出现要晚,这就意味着在历史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有去中心化的阶段。历史的演变是逐渐波动的。进一步我们提出问题:短期内和长期内这种中心与中介的“去”,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这是我们提出的一个问题。
从形式上来看,去中心在短期内更容易,这可能是一个结论,因为原有的中心在弱化,各个国家央行的控制力在迅速弱化,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很多概念也在新的网络时代变得不一样了。无论是资产端、资金端、交易端,我们都看到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就是否意味着传统的伦敦、纽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短期看去中心化比较容易,但是长期来看,从本质上看去中心还是比较难的。因为除非颠覆了现有的社会权利架构和组织形式,否则真正的长期去中心化只能是空谈。
去中介似乎更容易一点,虽然短期比较难,因为有很多伪中介。但最终来看,金融演进的逻辑无非是利益、效率、安全,主要技术的挑战都在于这三个矛盾的权衡。
目前的中心化和去中心、中介化和去中介不是从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历史的演变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纠结的。这里面我姑且用去中心化来涵盖我所说的去中心和去中介两个概念。一个是大的中心,一个是小的中心。我们可以得出几方面我自己思考的结论:
在可预见的未来出现的,可能不是金融完全去中心,而是多中心(小中心)与弱中心(大中心)。
现在市场谈论较多的“去中心”,其最终结果更可能是多中心,从而弱化少数中心话语权的过强所导致的规则失控。当万物互联使得所有个体都有可能成为金融资源配置、金融产业链中重要的中心节点时,或许就实现了最理想的市场状况,使得传统金融中介的中心地位可能会改变。这种改变不是说传统金融完全被革命、被颠覆,而是从垄断型、资源优势型的中心和强中介转化为开放式平台,成为服务导向式的多中心当中的差异化中心,从而使得传统中介中心和新的中介中心获得共赢,大家在一个共享共赢的金融时代获得一种新的发展定位。
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危机之后,早期的华盛顿共识走向了失败,出现了大量的中心化趋势。有的希望通过中心化来解决金融政策和交易效率,有的希望通过中心化机制来解决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以,当前市场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实际上就是“中心化”与“弱中心”的挑战。
第三,对于区块链和去中心化之间的关系。关于区块链的概念,第一,区块链就是一本全网记录所有已发生的比特币交易的公开账本。因为矿工不断地创造新的区块(每10分钟一次)来记录新的交易,所以这个账本会一直增长延长。这些区块是按照时间顺序线性地加到区块链上。每一个完整的节点(每台通过钱包客户端连接到比特币网络的电脑)都有一份区块链信息的备份。第二,区块链就像是在已有的互联网多个基础协议上运行一个全新的应用层,使得互联网能够进行诸如即时支付或执行更加复杂的合约。第三,虽然是当前最典型的技术,但数字货币的底层支撑不一定限于区块链,同时区块链也可以进一步拓展到货币之外的各类去中心化价值交换活动。
我个人认为,区块链从直观来看,是一套技术方面的解决方案,背后更为重要的是一套规则的讨论。
为什么我们要进行一些规则的讨论,无非是考虑技术所支撑的新规则,能否对现有的主流规则产生某种程度的改良,能否解决现有金融运行规则中的某些矛盾?如果解决不了现有的短板,这种规则的存在是没有价值的。我们认为区块链有助于解决现有金融交易中的短板,所以它的生命力是非常突出的。
梅兰妮 • 斯万的《区块链新经济蓝图》,也对区块链做了一些解释,其中某些判断提得比较高明,作者认为前四次大变革是大型机、个人电脑、互联网、移动手机,新的一个变革就是区块链。现在我们会感觉到技术的快速变革,它已经非常快地融合在一起,甚至一代到下一代的变革瞬间就可以完成。正如过去我们认为人工智能要下围棋下赢我们非常难,但是当“阿尔法狗”赢了,你会突然发现一列火车扑面而来,当你认识到技术到你眼前的时候它已经远离你而去了。所以新技术的挑战确实值得我们敬畏、探讨。
梅兰妮 • 斯万认为,由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各种已有和将有的革新可以分为三类:
区块链的变革,1.0是货币(货币转移、汇兑和支付系统),2.0是合约(在经济、市场、金融全方面的应用,其可延伸内涵远比简单的现金转移要广得多,如:股票、债券、期货、贷款、按揭、产权、智能资产和智能合约),3.0是超越货币、金融、市场之外的区块链应用,特别是在政府、健康、科学、文学、文化和艺术等领域。这个区分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从金融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将首先影响金融基础设施,随后扩及一般性金融业务。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s,FMIs)是当前最重要而且具有挑战性的金融研究领域之一。包括支付系统(Payment System,PS)、中央证券存管(Central Securities Depository,CSD)、证券结算系统(Securities Settlement System,简称SSS)、中央对手(Central Counterparty,简称CCP)、交易数据库(Trade Repository,TR)等一些机制。
在中心化与去中心的博弈过程中,更多的可能会出现第三条道路,即二者的融合。
现在无论是IBM、摩根或其他一些大机构,以及美联储,为什么要重视区块链这套分布式的去中心机制,他们不是要为自己培养一个完全的颠覆者,而是希望把握未来的不确定性,在这个新的机制中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正如美联储在去年提升美国支付体系,就希望在金融机构基于公共IP直接清算的模式中由自己确立规则,更多地可能是一个改良。为什么传统机构比互联网企业更加积极的拥抱区块链?以前央行金研所姚余栋所长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传统金融做的是规则1.0,互联网企业是2.0,区块链是3.0,2.0的人为什么不积极?因为他们正处于赚钱比较容易的黄金时期。历史上的转换值得我们思考。
我最后总结一下:重视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巨大挑战,但是也不一定将其神化。区块链的生命力在于开启了冲击既有僵化体系的“潘多拉之盒”,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解决,在初始阶段,除了理念转变与宏观把握,最需要的还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应用技术的拓展与实践项目的落地。
因为这个领域是跨界的,只了解程序不了解技术也有问题,只了解金融不懂技术也会面临挑战。但是也不要把什么东西都装进去。无论中心化还是去中心,背后都是规则(技术规则+制度规则)之争;衡量其成功与否,则是能否真正有益于“实现好的社会”!
