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家族财富管理研究(三)

作者:王增武 日期:2016-09-19 11:02:56

编者提示:在研究家族企业的传承之路时,李鸿章家族财富传承的经验启示值得借鉴。原因是家族财富管理则不仅涵盖前述的有形资产管理,还应包

编者提示:在研究家族企业的传承之路时,李鸿章家族财富传承的经验启示值得借鉴。原因是家族财富管理则不仅涵盖前述的有形资产管理,还应包括社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形式资产的传承管理,如教育经历和婚姻关系等。本文为该研究的第三部分。

正文:

如“家族财富增值策略”中所述,李国杰一直留任官督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的总办,在与国民政府有关轮船招商局所有权关系发生一系列冲突后,1933年被上海地方法院以“以国家财产作抵押向美商公司借款、出卖国家利益等”为由判处李国杰有期徒刑8年,剥夺公民权利10年。之后,段祺瑞因工作关系遇到蒋介石,并和他说:“国杰的事,就看在中堂大人的面子上,算了吧!”几天后,蒋介石就放了李国杰。原因何在?因为段祺瑞是蒋介石在保定讲武堂就读时的校长,也就是段祺瑞是蒋介石的老师,即段祺瑞利用与蒋介石的“师生关系”救了国杰。
 
那段祺瑞又为什么愿意救国杰呢?第一,家族关系,李国杰与李国源是堂兄弟,李国源是李昭庆的孙子,李国杰是李鸿章的孙子,而李鸿章和李昭庆是兄弟关系;第二,婚姻关系,段祺瑞的女儿段式萱是李国源的原配夫人;第三,工作关系,段祺瑞的祖父段韫山办过团练并隶属于李鸿章的淮军,算是李鸿章的下属。此外,段祺瑞17岁时前往投靠的一个叔叔也在军中,同样也是李鸿章的下属;第四,教育关系,段祺瑞20岁时就读于李鸿章创办的天津武备学堂(陆军学校),24岁时当李鸿章想挑选一批人去德国进修时,段祺瑞以第一名的身份入选,回国后备受重用。事实上,段祺瑞将女儿许配给李国源也是报答李鸿章的知遇之恩。简言之,促成段祺瑞施救李国杰的关系有多种,但李国源与段式萱的婚姻关系则是中枢。
 
接下来,我们简述家业治理策略中的子女教育问题,以资借鉴。
\
子女培养  教育至上
 
谈到子女教育培养,要首先从李鸿章的祖父李殿华(1764~1845)说起。李殿华两应乡试不第,遂绝意仕进,居家课子督孙,足不入城50余年。父亲李文安(1801~1855)在不惑之年考取进士,并与曾国藩同年,进而成就了李氏家族的显赫地位。这表明“教育”或者说通过教育资本改变家族命运是李氏家族的起步,如果进一步梳理李氏家族后人的相关资料,同样可以印证上述观点。目下,有关李氏家族教育的系统性资料尚未查到,在此,仅以具体的案例和事实陈述李氏家族的子女教育问题。
 
第一,李文安家训。进士李文安手订的族规如下:“一、祠长先德后才, 务取齿德并尊、公正有声、素餍人望者;二、伦理宜笃也;三、礼节宜循也;四、术业宜勤也;五、食用宜俭也。”其中的“术业宜勤也”及李鸿章经常告诫子孙的 “耐”字诀、“挺”字经、“恒”、“专” 、“实”、“慎”等“看似平常却奇崛”的门风家规,即便对当下的子女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二,李经方遗产。如前所述,李经方在制定遗嘱时兼顾前后五代几乎所有人的受益权问题,如第6条和第7条中重孙和外孙的学费问题等,再如第28条的“私人银行”中明确界定“有德者”方可继承享有受益权,要义同样在于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特别地,管家周孟文的教育基金理念在保全家产的同时推动了公共教育的发展。
 
