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信贷资产业务与商业银行中长期转型

作者:曾刚 日期:2016-10-20 13:57:00

导读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商业银行依赖传统存贷利差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以资产管理、债券和衍生品交易、同业拆借、投行业务为代表的交易型

导读

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商业银行依赖传统存贷利差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以资产管理、债券和衍生品交易、同业拆借、投行业务为代表的“交易型业务”,正在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非信贷资产种类不断丰富、规模持续增长。

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金融脱媒的发展以及企业去杠杆的不断推进,传统信贷资产业务在商业银行总资产中的比重迅速下降,非信贷资产业务的占比不断提升,不仅为银行贡献了重要的短期利润来源,也成为银行中长期转型的重要方向。

 

非信贷业务发展背景
 

从发展背景来看,银行非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与金融市场化加速推进以及监管强化的外部环境有关。近年来,面对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加快业务转型和产品创新。

 

一是金融“脱媒”的挑战。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快速发展,使得银行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结构中的占比从2002年的95.5%一路下降到目前的60%以下,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受到严重的挤压。

 

二是净利差收窄,降低了贷款资产收益率水平。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银行净利差水平持续收窄,即使不考虑信用风险和监管成本因素,传统存贷款业务的盈利空间在过去几年中也在迅速下降。

 

三是信用风险上升和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并存,既降低了银行信贷投放的主动性,也限制了信贷投放增长的空间。

 

四是监管强化,信贷规模控制、存贷比限制以及特定客户类型的贷款禁入政策等,对银行直接的信贷投放形成约束,需要转换资产形式来规避监管限制。此外,通过转换资产形式,来降低资产的风险加权系数或实现出表,以此可以降低监管资本要求,等等。

 

在上述这些背景下,银行为提升资金回报,纷纷将债券投资、同业拆借、资管理财以及投资银行等非信贷业务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和利润增长点。
 
非信贷资产业务概况
 

实践中,对非信贷资产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界定。狭义的非信贷资产主要关注资产负债表,即银行资产负债表中除信贷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目前主要包括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拆出资金、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款项类投资、衍生金融资产和贵金属等非信贷资产业务。更广义的非信贷资产,则将表外业务(目前主要是资产管理类业务)也包括在内。从本质上讲,驱动表内非信贷资产和表外业务的基本动因是一致的,二者的风险特征和所产生的影响也有交叠之处,为了分析的全面起见,我们在此主要以广义口径的非信贷资产业务作为讨论的对象。

 

表内非信贷资产业务

 

从总量上看,截至2015年年末,16家上市银行非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已达到34.96%,同比上升3.46个百分点,个别银行的非信贷资产占比甚至已经超过信贷资产规模。分机构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增速明显快于大型商业银行。在各类型上市银行中,大型商业银行的非信贷资产占比最小,平均不到32%;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占比约在43%;城市商业银行则显著高于前面两类银行,占比接近50%。这说明规模越小的上市银行,越有动力和活力发展非信贷资产业务,以扩大总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对于小银行而言,由于受到经济地域以及客户群数量的局限,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有效信贷需求下降的挑战会更为突出,这意味着小银行会面临更为急迫的资金运用压力。在信贷投放难以增长以及中间收入业务难以快速提升的情况下,增加非信贷资产的持有成为小银行短期内获取利润来源的唯一可行路径。因此,不可以简单因为非信贷资产占比更高,就认为小银行创新意识更强,事实上这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在风险控制能力偏低的情况下,非信贷业务的过度发展,其实会给中小银行带来更大的风险,必须对此加以关注。

 

各类投资性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款项类投资、衍生金融资产和贵金属投资)是表内非信贷资产的主体,截至2015年年末,16家上市银行的各项投资在非信贷资产中的占比达到75.87%,同比增长32.45%。分机构看,各类型商业银行的投资性资产均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投资在非信贷资产中的占比高达76.82%,占比在各类型银行中处于最高水平;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占非信贷资产中比重为75.09%;城市商业银行规模最小,在非信贷资产中的占比为68.35%。

 

表外理财、资管

 

我国人民币银行理财业务始于2004年9月光大银行首推的“阳光理财计划”。根据中债登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共有45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存续的理财产品总数为68,961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6.28万亿元,较2016年年初增加2.78万亿元,增幅为11.83%。2016年上半年,理财资金日均余额25.14万亿元。

 

按收益类型划分,截至2016年6月底,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的余额约20.18万亿元,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76.79%,较2016年年初上升2.62个百分点;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的余额约3.86万亿元,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14.69%,较2016年年初下降0.8个百分点;保证收益类产品的余额约2.24万亿元,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8.52%,较2016年年初下降1.82个百分点。在目前的实践中,我们将非保本类型的产品视为银行的表外业务,从趋势上看,理财产品中,表外业务占据绝对比重且在持续提高。

 