总而言之,我认为区块链代表了去中心化的机制,让我们拓宽思维迎接金融与美好社会提供最大前景。无论未来这块技术叫不叫区块链,但是新的美好社会已经为我们敞开窗户,希望我们共同推进区块链的研究,把它作为实现共享金融的一个重要抓手。
赵继臣
▲ 赵继臣 平安银行副行长
金融业防范风险,一是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二是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三是要建立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切实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置工作。
作为一个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以开放、包容、创新的理念,围绕广大用户的“医、食、住、行、玩”需求,不断丰富金融、生活场景,加强互联网用户经营,不断提升共享金融的服务能力。2015年,陆金所平台交易量1.8万亿,同比增长4倍;平安普惠金融新增贷款量达483亿元,同比增长1.6倍,平安好房实现新房房产成交规模1500亿元;在银行层面,作为该行的“1号工程”,平安银行旗下供应链生意平台和金融电商平台—“橙e网”已与数百家核心企业、物流、第三方信息平台完成对接,累计为数万家供应链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截至2015年底,橙e网用户数突破160万户,实现网络融资超210亿元。作为平安银行同业互联网门户的产品“行E通”,着力构建中小金融机构及其客户的互联网金融商城,截至2015年底,线上交易量超6000亿元。
金融的功能是融通资金,核心是风险控制。即使是共享金融,也不改变金融这一本质属性。共享金融应该围绕“共享”和“金融”这两个核心,“共享”最主要就是利用互联网信息,通过大数据的知识挖掘,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去中介化后的点对点的直接资金交易,从而提高金融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降低交易成本。“金融”更多则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回归金融的本质规律。金融业防范风险,一是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将资金配置到实体经济中,配置到符合技术进步、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上,这些是成长的领域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领域,总体风险最小;二是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金融业要有专业的研究、客户筛选、行业评估等专业流程;三是要建立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切实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置工作。
陈雷
▲ 陈雷 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B2C的一段已经比较非常成熟,也就是刚才讲的渠道变革,整个行业的客户量巨大,渗透范围广泛。随之而来互联网B2B端会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个B2B就联系到刚才讲的产品的改革。B2C带来了渠道的变革,但是要真正做到产品的变革、流程的变革,B2B很重要。
我从这三方面讲一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一是行业发展,二是基础建设,三是新兴技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处于总体在深化,基础建设在提速,新兴技术在普及的高速发展阶段。
从2013年开始,金融领域的互联网化范围持续扩大,表现为渠道变革、产品变革、业务流程变革三方面。渠道变革,比如余额宝和天弘基金等基金销售网络取得巨大成功。由于渠道是一种信息传输中介,而金融的本质是风控,因此渠道变革一定会带来对产品的变革,产品才是金融更加本质的东西,产品主要是风险控制和资源分配。渠道变革只是表面可以看得见的,产品变革才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在渠道变革和产品变革中间还有一个流程变革。金融机构不只要控制信贷风险,还要控制各种各样的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因此这个流程很重要。流程变革从本来银行里的金融单位为主体的流程,慢慢转向社会化的流程。比如P2P的兴起就表明互联网金融慢慢进入社会体系。这是一些本质的区别。
由于互联网的进一步渗透,传统行业在和互联网紧密结合,传统行业泛互联网化。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迅速崛起,也经历了一个鱼龙混杂、野蛮生长的阶段。互联网金融需要立规和监管才能使得整个行业从混乱的局面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B2C的一段已经比较非常成熟,也就是刚才讲的渠道变革,整个行业的客户量巨大,渗透范围广泛。随之而来互联网B2B端会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个B2B就联系到刚才讲的产品的改革。B2C带来了渠道的变革,但是要真正做到产品的变革、流程的变革,B2B很重要。我们认为,未来B2B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首先表现为电商B2B的兴起,比如一些塑料、钢铁等大宗商品,由于产能过剩,已经从过去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催生了一些B2B平台。
互联网主要的基础建设包括两方面:征信体系和支付模式。征信体系传统征信模式面临的难题是征信数据不全、平台上数据积极性低、更新不及时等。这个不细说了。关于征信体系的形式和实质问题,刚才王行长讲的网上认证,实际上它只是个形式,它的实质就是金融行业的KYC机制(即充分了解你的客户,KYC政策不仅要求金融机构实行账户实名制,了解账户的实际控制人和交易的实际收益人,还要求对客户的身份、常住地址或企业所从事的业务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征信也是一个KYC的过程。这些征信系统如何将KYC互联网化,可能是下一步的挑战。此外,支付模式现在也是从银行间偏向网络化,但是这里面必然带来一些安全问题。因此,所有这些互联网技术设施需要社会化、信用、安全等,可能需要在下一步互联网金融深入发展的阶段来解决。
