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 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GSF100)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主任
区块链技术并不是凭空出来的“造反派”,它有其历史理论的逻辑过程,核心是引领和涵盖一系列新技术支撑的新规则,使其更好地融入主流,改良现有体系和规则的不足,同时构建一个有利于监管传统金融机构、新型金融组织企业和消费者的共享共赢式金融发展生态体系。
对于区块链,目前,我重点关注四个方面。
第一,区块链是一套特定的规则。
什么叫特定的规则呢?实际上,区块链类似于各类解读性文章里提到的分布式分类总账、智能数据库,或者一套基于网络难以改变的、公开透明的、超大容量的游戏规则。这套游戏规则为什么要改变金融市场中原有的一些规则呢?无非就是,现有的金融体系中有些规则可能存在一点瑕疵,即现有规则下的某些金融活动,或者有可能使得金融中介部门拥有过强的话语权,或者使得企业和居民这些个体的影响力过于弱小,以至于出现很多问题。比如,金融消费者的利益保护可能成为全球性的难题;金融创新可能成为少数部门的获利手段;资金配置成本较高,导致融资难、融资贵;以及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各种金融服务缺位等问题。而类似于区块链的这套新规则,有助于缓解以上这些矛盾,使得多数人都能够成为规则的参与者和维护者。为此,从规则层面而言,区块链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当然,区块链价值的真正实现,需要我们突破几方面的挑战:
挑战一,区块链的初始规则是如何确立的?是依靠大多数投票的相对民主机制,还是一定程度上依靠线下的公共权威与信用的参与和支持?这是很重要的层面和命题。虽然区块链的这套规则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但是与此同时,不能够在初始规则确立的时候被少数人所利用,并由此谋利。这是一个很重大的挑战。挑战二,区块链新规则与既有规则的冲突和衔接问题,这就有一个如何适应和改良的问题。挑战三,未来区块链这套规则是由网络节点来维护的,但每个网络节点背后都有人的行为,因此,新规则离不开人,如何适应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把人的非理性行为考虑进去,即结合行为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视角,考虑非正式的规则对一些已有的正式规则的影响,至关重要。
如果突破了以上三大方面的挑战,区块链这套全新的规则对传统金融市场规则而言,就是很重要的补充,甚至于发挥主体的作用。
第二,区块链将首先影响金融基础设施,随后扩及一般性金融业务。
金融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核心金融基础设施和附属金融基础设施。对于核心金融基础设施,按照国际主流概念,又被称之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支付系统、中央证券存管、证券的结算系统、中央对手方以及交易数据库等。附属金融基础设施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描述,主要包括信用体系、法律、会计、反洗钱、信息系统等。
为什么区块链影响的主要是金融基础设置呢?可资比较 的是,过去基础设施都是公共产品,因其成本相对较高、收益较低,为此更多的是由政府、国企等来建设,全球如是。但是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民间资本逐渐介入基础设施领域,无论是新技术还是新的制度规则都使得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大大提高。金融基础设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一些新机制使得更多人有可能参与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又保证安全性。
一个直接的案例就是美联储。2015年初,美联储发布了一个提升美国支付体系效率的报告,在报告中提了大量利用新技术来改善美国支付体系效率的行为。比如,报告提出了一个未来在行业内可推动的方案——便利金融机构间基于使用通用协议和标准发送和接收支付的公共IP网络直接清算。报告认为,与通过中心辐射状的网络结构清算交易相比,金融机构间基于公共IP网络的这种信息分布式架构有可能降低成本,因此,美联储欲在中央总账里建立报文标准、通信安全和记录交易的通用协议,以便利相应的银行间结算。同时,还要建立系统规则,保障参与机构能够直接进行实时授权的清算交易活动。由此可见,美联储希望促进这样一套分布式机制的发展,并使其更好地在支付清算体系中发挥作用,且美联储要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当然,在报告中,美联储还否定了另一个方案,这个方案是未来其所关注的,但是现在还没有充分引起重视,这就是“数字价值转移工具”,美联储将其定义为银行体系外的一些利用分布式机制进行价值转换的机制。综上可见,美联储高度重视新技术,其更关注的是,在银行和金融机构体系之间如何发挥类似于区块链的这一套分布式新清算机制的作用,同时,美联储本身希望主导这一重大变革趋势。只是现在,在金融体系之外、市场自发的价值转换的影响,还没有足以使得其必须要介入。
第三,区块链不是简单的去中心,而是多中心或弱中心。
现在市场谈论较多的“去中心”,其最终结果可能是多中心,从而弱化少数中心话语权的过强所导致的规则失控。当万物互联使得所有个体都有可能成为金融资源配置、金融产业链中重要的中心节点时,或许就实现了最理想的市场状况,使得传统金融中介的中心地位可能会改变。这种改变不是说完全被革命、被颠覆,而是从垄断型、资源优势型的中心和强中介转化为开放式平台,成为服务导向式的多中心当中的差异化中心,从而使得传统中介中心和新的中介中心获得共赢,大家在一个共享共赢的金融时代获得一种新的发展定位。
