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新常态下,城商行的发展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趋势。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过去推动城商行发展的动力面临转换,外部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要求城商行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
适应新常态的要求,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明晰战略定位,加快转变发展模式,加大创新力度,彻底摆脱过去那种同质化发展、无差异竞争、盲目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发展道路。城商行起点低、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应对新常态的挑战更大,面临的制约因素更多。
新常态下城商行的总体发展趋势
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近年来,城商行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集中表现为:增速回落、不良反弹、盈利承压、发展分化。
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城商行资产增速在2012年7月达到过去几年的历史高点32.1%,之后进入下行通道,虽然2013年下半年受同业资产快速扩张拉动,增速有所反弹,但总体下滑趋势并未改变。截至2015年末,城商行总资产达到22.6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5.4%,在银行业总资产中的占比上升到11.7%。可以预计,作为与实体经济紧密相关的行业,在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的大背景下,城商行的规模也将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不良从持续双降转入上升周期
受经济增速下行、出口不景气及产能过剩加剧的影响,城商行自2012年一季度结束不良贷款双降趋势,进入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双升通道。2015年,城商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仍未见底,不良持续增加,并呈现出加速暴露的特点,三季度末达到1.44%,为近5年来的高位。在世界经济复苏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加,并加快推动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的大背景下,城商行以往那种不良持续双降的情况将一去不复返,不良的频繁波动将成为常态。
息差从保持稳定转向持续收窄
2015年,我国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两次扩大并于10月24日起全面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存款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存款利率放开使存款竞争进一步加剧,更多转向价格竞争,同时,在经济增速回落的大背景下,处于利率下行周期中的资产利率持续下滑,导致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持续收窄。叠加资产增速放缓、不良贷款持续反弹的影响,城商行的盈利能力和净利润增速继续下滑,未来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利率管制以及资金供给不足、需求旺盛环境下净息差保持稳定的格局将彻底改变,息差收窄将成为包括城商行在内的商业银行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挑战。
新常态下城商行发展的八大特点
一是适应金融新常态,综合化经营步伐加快。
经济新常态推动金融业进入新常态,突出表现为金融深化程度大幅提升,多层次金融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更加成熟。在此情况下,金融行业的效益来源从发展速度和规模逐步转向发展效率和质量,商业银行依赖传统业务、通过规模驱动的发展模式的推动力日渐式微,需要转向传统新型业务并重、通过服务拉动的发展模式。因此,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实力较弱的城商行,以往更多通过同业合作弥补自身牌照不足的短板,丰富服务内容。经过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规模和资源实力明显提升,通过新设金融机构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成为越来越多城商行的选择。尤其是2015年银监会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商行设立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城商行综合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
二是深化战略定位,做深做透中小企业业务。
近年来,国内各类银行纷纷加大对中小企业业务的拓展力度,对长期以来以此为定位的城商行形成冲击。对此,城商行进一步深化中小企业战略定位,细分客户群体,围绕科技金融、文化金融、艺术金融等领域努力做深做透,提升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快产品创新,丰富产品体系。主要围绕丰富产品功能、满足企业长期资金需求、提高融资便利性等方面开展贷款产品创新。二是探索业务模式创新,提高运行效率。表现为与政府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合作,搭建批量业务运作平台。三是开展服务方式创新,丰富服务内容。代表性的如营口银行成立了中小企业品牌俱乐部,将中小企业及企业家客户资源组成非盈利平台,实现品牌信息、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为客户提供金融+商业+生活等综合服务。四是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服务的专业性;探索投贷联动新模式,为客户提供投、贷、孵一体化服务。
三是应对市场化挑战,强化价格和服务竞争策略。