关于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美国在20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开始做大数据分析,现在由于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大数据在金融行业渗透。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等的整合应用是大数据的发展方向。
最后,我讲一下区块链,我这儿只是抛砖引玉。区块链与互联网结合,可能是互联网金融能够真正的变成共享金融的非常好的工具。区块链是互联网分布技术和金融制造相结合的新型技术,比自金融的模式发展更进一步。现有规则下的某些金融活动或者有可能使得某些金融中介部门有更多话语权。区块链使得互联网人人平等,有助于把这些矛盾缓解,使得互联网真正社会化、网络化,金融更加以社会群体为目标。
金融的核心在于资源的分配、风险的控制,因此金融中介必须专业化。互联网是一个将金融中介电子化的工具。区块链技术能够帮助实现金融中介电子化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自金融模式的实现,可以使需要业务操作模式中实现供需近趋相等,使得金融学上说的平衡状态出现,使信用、信息、评级和金融技术能处在对称阶段,区块链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无中心监管作用,为共享金融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世平
▲ 周世平 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理事委员会副理事长、红岭创投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信息不对称将逐步减少,人们的自主性不断加强。
很高兴代表红岭创投出席本次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深圳春季峰会。这个论坛本身也是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模式。红岭创投是深圳本地的创新企业,是经历市场不断磨炼出来的。红岭创投加入了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也走上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新台阶。红岭创投作为早早成立的网贷平台,我们一直重视风险防范,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在这里我和大家做一个简单分享。
频发,但政府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决心并没有变。今年国家的“十三五”规划里面明确提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我们认为,只要守住底线,合法合规经营,行业的发展空间巨大,至少目前来看是没有天花板的。
第二个风险是系统性风险。2010年央行领导来红岭创投调研,明确提出两点要求,第一不让投资者大幅亏损,第二不能卷款跑路。红岭创投将保护金融消费者看成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合法合规经营不让投资者吃亏,不给政府添乱。红岭创投注重保护投资者利益,本金现行垫付制度是把双刃剑。因为网站依靠有限的交易管理费提取风险保证金,同时承担现行垫付的压力,这对红岭创投本身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红岭创投根据网贷发展,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初步建立健全严格的风控管理体系,规范项目审核及贷前贷中管理,为平台带来优质稳定的项目来源。红岭创投在做好项目风险管理的同时,加强了内部风险控制。互联网公司的管理需要很强的专业团队,特别是随着项目的提升,原有管理方面的漏洞会慢慢显现出来。管理无止境,任重道远。
中国互联网协会针对P2P网贷制订了严格的规范,要求每天更新投资人数量、人均累计借款额度、投资额度等等。目前红岭创投正在准备以上的信息披露工作。红岭创投非常重视信息的公开透明,我们在平台上建立了会员社区,我作为创始人会主动在社区和投资者互动有关公司的各种信息,特别是负面信息我们都会第一时间披露,投资人不仅能够第一时间看到,还会得到回应,这样就不会产生恐慌。我们加强信息披露,尽量公开透明,让投资者享有知情权。
红岭创投设计不同的产品,让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性参与,投资者能理性投资不会盲目跟风。在行业负面信息比较多的情况下,红岭创投的投资者依然保持稳定。
除了上面所说的坚持合法合规经营,维护投资者利益和信息公开透明外,红岭创投不断引进大学生和高级专业人才充实队伍,同时注重培训。2014年红岭创投成立了行业内第一所互联网金融学院,2015年上线了随学培训系统,聘请了优秀的高校专家教授及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高管为学员进行培训。2015年红岭创投互联网金融研究所正式成立,致力于帮助解决公司自身经营和行业发展中需要探索的各类问题,通过各项研究报告和红岭指数为公司发展提供参考。此外,研究所还向高校学者、教授、银行家、科学家、金融记者及专栏作家进行约稿,定期发行《互联网金融研究》杂志,力求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领跑者。为使平台网站适应业务增长需求,更好地保障平台数据安全,红岭创投携手阿里金融云,有了阿里金融云的支持,红岭创投的各种大型活动均可从容应对。
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信息不对称将逐步减少,人们的自主性不断加强,红岭创投始终坚持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先,合法合规经营,积极推进共享金融的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稳中求新,不断探索金融新模式,谢谢大家!