从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情况看,截至2016年6月底,债券、银行存款、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是理财产品主要配置的前三大类资产,共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74.70%,其中,债券资产配置比例为40.42%。从债券投资情况来看,债券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固定收益资产,是理财产品重点配置的资产之一,在理财资金投资的12大类资产中占比最高。其中,利率债(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央票、政府支持机构债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占理财投资资产余额的6.92%,信用债占理财投资资产余额28.96%。从非标资产配置来看,截至2016年6月底,投资于非标债权类资产的资金占理财投资余额的16.54%。其中,收/受益权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非标债权类资产的33.18%
 
非信贷业务的发展趋势
 

总体上看,银行非信贷资产业务发展有其客观的背景,而这种背景,在短期内难以有根本性改变,所以,我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非信贷资产业务仍将是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积极拓展的领域,“投资银行”和“理财资管”应是其中的重点。从目前银行业的实践看,大投行和大资管业务发展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投资银行业务

 

一是发展主动管理型产业基金,即商业银行作为产业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发起设立产业基金,在对行业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整合外部机构资源,通过入股成为项目公司业主,统筹管理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商业银行行使产业基金普通合伙人的权利,对基金进行主动管理,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主动管理能力,加强投贷联动和产融结合,获取优质资产。

 

二是推进股债联动业务的发展。以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宗旨,基于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的价值链,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样化融资需求,以金融市场各类资源的整合方,为客户提供股债联动的综合性投融资服务。商业银行通过发展股债联动业务,实现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和资本中介转变、从债权融资为主向“债权+股权+并购”及“融资+融智”转变,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同时可以拓宽优质资产来源,提高资产收益水平。

 

三是挖掘并购重组业务机会。把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机遇,自上而下选行业、自下而上选客户,聚焦重点行业客户,以服务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兼并收购、定向增发等为重点,拓展并购重组业务机会,同时培育在相关行业、细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理财资管业务

 

一是推进资产配置多元化,加强高收益品种配置力度。整体而言,现在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在资产配置上主要集中于风险低、收益稳定的资产类别,并以债券、非标、股权类资产为主要配置方向,其中债券类资产配比较高。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开始逐步拓展投资资产的范围,从既有的债权类,向权益类、金融衍生品、另类资产拓展,资产配置更加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一方面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另一方面,可继续探索同业合作和委外投资的路径,以提升资管业务的盈利水平。

 

二是拓展金融市场交易业务。随着利率、汇率、商品价格的波动越来越频繁以及企业、金融机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交易业务的需求将大大增加,交易业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市场前景。建立起涵盖代客交易、做市交易和产品创设等综合金融交易投资业务体系对商业银行经营具有战略意义。

 

三是加强境内外联动,提升资产全球化配置能力。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研究,强化境内外经营机构的联动,将资产管理业务扩展到全球范围,提高资产全球化组合管理能力,提升风险调整后的资产收益水平。
 
启示与建议
 

随着非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和风险开始趋于复杂化,传统的信贷风险不再是银行面临的唯一或主要的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开始日益凸显。对银行来说,非信贷资产类型繁多,其风险性质也更为多样化,而且,在组织管理上,银行尚未针对非信贷资产业务形成系统性的管理体系,也就很难对非信贷业务的风险实施全面和适当的管理。在未来一段时间,如何加强非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成为商业银行和监管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商业银行角度讲,一是要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加强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商业银行依赖传统存贷利差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以资产管理、债券和衍生品交易、同业拆借、投行业务为代表的“交易型业务”,正在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非信贷资产种类不断丰富、规模持续增长。商业银行不仅要继续夯实对传统信贷资产质量的把控,还要主动适应业务创新发展的进程,注重对各类新型非信贷资产类型的风险管理,以保障业务创新不偏离方向、发展转型健康持续。二是要整合全行资源,建立集中的协调管理机制。由于各类非信贷资产分散在不同业务部门,需要建立涵盖多个相关业务和管理部门,分工明确、集中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集中汇总各相关部门风险管理信息,统一对内风险管理和对外信息披露的数据口径,并将非信贷资产纳入全面风险管理范畴。三是强化非信贷业务管理。通过制定专门的制度办法来统一标准,据此在全行各部门、各层级推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工作,完善非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标准、流程、分工等。

 

从监管角度讲,应抓紧研究制定针对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监管指引,明确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的监管范围,细化风险五级分类的具体标准,规范非信贷资产拨备计提和清收处置的流程等,尽快改变目前监管指引缺失、监管要求零散模糊的现状,使银行业的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能够统一标准、有章可循。此外,应强化跨部门的监管协调机制,在信息共享、定期沟通的基础上,协调各监管部门的主要监管政策,以保持监管要求的一致性,降低监管套利空间,并加强对资金跨市场流动的监控和管理,降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上一篇:让技术再飞一会儿 数字化资产配置与精细化财富管理
下一篇:精修内功 不惧风险 ——谈谈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

相关文章

当代金融家 2024年6月 总第228期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10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打造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投后管理(...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银行数智化转型中风险中台建设探索与...
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 应...
包买行视角下的福费廷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