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元区的进口价格只是部分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这是因为从美国以外国家进口的价格受影响较小,欧元区约50%进口商品以欧元结算
一国货币政策对其他经济体造成国际外溢影响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存在意图之外的副作用,是决策者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必须面对的挑战。
与经济学争论中的一些假设相比,从经验上讲,货币政策外溢的迹象和程度目前还很不清楚。我们先分析由于美国货币政策紧缩引的美元升值的影响。一方面,从美元升值可以改善其他经济体的价格竞争力的角度讲,支出转移(expenditure switching)效应会使美国国内需求更多转向进口产品。另一方面,美国出口产品价格提高,导致其他经济体出现进口替代效应。通过支出转移效应,美国货币政策的外溢影响对其他经济体具有扩张效果。但由于货币政策紧缩会减少美国的总需求,所以美国进口需求减少又会降低外溢的影响。因此,通过贸易渠道发生的外溢影响并不清楚。近期研究表明,这方面的外溢影响取决于其他复杂因素,比如使用何种贸易结算货币。
传统理论认为贸易是货币政策外溢的主要渠道,但近期研究表明,金融渠道,即通过汇率和资本流动传导渠道更加重要,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之间没有障碍的环境下。从有外币负债和金融加速器的国际视角看,美元升值会使其他国家以美元计值负债的本币价值上升。这会损害借款人的信誉和降低财富净值,至少在没有相匹配的美元现金流时如此。这就是国际宏观经济学中经典“原罪”(original sin)理论的基础,会同时影响政府和私人借款人。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存在的若干缺陷,会导致资产价格和资本流动的波动及传导,这又会放大货币政策的外溢影响。正是由于有很多不同传导渠道,而且其中一些渠道的影响方向相反,所以需要谨慎判断货币政策外溢影响的方向和程度。
美国货币政策的外溢影响
基于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场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美国政策的外溢效应相对较大,这是广泛共识。尤其是,美国的货币政策会极大影响金融市场的风险溢价、资产价格波动和全球信贷增长。有观点认为,美国货币政策是“全球金融周期”的驱动因素。依据此观点,美国货币政策紧缩会同时导致美国和全球金融条件收紧。
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支配地位使得美国货币政策紧缩的外溢影响具有收缩效应。一方面,由于美国90%以上的进口产品以美元结算,所以美国对外国产品的需求几乎不会因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和通过支出转移效应而出现增长。另一方面,由于美国97%的出口产品以美元结算,所以美元汇率的升值会引发其他国家出现支出转移效应,即从购买美国产品转向购买本国产品。总体上讲,通过支出转移效应,美国货币政策紧缩对产出增长的外溢影响是扩张性的。相反,由于进口产品美元价格黏性,美国对外国产品的需求变化会与美国总需求的变化密切相关,后者会因货币政策的紧缩而有所下降。另外,以美元结算的美国出口产品比例较大意味着对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外溢影响更大。
美国货币政策的外溢影响因国家和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普遍做法是采用生产商的货币结算,欧元区70%的出口商品是以欧元结算,如果一国货币汇率盯住美元,则欧元/美元汇率的变化会使欧元区对该国的出口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美国货币政策变化会通过世界市场上的相对出口竞争力和美国出口产品在欧元区的相对竞争力产生影响。欧元区的进口价格只是部分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这是因为从美国以外国家进口的价格受影响较小,欧元区约50%进口商品以欧元结算。
然而,美国货币政策外溢影响的核心渠道是资本市场。实际上,美国货币政策的金融外溢影响不容小觑,尤其是对欧洲债券市场。举例来说,德国债券的名义收益率随美国债券收益率变动,后者直接受美国货币政策紧缩影响,其影响程度超过三分之一。在新兴市场经济体融入全球金融市场过程中,美元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通过估值效应、“原罪”理论和金融加速器等机制,美国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外溢影响比欧元区大得多。甚至有证据表明,美国货币政策的外溢影响可能远远大于对美国国内产生的影响。