乔卫兵
▲ 乔卫兵 中信出版社副总编辑
所谓共享金融,就是通过信息与网络时代的金融技术与制度创新,构建以资源、要素、功能、利益共享为特征的金融发展模式,努力实现金融资源更加有效、公平的配置,从而在促使现代金融均衡发展和彰显金融消费者主权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型发展。
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作为一个成立不久的论坛,起源于姚余栋所长、杨涛博士共同提出的共享金融这一个全新的概念,通过逐步的演化发展而来。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共享金融的概念还是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都已经产生了广泛和积极的社会影响。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风险防范与发展共享金融与区块链的主题,刚才我们聆听了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收获颇丰。作为《共享金融——金融新业态》一书的出版方,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各位领导和专家的鼎力帮助。对此,请允许我代表中信出版集团对大家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共享金融——金融新业态》一书是由姚余栋博士和杨涛博士担任主编,由在座的许多共享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研究完成的。本书从理论、实践以及制度等方面,对共享金融做了系统和深入的阐述。
《共享金融——金融新业态》旨在穿透当下令人眼花缭乱的“互联网金融面纱”,使读者更关注新金融现象背后的技术与制度内涵,通过共享金融的逻辑主线,努力探索前往“金融与美好社会”的改革道路。
《共享金融——金融新业态》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共享金融的理论探讨,包括共享经济的发展背景、共享金融的理论机制、共享金融的技术与制度。第二部分是共享金融的实践考察,包括共享金融与金融基础设施、共享金融与众筹、共享金融与P2P网络借贷、共享金融与供应链金融、共享金融与相互保险、共享金融与大银行变革、共享金融与资产证券化、共享金融与区块链。第三部分是共享金融的制度建设,包括共享金融的法律问题初探、共享金融监管体系的初步思考。
共享金融这一独创性的概念,刚才各位专家都给予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它是共享理念在经济与金融领域的具体应用和体现,它依托于大数据时代的技术与制度变革,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前沿性,将为传统的货币经济和经济金融学带来全新的视角。
所谓共享金融,就是通过信息与网络时代的金融技术与制度创新,构建以资源、要素、功能、利益共享为特征的金融发展模式,努力实现金融资源更加有效、公平的配置,从而在促使现代金融均衡发展和彰显金融消费者主权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型发展。
共享金融强调和体现的是金融的个性和民主以及后工业时代和消费者主权社会对金融小而美特别的新要求。它注重普惠金融、用户体验、各方共赢、利益共分、机制共担,体现了长期的深层次的金融模式与功能变革,有望成为解决现代金融困境与理顺中国金融改革的探索。
共享金融作为一个新业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抑制传统金融部门功能的过渡扩张,也有助于平衡金融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的矛盾问题,有助于缓解我们金融体系的某些弊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实践意义,以及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社会意义,它还将为我国未来社会的转型提供一个突破点,因此值得我们共同关注,深入研究。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我们本书的大力支持,预祝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圆满成功。
秦谊
▲ 秦谊 德勤中国区块链发起人、德勤亚太区投资管理业主管合伙人
区块链物联网的基础架构会使人类进入到一个更加自动化,更加有效的社会中去。
今天演讲的要求很高,因为在1月20日向小川行长汇报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时候组委会给我30分钟时间,而今天只有15分钟时间。谈到区块链不得不提的就是交易的性能和复杂性,在这张图表中我们给大家展示的是德勤已经开发出来的一些应用场景在性能和复杂性坐标中的分布。可以看到蓝颜色代表的是我们正在积极研发中的场景,而灰颜色代表我们已经做好至少一项实施,或者给多个公司做过实施的场景。
先请大家看一下德勤通过Rubix平台开发的区块链汇款Demo,与其它软件不同的是,在这个Demo里,德勤通过智能合同的开发,嵌入了KYC/AML的功能。
另外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刚才谈到的很重要的一点,知道你的客户(KYC)和反洗钱(AML)。从比特币出来之后很多人会谈到交易,在现有监管下如何让传统的金融机构使用新的科技进行合规的交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KYC和AML。简单来讲,今天全球的银行和主要金融机构,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欧洲,都必须要知道它的客户是谁,钱的来源在哪里,在交易发生的过程中,这些钱是否完税而不是通过洗钱获得。在这个过程中,KYC/AML是一个要求很严格,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讲,合规成本很高的一个监管规定。