第三,“后娘”陈琪玉。作为李国源的第二任妻子,陈琪玉力争把“后娘”做成亲娘,将段式萱留下的两个孩子李家耀和李家明视如已出,关怀备至,最重要的是抓住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人,其中李家耀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曾任职中央信托局芜湖分局,李家明毕业于复旦大学英文系。陈琪玉“来归”后,又为李家生了五男三女,时局动乱时代,于1924年回到了安徽芜湖,夫妻二人无论遇到多大的难处,一刻也不放松孩子的学业,让孩子全部接受了高等教育,所以他们家的教授、专家、学者、经理等为数众多。
 
第四,尊师重教家风。据曾经担任过李府家庭教师的卫仲藩教授回忆,李府在尊师重教方面做得很好:首先,待遇丰厚,在合肥一年束脩200块银元,在上海每年束脩800块银元,每月另有理发、洗澡、医药等费5块银元,每年三节均有节礼。其次,管吃管住,宿食都在李家,日供三餐,教师独开一席,一般是四菜一汤,很讲究。开饭时,有一位老人家伺候,端菜添饭。特别地,国芬夫人每隔个把月,都要特制一份菜肴敬师。再次,课堂班规,讲课在书房,书房没有闲杂人打扰,专有一个书僮听候使唤。学生重礼貌,进入书房先称呼先生,行礼,然后就座。退出书房,也要尊称先生,得到允许,才恭谨退走,从不失礼。最后,开学典礼。每年开学,举行的仪式尤为隆重,堂上设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排位,红烛高烧,香烟缭绕,铺设红地毯,家长肃立在前,教师肃立在中间,学生肃立在教师后面两边,爆竹鸣放,便一齐向先师孔子牌位行三跪九叩首大礼,然后学生向教师行跪拜礼,最后家长向教师拱手恳托,教督从严。
 
第五,屡败屡战精神。“道”字辈目前是李氏家族的主力军,属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代,无论在国内国外,都处于朝气蓬勃的上升时期。正如他们自己所言,到了他们这一代,物质财富绝无“老本”可言,精神财富上的“老本”也只有一条——艰苦奋斗、“屡败屡战”。李道稔在谈到家族教育问题时讲到的一个小故事很具有代表意义,他小时候上学成绩不好,经常考试不及格,一个叔叔看到其经常挨打、罚跪,感到心疼,就告诉他,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时,就说“我虽然是屡战屡败,但我还在屡败屡战呀!”此招果然灵验。
 
黄赌毒坑爹又毁业
 
1927年北伐军到上海后,国民政府声称要对清末遗老的财产实行“共产”。不知李国烋出于何故,竟然里应外合,逼迫其父亲交出财产。吓得李经方赶紧卖掉上海的房子逃往大连。从上海出走时,还是英国太太找了工部局巡捕房,由英国巡捕房保驾才上了船。鉴于李国烋的“坑爹”表现和“素有心疾”,所以李经方1933年在制定遗嘱时,明确规定国烋名下的财产不得抵押变卖且一切应听从监察人周孟文支配。进一步考察李国烋后来的生活情况会发现所谓的“心疾”可能就是“黄赌毒”,这也是国烋挥霍所得遗产的主要原因所在。
 
结合遗嘱内容,据考证,经方分给国烋在含山县的租田1.3万亩、山场一片、芜湖河南岸一座恒丰仓楼房、上海一座定盘路定仪村42号三层楼房及利济轮船局股份5万元等。此外,国烋母亲还规定每月一号由国烋签名向指定的银行取现金500元,作为零花。
因从小娇生惯养,国烋自十几岁起就食用鸦片、狂嫖滥赌,挥霍无度,为避开母亲管束,在17岁左右来到芜湖独自生活。整天“泡吧”,长期生活在三街、集益里一带的妓院集中区,不久就染上了梅毒,并娶一位姓沈的妓女为妻。家用至少雇了9个佣人,其中,1个娘姨伺候太太,3个厨师(1个烧饭、1个做酒菜、还有1个负责买菜),其余5个为跟班。后期梅毒严重,下身腐烂,出门就由2个跟班架着,4个跟班抬着。经常通宵赌博,每赌皆输,没有现金,就给几张田契。最后把父亲分给他的所有家业变卖后,就再找国焘重新分家,认为当初对遗产分配不公,国焘就再给他的两幢在芜湖的楼房,再次输掉后不得不寄人篱下,跳河自杀被人救起后因伤寒而死。
 