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危机之后,早期的华盛顿共识走向了失败,出现了大量的中心化趋势。有的希望通过中心化来解决金融政策和交易效率,有的希望通过中心化机制来解决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以,当前市场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实际上就是“中心化”与“弱中心”的挑战。
区块链的多中心和弱中心能否解决相应的2008年危机所昭示的效率跟风险的矛盾?能否改变现代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和创新失控等问题?作为研究者,目前我们非常有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我们对于理论内涵的把握,与此同时,更需要在实践层面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因为当前的时代正是一个中心化与去中心都非常突出的矛盾冲突时代,共享金融则可以实现二者融合,也完全可以区块链的技术来解决传统中心化难以解决的矛盾。
第四,区块链技术目前的核心是从货币经济学到金融经济学。
区块链技术最初源于比特币,是电子货币层面的规则创新,当然,类似的技术也涵盖了其他一些分布式规则的虚拟货币创新。其核心实际上是登记价值与交易价值。区块链这样一套规则有可能更好地从货币层面向金融层面转移,即未来,区块链如何更好地过渡到金融市场层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区块链技术规则,能否影响到资产定价模型?对于金融市场稳定性带来哪些冲击?如何解决金融市场中的非理性繁荣问题?即传统金融市场的短板、内在弊端,能否是这样一套东西可以解决的?这是我们理论研究者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区块链技术已经开始影响或改变我们的现实生活。目前,有些人在关注,有些人还关注不够,究其原因,除了对其内涵认识不足、理解不足之外,还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重大变革对人们脑海的冲击力也在弱化。当前技术变革层出不穷,很多技术变革都是边际上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很多人对此已习以为常。
第二,这些年来,金融本身一直在异化和扭曲,很多人对金融发展开始变得悲观,新技术能否改变金融存在的问题,带来美好社会呢?很多人对此存疑。
第三,金融的路径依赖性。整个金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到了“人到中年”的状况,进入一种亚健康状态,通过一个“大手术”来解决矛盾是很困难的。这个过程中,如何不断地改善体制,利用新技术、新机遇实现共享金融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第四,商业经济时代,好的不一定是成功的,成功的才是好的,因为于机构和企业而言,短期利润追求才是最大的利益。为此,我们需要有一个更加长远的思路。发展区块链技术,不是利用新金融来颠覆传统金融,而是要融合新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的“代沟”。
区块链技术并不是凭空出来的“造反派”,它有其历史理论的逻辑过程,核心是引领和涵盖一系列新技术支撑的新规则,使其更好地融入主流,改良现有体系和规则的不足,同时构建一个有利于监管传统金融机构、新型金融组织企业和消费者的共享共赢式金融发展生态体系。因此,需要一方面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和规则带来的巨大变革,另一方面要理性看待其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于今天正式成立了,其平台是开放式的,未来,将主要集中精力做好以下几方面事宜:
第一,整合研究力量进行理论研究。因为当前,整个互联网金融和新金融缺乏理论体系的支撑,需要大量跨学科、跨专业的交流以及国内外动态的交流。
第二,做好政策咨询,与监管、与制度相衔接。因为新的规则必然与传统规则必将产生很多需要衔接的地方,需要帮助监管者更好地认识新技术挑战。
第三,做好理论政策到实践的落地,以推动应用项目的创新,推动区块链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解决现有金融体系的矛盾。
第四,进行知识普及,推动区块链文化的成熟。因为以区块链概念所涵盖的分布式新机制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构建一个区块链创新的生态体系,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这种共享共赢式的金融发展中。
【本文整理自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GSF100)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主任杨涛在2016年1月5日“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上一篇:王永利:区块链是下一代全球信用认证和价值互联网的基础
下一篇:曹彤:自金融是区块链技术的深层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