2005年我在德勤纽约工作,当时公司准备把我派到英国借调一段时间,我在美国的时候用的是本土的银行,因为考虑要到欧洲生活一段时间,就打算把自己的钱从美国本土银行放到汇丰银行,以便于以后收款和转账。在离开美国前的一周我到公司附近的汇丰银行开了一个账户,银行要求我提交身份证、护照、工作证明、住址、账单等文件来完成开户的过程;一个星期之后我飞往伦敦,住在公司安排的一个临时的酒店式公寓,然后到办公室旁的汇丰银行去开另一个账户,银行同样要求我提交税单、固定住址、水电账单等文件来证明开户人的身份和住址的有效性。我那个时候因为刚搬过去,没有固定住址,也没有电话账单,只能通过公司开具证明,最后才开通了银行帐户。后来我又搬回中国,去上海的汇丰银行开户也要提供一套的文件,再之后去了香港,香港的银行也有类似的要求。可见银行在跨区域针对了解客户的背景尽职调查上消耗了大量的重复资源,而这恰恰是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
我们今天到任何一个全球的监管网站中去调阅最近的一些罚款案例,肯定有一件是关于KYC或AML的,金融监管体现了国家的主权,机构不能把个人的钱在国内或者跨国账户之间划转,而不知道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汇钱的人是谁。
在KYC和AML这个合规的痛点上,我们可以发现两个问题:第一是原件的保存。当你到银行里面提交原件的时候,通常会做一个拷贝,拷贝之后放在箱子里面归档,但每隔一段时间还要证明这些原件拷贝的有效性,比如说美国银行虽然知道你是他的客户,但每六个月必须要检验客户地址的有效性,这对于全球经常出差或者搬动的人来讲,还是有很大困难的。如果我们可以将关于个人信息的证明文件数字化,那么利用区块链技术就可以保证其有效性并且信息随时可以被检验。
第二是交易的记录。例如今天我们买了飞机票来到深圳,开了一个酒店的房间,明天回到上海参加另外一个会议,后天到北京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看了一场电影。如果你每一分钟的行程和消费能够被储存链接起来,那么就不再需要一个证件,也不再需要一个银行证明来证明你是谁。就好象阿里的芝麻信用,就是依据用户的消费来判断其信用状况,而不是依据收入水平。我们可以用区块链数据的不可更改性来保证交易的储存,任一交易的任一环节都不会脱离监管的视线。当能用你本身的消费行为和你所在的场所来证明你是谁,你能够做到什么,那就完全突破了金融机构传统的KYC/AML的合规方法和理念。
德勤的观点:区块链与监管
1. 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开放架构下的强安全技术机制。
2. 区块链应用在金融的本质上,并不是发明一种交易技术,而是一种新式的金融监管替代。
3. 它不会消灭金融危机,而是产生一种新的机制,让危机无法突破分叉,只能诞生发展于局部,但绝对不可能突破全局。
4. 区块链的安全是全局的强安全,而不是局部的绝对安全。
今天早上平安银行邵平行长谈到物联网,这里我想回应一下邵行长的展望,谈一下区块链如何帮助物联网的实现。
这是最近非常流行的一个视频,叫做“打开亚马逊的仓库”。亚马逊在它的仓库管理中基本实现了自动化,除了少数的工人以外大多数工作都由机器完成。商品出库后通过无人机运送能够达到准时定点的货物运输。货物在检验和运输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人工干预,全部是自动化的过程。
当这位主妇临时要给她的女儿订一双球鞋的时候,她在PAD上直接向亚马逊下单,定单被接收之后,仓库中的机器人自动定位库存中的商品并送上无人机,通过无人机准确定位把这个包裹运输到客户家门口的草坪上。
德勤观点:区块链与物联网
1. 区块链对于物联网的实现,类似于互联网对于云计算的实现。
2. 区块链是物联网应用场景的基础架构。
3. 本质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是互联网2.0。
4. 第一代互联网、云计算都是数据革命,而区块链技术将是云计算之后的再一次数据革命。
简单介绍一下非常著名的德勤加密货币社区(DC3),它汇聚了26个国家的超过250位专业人士,中国也是整体团队中的一部分。我们的全球合作伙伴还包括MIT的数字货币实验室、美国奇点大学等。在创新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不少关于区块链、金融技术发展的观点,并不断地被不同的媒体引用。
我们还与全球的监管机构合作,最近在上海举办的G20峰会上,德勤主持了Fintech圆桌会议,并针对区块链和监管发表了几个重要意见,其中之一就是智能合同。一旦智能合同在全球实施,就会产生究竟哪一个地区是仲裁区、这个合同的有效性在哪里等一系列的问题;第二个,当我们用区块链的形式解决金融机构保持流动性问题时,对于公司流动性管理将会发生巨大变化。马上在纽约举行的2016区块链峰会,德勤是冠名赞助商,所以在座的各位要来参加会议的话可以来找我。
区块链不是独立的技术,德勤最主要关注的是未来人类的研究。刚才从亚马逊在物联网探索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智能设备的发展,区块链物联网的基础架构会使人类进入到一个更加自动化,更加有效的社会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美国奇点大学是合作伙伴,最近我们将会召开一个主题为“开启未来”的峰会,主要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研发、未来医疗、生命探索和未来金融等话题。
德勤观点:区块链对于社会变革的意义
1. 区块链是一种基础架构
2. 区块链实现智能设备和人工智能的展望
3. 区块链对于智能社会的意义
德勤作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研究区块链两年多的领先者,欢迎与在座各位一起推动区块链的发展和在中国的研究,谢谢!