与传统货币政策的外溢影响相比,美国非传统货币政策(如联储购买资产计划)的外溢影响很难量化。由于尚无观测到的单一政策变量,相关研究只能依靠对非传统货币政策效应的间接度量,已经使用过的通常为非常规政策似乎希望对准的一个数量,如公司债券利差或期限溢价。解释这类研究结果的难点在于,利差反映的信息可能超出美国货币政策所能捕捉的内容。由于目前的研究大都基于以往的数据,所以从政策措施对相反方向的影响而言,这类研究参考价值有限。
欧元区货币政策的外溢影响
与美国相比,欧元区货币政策的外溢影响较小。这不仅仅是因为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
美国通货膨胀基本不受欧元区货币政策放松对汇率波动的影响,这主要归功于美国的“专享绝缘层”:几乎所有美国进口产品都以美元结算。同理,欧元区向美国的出口不会因为欧元兑美元汇率的贬值而有显著获益。与此同时,由于美国对欧元区的大部分出口产品以美元结算,通过支出转移效应,欧元区会减少对美国产品的需求,则欧元区货币政策对美国的外溢影响可能很大。然而,在此一语境下,我想强调,如果我们的货币政策成功刺激了欧元区的总需求,则也会增加对美国产品的需求,抵消美国企业因美元升值而丧失的竞争力。正如前面所分析的,从数量上讲,收入支出效应似乎比支出转移效应更重要。
就欧元区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外溢影响而言,因欧元区向这类经济体的出口中约70%以欧元结算,所以通过转移效应有可能产生较大外溢影响。另外,考虑大巨大的贸易量,这种支出转移效应可能对欧洲周边国家产生极大外溢影响。面对欧元区货币政策放松,这些国家的货币兑欧元汇率出现升值,因此这种外溢影响主要是紧缩性的。同样,通过支出转移效应形成的紧缩性外溢影响,会被欧元区总需求增加而形成的扩张影响所抵消。大量证据显示,较前者而言,后者对欧洲周边的经济体影响更大。
近期研究表明,欧元的外溢影响逐步增强,特别是来自非传统货币政策和通过金融市场渠道的外溢影响。例如,在欧洲央行宣布“扩大资产购买计划”(Expanded Asset Purchase Program)后,造成美国债券收益率下降,尽管市场预期美联储会于近期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美国和欧元区持有大量外国资产和负债,这意味着汇率或利率变化的资产负债表效果会造成欧元区向美国的外溢影响比我们以往所习惯的要大。
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分析
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联系近来备受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决策冲击的担忧,同时也是鉴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下降对当前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形势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周期及货币政策缺乏同步性,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当期影响因相互抵消而可能降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前景可能比过去影响更大,一是新兴市场国家已经占比全球产出50%以上和贸易量40%以上;二是它们迅速增长的全球股票市场市值或国际债券发行份额不容小视。
随着中国占全球GDP份额和世界贸易比重均大幅度提升,中国的货币政策决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日益增强,中国正在逐步取消对资本账户的管制并融入全球金融市场。
尽管如此,目前中国对欧元区的直接影响仍然小于美国对欧元区的影响。
首先,2014年整个欧元区向美国出口总量几乎是中国向美国出口量的两倍。
其次,中国对欧元区出口的需求主要是受全球性而不是中国国内需求的驱动,大部分欧元区向中国的出口是中间商品,在中国生产后再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
再次,中国资本账户目前仍存在一定限制,欧元区与中国之间的金融一体化仍然有限。2013年,欧元区居民持有美国外国金融资产是持有中国外国金融资产的40倍以上。
最后,中国国内需求减弱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降低,这会刺激欧元区对大宗商品进口的需求。
尽管如此,欧洲央行还是密切关注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变化,因为如果相互强化的邻域影响变为现实,则新兴经济体的动态对世界其他经济体影响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