在产品、渠道以及科技与大型银行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价格和服务竞争策略成为城商行的重要选择。利率市场化的完成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以免费策略吸引客户。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对网银转账、手机银行转账实行免费,部分城商行对ATM跨行取款和查询实行免费。第二,以高息拓展存款。与大型银行相比,城商行网点少、产品种类少,面临更大的破产倒闭风险,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情况下,城商行大多通过更高的利率拓展客户存款。以存款挂牌利率为例,五大国有银行和招商银行为第一阵营,利率最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少数大型城商行为第二阵营,利率居中;大部分城商行为第三阵营,利率最高。第三,以综合积分制深耕客户。一些城商行对客户办理业务实行综合积分,积分可用以兑换商品,也可换取利率优惠,既提高了客户黏度,也促进了交叉销售,并解决了客户分层服务问题。第四,以特色服务竞争客户。有的城商行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对网点实施改造,推出玩具支行、图书馆支行等主题支行,将客户服务、儿童教育、亲子活动等融合在一起。
四是把握深化对外开放机遇,积极拓展跨境业务。
在投资增速下降、进出口下滑以及信用风险上升、银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城商行传统业务的发展受到制约。城商行积极适应形势变化,抓住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跨境资金双向流动加快带来的跨境业务机会,拓展新的增长点。部分城商行利用自贸区扩容,通过设立机构,积极拓展跨境投融资、跨境结算等业务,以此实现境内外业务的有效联动。部分处于边境地区的城商行利用新一轮对外开放带来的边境贸易快速发展机会,拓展面向周边国家的特色跨境业务。典型的如哈尔滨银行积极发展对俄金融业务,设立对俄金融事业部,开展卢布交易,成为全国对俄代理行和对俄帐户最多的银行。富滇银行利用与东南亚国家比邻的优势,发展小币种特色货币供应业务,成为当地泰铢业务市场份额最大的银行。
五是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纷纷抢滩直销银行。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对商业银行的转账、支付、存贷和理财业务形成冲击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机会。城商行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发展互联网金融,以期借助新技术实现局部领先。最明显的是纷纷上线直销银行。在2014年有12家城商行推出直销银行的基础上,2015年又有22家城商行直销银行上线,城商行设立的直销银行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70%,远超其他各类商业银行。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直销银行可以帮助城商行实现跨区经营。其次,借助第三方公司力量,弥补自身科技和人才短板,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再次,加快推出手机银行,提升线上金融服务能力。第四,面向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开辟业务蓝海。最后,对网点和自助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提高服务效率,适应客户金融消费习惯的改变,打造具有商业银行特色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最典型的是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ATM。
六是加快推进零售战略,大力发展理财业务。
零售业务是国内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对于长期以市民银行作为传统优势业务的城商行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近年来,城商行明显加快了零售战略的推进力度,零售业务实现快速发展。集中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抓住居民消费升级换代、快速增长趋势,创新产品,加快拓展消费信贷业务。年内有十多家银行推出具有自身品牌和特色的个人消费贷款,并在授信条件、放款时间、授信期限、办理渠道等方面积极创新。如民泰银行的薪乐贷、营口银行的营银易贷,以及哈尔滨银行的嘻哈贷。二是适应居民理财意识增强,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加快发展理财业务。据统计,全年城商行发行理财产品数量达到31627款,占到银行理财总数量的38%,平均收益率5.07%,发行数量和收益率均居首位。
七是变相推动跨区域,网点布局向下、向小拓展。
自2011年以来,城商行的跨区域发展被叫停。在此情况下,城商行网点布局呈现向下、向小拓展的新特点。向下,即向县域甚至乡镇延伸;向小,即设立小型特色化网点,如社区支行、小微专营支行。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年底,城商行共设立社区和小微支行700家,充分体现出城商行近年来持续推进的社区银行战略和小微业务战略。在跨区域受限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银行通过设立资金营运中心、票据中心,甚至营销中心的形式变相实现跨区域经营。值得关注的是,城商行越来越重视战略研究工作,纷纷在北京设立战略研究部、研发中心或研究院,以吸引人才加盟,加强战略研究对业务开展的指导作用。
八是紧跟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抱团合作新模式。
由于单体规模小、实力弱、资源有限,成立20年来,抱团合作始终是城商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对内对外加快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城商行的抱团合作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紧跟国家战略发起合作组织。如青岛银行倡导发起“一带一路”金融联盟,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辖省份23家城商行,合作内容为一带一路经济一体化带来的金融市场、贸易金融、公司银行、同业金融等业务机会。其次,合作内容从宽泛松散的信息交流转变为具体专项业务合作。如厦门银行与哈尔滨银行共同发起“一路好游、畅行无忧”银行联盟,推出银行联盟标识卡,共享特惠商户和合作伙伴。长沙银行发起中西部城市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合作构想,13家城商行参加,着力加强金融市场业务合作。