龚鸣
▲ 龚鸣 区块链铅笔创始人
区块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大规模的协作工具,通过这个协作工具可以让很多原来想象不到的东西变成可能。
我很早就接触了数字货币,由于是数学专业,而且从事了较长时间的IT开发,又在德隆做过一段时间的行业研究和投资分析,所以相对与其他人而言,可能更容易了解区块链的技术,也更容易接受区块链技术的理念。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我更多地参与区块链方面资讯的翻译和写作普及工作。
首先,我想花五分钟时间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区块链。大家都知道,不管多大的系统或者多小的网站,一般在它背后都有数据库。那么这个数据库由谁来维护?在一般情况下,谁负责运营这个网络或者系统,那么就由谁来进行维护。如果是微信数据库肯定是腾讯团队维护,淘宝的数据库就是阿里的团队在维护。大家一定认为这种方式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区块链技术却不是这样。
如果我们把数据库想象成是一个账本:比如支付宝就是很典型的账本,任何数据的改变就是记账型的。数据库的维护我们可以认为是很简单的记账方式。在区块链的世界也是这样,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记账。系统会在一段时间内,可能选择十秒钟内,也可能十分钟,选出这段时间记账最快最好的人,由这个人来记账,他会把这段时间数据库的变化和账本的变化记在一个区块(block)中,我们可以把这个区块想象成一页纸上,系统在确认记录正确后,会把过去账本的数据指纹链接(chain)这张纸上,然后把这张纸发给整个系统里面其他的所有人。然后周而复始,系统会寻找下一个记账又快又好的人,而系统中的其他所有人都会获得整个账本的副本。这也就意味着这个系统每一个人都有一模一样的账本,这种技术,我们就称之为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
由于每个人(计算机)都有一模一样的账本,并且每个人(计算机)都有着完全相等的权利,因此不会由于单个人(计算机)失去联系或宕机,而导致整个系统崩溃。既然有一模一样的账本,就意味着所有的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每一个人可以看到每一个账户上到底有什么数字变化。它非常有趣的特性就是,其中的数据无法篡改。因为系统会自动比较,会认为相同数量最多的账本是真的账本,少部分和别人数量不一样的账本是虚假的账本。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篡改自己的账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除非你能够篡改整个系统里面大部分节点。如果整个系统节点只有五个、十个节点也许还容易做到,但是如果有上万个甚至上十万个,并且还分布在互联网上的任何角落,除非某个人能控制世界上大多数的电脑,否则不太可能篡改这样大型的区块链。在这个情况下还能完成一件特别的事,即实现价值转移的功能。传统互联网可以成为是信息互联网,最擅长的是信息的传输和复制,我们很容易把一份邮件发给对方,但是对方不能确定你在本地的邮件信息是否消失了。所谓价值转移是A把一块钱转给B,B要非常精确地多了一块,A要少一块钱。这种价值转移功能并不是传统互联网所擅长的,因此传统信息互联网做必须依靠中介。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在许多方面都有了不少的突破。当然,关于特点和优势方面,我还可以介绍很多,区块链还有诸如智能合约等很多特殊的能力,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现在想让大家快速了解目前区块链发展到什么状态。
R3 CEV,这是一家去年9月份创立的公司,在去年年底说服了全球42家最庞大的金融机构(除了中国的金融机构之外)加入到他的区块链联盟中。可以注意到这42家金融机构每一个名字都是如雷贯耳,例如高盛、瑞银、美银、摩根等,他们的目的就做一件事情,煤球想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全球实时结算清算系统。这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是非常大的改变。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汇款时代只有邮政汇款、银行汇款这些古老方式,而有了支付宝之后,这对整个商业系统有多么大的改变。如果我们用传统方式做全球汇款,是T+1到账,如果一旦变成实时的结算和清算,意味着全球整个金融体量可能再上升一到两个数量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也是因此,全球央行开始对区块链变得无比重视。因为如果你不重视,就意味着你除非从此以后不汇款了,否则必须接受由他们定制的协议。当然,央行周小川行长已经明确表态,会把数字货币作为一个战略目标。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想找一个很好的案例来介绍具体什么是区块链,在过去大家更多看到的是与金融方面有关的区块链案例。前面秦谊总讲了亚马逊物联网的案例,在物联网时代,区块链的确有很多可以应用的场景。IBM早就2014年就提出,也许物联网是区块链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场景。在这里,我介绍一个叫Slock.it的区块链项目。它们希望做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锁,把任何一个门锁连上互联网,任何一个控制锁的人可以发放一把或者多把密钥。因为上面有个智能合约,你可以对这把密钥做非常复杂的定制,可以设定它什么时候能用或什么时候开。为什么做这件事情?这并不是为了区块链而做区块链。我们可以对任何一把锁发放任何多把密钥,意味着你在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传送这种密钥。这样就可以和Airbnb的场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我们通过Airbnb就可以很容易地把自己的密钥传送给租借房屋的人,并可以设定什么时候到期,到期后租户再也不能打开这个门锁。而如果我们用传统锁钥的方式,就面临需要不停换锁的问题,但是使用区块链技术就能让这件事情变得无比方便。但这仅仅只是开始。