简言之,古往今来,“黄赌毒”真是“坑爹又毁业”。
 
结束语及镜鉴
 
目下,由改革开放孕育的家族企业已进入或正在进入传承阶段,事实上,在研究家族企业的传承之路时,不外乎图1中的两种方式、三条路径,即传亲的实际管理和虚拟管理以及传贤的职业经理人方式等。
\
第一,传贤传亲表里如一。从家族企业传承角度而言,李氏家族给后世的经验启示就是传贤传亲表里如一,即在子孙有能力的条件下传亲,如李鸿章在组建幕府时,只有大儿子李经方和女婿张佩纶有幸位列其中,因李经方有译才,通五国文字,性格沉稳,勇于人事,而张佩纶有辩才,粗中有细,口无遮拦,耿直可爱。而当子孙没有能力时,则选择传贤,如在经营官商督办企业时选择有能力的人做担当,同时与对方“约定”当子孙有能力时再交给子孙,如盛宣怀过世后的轮船招商局董事由李鸿章孙子李国杰顶缺。
 
第二,长幼兼顾公平分配。李经方遗嘱分家析产机制的直产外息、顺位继承、二次分配以及家族永续等特点对当下的财富传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鉴于李经方是盛宣怀家族分家析产机制的监督人和领导者,因“一代、均分、传男”特点中的宗法制下的“传男不传女”思想导致其后期因女子继承权而引发了一系列财产继承风波,估计受此影响,李经方在制定遗嘱时不仅考虑了在世的五代中的所有人,同时还兼顾未来要出生的儿孙后代,在二次分配中,则将前辈和妻妾名下的权益类资产直接分配给前辈和妻妾的子孙,而对没有子嗣的妻妾,则直接分配给现金,供其基本生活和死后安葬,以上这些特点对多姻家族的财富传承策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三,精神物质同传承。如引言所述,李氏家族数百上千的后人中人才辈出,到了第四代“家”字辈已基本完成家族“富不过三代”的传承,其中老六房在海外还有家昶、家景和家曙三艘“航空母舰”级企业家。在家业治理策略一节中,我们以案例形式展示李氏家族的教育理念和家风精神,尊师重教和屡败屡战是典型的精神传承,这是李氏家族得以基业长青的根基所在。事实上,除此之外,如果我们仔细梳理老六房的情况,可以发现,李氏家族的“才子”李经方及其孙子、“首富”李凤章的三儿子李经翊都是从老六房过继来的,结合李经方遗嘱中的遗产分配策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老六房及其子孙的成功是精神传承与财富传承的结合体。
 
第四,无形资本的有形化。纵观李氏家族的成功经验,基本将工作经历、教育经历、兼职经历以及婚姻关系等无形资产进行有形化转换,如李文安因同年关系将儿子李瀚章和李鸿章送入曾国藩幕府做学生,进而推开李氏家族这一扇豪门。再者,李鸿章家族的婚姻多在淮军及幕僚中结网,如李鸿章将同事加战友的女儿赵小莲娶为继室,成就赵小莲赵氏家族的“帮夫运”。最后,在救国杰案例中,充分运用蒋介石与段祺瑞之间的师生关系以及段祺瑞与李鸿章的师生关系等教育资本,以及段祺瑞女儿段式萱与李鸿章侄孙李国源之间的婚姻关系等无形资产。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一篇:李鸿章家族财富管理研究(三)
下一篇:飞越鸿沟——如何防范生态系统时代的战略定位风险

相关文章

当代金融家 2024年6月 总第228期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10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打造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投后管理(...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银行数智化转型中风险中台建设探索与...
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 应...
包买行视角下的福费廷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