新常态下城商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未来几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复苏难有明显改观;国内经济受投资回落、出口不振等影响,增速仍将有所下滑;金融风险暴露还会加剧,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商业银行面临复杂艰难的发展形势。城商行的发展压力将更为突出,有四大挑战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和积极应对。
发展模式转型的挑战有增无减,城商行需要加快转向轻资本发展。
近年来,城商行纷纷采取措施推动发展模式转型,转型的方向是从粗放式、同质化发展转向精细化、差异化发展,从规模驱动转向效率驱动,从资产持有为主转向资产持有、交易和管理并重,最终形成一条有特色、高效率、轻资本发展道路。但从最终表现来看,转型成效并不明显,尚未取得实质突破。突出的表现是效益增长依赖资产扩张和高资本消耗的格局未有改变。根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有相当数量的城商行或通过定向增发,或发行优先股,或发行二级资本债进行了资本补充,总金额接近3000亿元,成为城商行资本补充的高峰年份。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形成的每隔3〜5年迎来一次资本补充高峰的格局仍然较为明显。因此,在资本约束日益强化、资产扩张受到经济新常态制约的背景下,城商行发展模式转型的压力有增无减。城商行需要进一步围绕战略定位,细分市场客群,加快培育业务特色,尤其是提升中小企业和零售业务占比,在提高收益的同时,降低资本消耗,实现资本节约型发展。
利率市场化的挑战逐步显现,城商行需要加快构建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将会逐步步显现。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不仅仅体现为净息差的收窄,还将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行为带来深刻变革。从定价视角来看,利率放开后要做到科学定价,商业银行应该具备完善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实现风险的科学计量,运营成本的有效分摊,以及经济资本的准确计算。而要实现这些方面,商业银行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框架,在该框架下引入工具、开发系统、建立规则。此外,在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资产增长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必须尽快从强调存款立行、资产负债规模驱动式发展,转向资产立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式发展。为此,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明确与自身业务发展相适应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与之对照,长期利率管制导致城商行大多资产负债管理基础薄弱,尚停留在传统的计划财务管理阶段,既未建立与利率市场化要求相适应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也未引入相应的管理工具,甚至未在全行形成资产负债管理理念。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快推进,这一状况已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将资产负债管理摆在重要位置。这一趋势在未来会进一步加强。
监管政策收紧的挑战日益加剧,加快回归传统主业。
过去几年,城商行资产规模实现快速增长,从结构来看,2013年以来的增长主要依靠同业业务驱动。但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实体企业普遍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国家进一步强调金融要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避免资金空转。为此,监管部门自2014年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对同业业务进行规范,并对影子银行予以管控。代表性的为一行三会一局出台的127号文(《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监会发布的140号文(《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以及去年末人民银行推出的宏观审慎评估(MPA)。这些政策的核心意图在于促使商业银行科学定位同业业务,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并将业务发展与经济周期和自身资本实力紧密结合。正是在上述政策的约束下,2015年城商行的同业业务增速明显放缓,一些银行甚至出现规模收缩。可以预计,传统信贷业务仍是未来城商行资产业务的核心,回归传统也将是城商行业务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当前经济状况下,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中小企业、居民消费领域的资金需求将成为城商行信贷投放的重点。
风险持续暴露的挑战依然严峻,加快推动全面风险管理。
近年来,城商行的风险形势明显恶化。一方面是信用风险持续暴露,不良贷款持续反弹,新增不良贷款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另一方面是操作风险案件明显增多,曝出多起大案,涉及骗贷、违规出售理财以及内外勾结转移客户存款。以往经验显示,经济下行周期既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时期,也是操作风险易发阶段。从现有PPI、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等数据来看,未来几年经济增速预计仍将有所回落,实体企业经营困难局面难有根本性改观。在此情况下,城商行面临的风险形势依然严峻。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城商行偏重于信用风险管理,忽视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的情况将另其面临更大风险管控压力。因此,城商行在加强传统信用风险管理的同时,需要尽快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纳入其中,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流程和政策制度,确保实现风险可控、稳健经营。
(作者为上海银行总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助理)
上一篇:评价碳市场要抓住碳价格这一真实信号
下一篇:李鸿章家族财富管理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