既然房屋能租借给任何其他人,一定程度上这把密钥也可以代替房屋的使用权,既然是使用权肯定有一定的价值,这把密钥可以抵押给任何人,不仅可以抵押而且可以无限分割。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把一百间、一千间的密钥打包成标准金融衍生品,并且进行份额化销售。现在,我们是不是发现区块链能够将物联网和金融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区块链有很多用途,而这还仅仅是开始。因为区块链不仅可以用在房屋上,也可以用在汽车上。因为汽车也可以通过这种密钥的方式来打开。VISA在这方面做了很多事情,试图集合很多区块链方案做出一个非常有趣的场景。另外说一下,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发开出去中介化的优步。VISA把这些项目结合在一起,并和无人驾驶结合在一起。他们想做到:车子在生产制造出来之后,通过无人驾驶就可以上路,然后接入到去中心化的优步系统开始接送客人。客人如果获得了这台车子的使用权,就可以获得一把密钥打开车门,当车到达目的地,客人下车之后该把密钥将不再有效。而每辆车自己都有个数字货币钱包,用户直接将费用支付给这辆车子,于是车子本身就有了自己的资金。那么,这辆无人驾驶的汽车可以自动到加油站为自己加油,加了油再继续运营。直到有一天年限到了,它还可以把自己卖掉,把钱给公司。看到这个案例,是不是感觉人类似乎没必要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通过区块链技术,我们完全可以实现这个看似科幻的场景。但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是,这个案例中所有的技术都是现成的,区块链现在就可以做到这些功能。这就是为什么说区块链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
区块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大规模的协作工具,通过这个协作工具可以让很多原来想象不到的东西变成可能。就像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Uber,Airbnb一样,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永远是互联网的主题,只不过区块链让这件事情更容易做到,而且每个人都有机会非常简便地使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自己所需要的功能。也许就像刚才前面所说的R3 CEV,以及未来的去中心化自动驾驶汽车一样,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它已经从现在开始改变了整个世界。
曹锋
▲ 曹锋 深圳瀚德创客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科学家
区块链有可能成为共享经济或者共享金融的基石,因为它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P2P。目前,区块链的发展正在从货币过渡到合约阶段。在未来,有越来越多的智能装置、设备、计算机系统采用区块链的数据组织方式。到那时,区块链真的会上升到治理层面,从而极大地改变生活,改变我们整个世界。
我之前是IBM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首席科学家,也是IBM人机大战项目中国区的负责人。今天早上最大的一个新闻就是IBM发布的类脑计算机,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Dharmendra是我的前同事。“改变冯诺依曼计算机系统构架”是他在十年前项目提案时写下的一句话,十年磨一剑,今天终于成为现实。类脑计算机的出现是当今科学界非常重要的事件,区块链在未来可能会更加有趣。
R3 CEV联盟是区块链相关讨论中绕不过去的话题。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R3 CEV里面的CEV到底是什么的缩写,C是加密,E是交换,V是投资,这是它设立的目标。去年全球有超过10亿美金投资在这上面。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科技企业如高盛,摩根,IBM,微软等投身到区块链项目中。中国也在迅速跟进,央行已经把数字货币定为战略目标,周小川行长在今年反复提这件事情。今年1月,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成立,进一步掀起了全国金融行业对区块链研究的风潮。“这很明显,现在就和25年前的互联网状态是一样的”。尽管现在区块链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我们可以预测,区块链应用的爆发可能会比互联网更加深入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讲到区块链不可避免地要谈一下比特币。刚才有嘉宾提到比特币可以无限分割,是一种比较容易理解的说法。比特币的最小分割单位叫做1聪,它等于一亿分之一个比特币。即使是这样,考虑到总共会有2100万个比特币,乘起来的体量也远远大于2014年全世界GDP的7.8万亿美元,所以有无限可能。对于比特币,我今天不做探讨。区块链是比特币的核心技术。比特币系统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七年平稳运行而不宕机,承受了无数次网络攻击,并且无专人维护。大家知道我国金融系统每年在IT方面投入非常巨大。但是比特币轻易就做到了,它主要借助的就是区块链技术。
R3 CEV从2015年9月成立到现在的短短几个月里,已有42所全球主要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参与,联合市值超过6000亿美元。这些机构中60%是全球系统重要金融机构(SIFIs)。我们看到有这么好的前景的同时,也要冷静下来看一看区块链所面临的挑战。
我认为挑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传统商业的挑战。大家对区块链有一个感性上的认识,就是分布式账本系统。传统的数字账本是数据库系统,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想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好像Uber或滴滴一样,虽然如火如荼,但出租车公司仍然是存在的。
另一个方面来自于技术。可能大家想象的区块链是无处不在、高度互联的。但实际上区块链现在还处于老式电话机的状态。这是我昨天晚上贴出的某著名区块链应用的最新计算峰值图,最近的6个月时间里,每一天交易量的峰值是35K,平均到每一秒钟还没有支持一笔交易。每秒交易数是现在区块链技术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之一。但是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这件事情会很快得到一些突破,国内外已有相关团队正在做比较基础的研发。可以让区块链很快地从老式电话机变成新式互通互联的状态。
回到区块链本身,它为什么会突然一下变得这么火热?起点是2014年10月在大英图书馆进行的一场辩论会。那时比特币正受到各国央行的打击,于是有大量欧洲和美国的专家聚集在大英图书馆进行讨论,比特币到底将何去何从。最后得出来一个很有趣的结论:比特币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如果从时尚角度来说比特币没有任何问题,我们不谈它的功过是非。结论的另外一句话很重要:区块链技术是有趣的。在这个会议上,大家第一次把区块链技术从比特币的幕后拉到前台。为什么区块链技术会这么有趣?我今天试图在这方面给大家做一些解读和剖析。
在我看来,第一,区块链未来会重构大数据。所有的事情,从拿坡仑战争开始的人工获取信息手段,到中间的数据库发展,再到现在大家人手一部手机。以及从IBM深蓝电脑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到最近的AlphaGo打败围棋冠军李世乭。我们会发现,所有的人工智能、创新和价值都来自于数据和信息。数据和信息在哪里,价值和创新就从哪里产生。如果未来有大量的数据存在区块链里,那么所有的应用和创新都将基于区块链。区块链将重构大数据,成为一切的入口。基于这些区块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会再次进一步大量降低所有的成本。了解数据分析的人都知道,我们在做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时,有80%的时间成本或精力成本花费在有效数据的收集和数据清洗上。一旦有了区块链,就会大大减少这个成本。
第二,区块链会极大地降低信用成本。现在银行可以树立很好的信用,因为它有很漂亮建筑、建设在地理位置很核心的地方,还可以通过国家法律和武器的手段维护货币信用的稳定性和不可伪造性。如果通过区块链技术,由于它的不可伪造和无法双重消费特性,我们很容易建立起信用。
第三,现有的金融体系有一个很重要的准则叫钱账分离。在区块链里面钱和账是合二为一的,它通过一种有趣的精巧数据结构,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区块链可以做到实时平账而无需事后审计。
区块链可以分为公有链和私有链,结合中国的现实我们可能更多地会沿着私有链的方向推进。区块链的应用十分广泛,凡是涉及到交互的记录都可考虑在区块链技术上开发相关应用。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建立起来的金融系统,可以通过点对点交易降低经营成本, 提高支付/确权效率, 满足监管和客户对数据记录的要求。
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来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一个趋势。第一代计算机是一个大型系统,一个房间摆一个计算机,是典型的中央化过程。到后面进入到PC时代,每一个人办公桌上有一台电脑,从合到分。现在的趋势是云计算,让分的过程又变成合。在未来,云计算有可能会让位区块链,再次由合变分。
回应一下今天的主题,区块链有可能成为共享经济或者共享金融的基石,因为它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P2P。目前,区块链的发展正在从货币过渡到合约阶段。在未来,有越来越多的智能装置、设备、计算机系统采用区块链的数据组织方式。到那时,区块链真的会上升到治理层面,从而极大地改变生活,改变我们整个世界。最后用BANK3.0结束发言,我们瀚德金创希望做一些真正的在银行和金融方面的区块链创新,谢谢大家!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
“新生态金融”领域最优质、最专业公众号:
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
“共享金融”是《当代金融家》杂志旗下专业微信公众号,以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GSF100)为依托,汇聚共享金融领域一线大咖,发布共享金融最新学术观点,介绍典型案例,传递业内信息,借助论坛下属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等落地项目,已成为共享金融领域一流新媒体平台。
“资产证券化”领域最优质、最专业公众号权威推荐:
中国资产证券化百人会论坛
“资产证券化百人会”是《当代金融家》杂志旗下专业微信公众号,以“中国资产证券化百人会论坛”(CAF100)为依托,提供资产证券化领域全面、热辣、新鲜的一线操作理论与创新实践。CAF100是由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和《当代金融家》杂志联合发起的金融智库组织,旨在为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资产发起方、机构投资者、专业中介机构、以及专家学者提供一个资产证券化领域的高端研究和研讨平台,推动学术、思想交流,推动资产证券化业界的合作与发展。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
全球资产管理阿尔法智库
“全球资产管理阿尔法智库”是权威媒体《当代金融家》杂志旗下品牌!智库汇聚中国最具实力的机构投资者和资产管理人,研究资本市场趋势性变化,交流资产管理最佳实践与理论创新。解析案例,寻求良机,分享投资智慧和资产配置逻辑,走在曲线前面,不懈追求投资的阿尔法收益。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
上一篇:凶悍的操作风险怎么搞垮银行
下一篇:德意志银行:百年大行“断腕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