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互联网+”的真相:可编程的经济

作者:赵志宏 日期:2015-05-13 12:33:01

工业4 0和银行4 0的深度融合,催生出一个新的经济和金融服务生态系统——“可编程的经济”,客户希望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实时获得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服务

  “可编程的经济”正催生新的生态系统
  在互联网的初始发展阶段,只是传统的业务模式迁移到一个更新的技术设施基础上,诸如网银、手机支付和电子商务站。如今,新的数字化经济将向市场参与者提供一整套货币化其生活和业务能力的新机会。这些新业务模式——价值被完全重新定义、建议、交流——对于行业中市场参与者和政府机构形成竞争威胁和市场机会。
 
  当前,数字化的经济和社会正在极大挑战着传统世界金融秩序的基础,工业4.0和银行4.0正在深度融合形成“情境化金融服务”,基于数字化的协议和业务规则为“可编程的经济”(The Programmable Economy)模式下企业带来新的竞争威胁和市场机会。

“可编程的经济”正催生新的生态系统
  互联网发展正迈入最新阶段,五个汇聚的、相互支撑的因素(Nexus of Forces)——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交流、社交网络以及安全问题,简称CAMSS)以及物联网(Iot),正根本性地改变业务的条款和条件,数字化流程和协议使得任何资产交换的货币化成为可能。通过技术的组件化(例如通过开发应用)和API以及将物理、模拟和数字化环境之间的关系情境化,互联网将创造出一个对于业务交易和人机交易、机机交易互动以及以新方式创造出数字货币的货币化经济机遇,我们将之称为“可编程的经济”。
  数字化引发的根本性变革导致“可编程的经济”业务协议的生成,并使新业务的开发成为可能。这里所说的数字化货币的前途并非指比特币(比特币代表的只是快速转换的经济版图中的交易媒介),而是工业4.0和银行4.0深度融合的产物,其将为“互联网+”赋予深层次的内在生命力。工业4.0和银行4.0的深度融合,催生出一个新的经济和金融服务生态系统——“可编程的经济”,客户希望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实时获得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服务,工商企业服务和金融服务可嵌入其中,产品可来自银行、保险或电商。
  在出现数字化业务和物联网之前,支票、信用卡等金融交易只是从一个机构到另一个机构,工业4.0和物联网正在改变这一切。举例而言,一位客户买了新的BMW5系智能汽车,里面内置嵌入了认知计算技术,可以自己理解是否需要加油,是否需要更换零件,能跟计算机连接、与智能手机连接,发出检修或者保养指令。如果车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可以通过手机上比价的程序来确定哪里提供的服务更好,可以确定是采用货币还是国航的忠诚度积分支付。车可以帮主人决定哪种支付方式更好,哪种交付的媒介更好。这时,谁是客户?人还是车?银行如何知道?这是一个区别于以往的新金融生态系统。
  以上例子看似未来主义,实际上正在发生。韩国三星生产了一种洗衣机,如果洗衣机零部件坏了,洗衣机可以自己拨打检修电话;还有一种冰箱,里面储藏的牛奶没有了,冰箱可以自己去订购(目前唯一缺失的是把这些信息活动货币化)。
  数字化的业务是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整合,结果是产生了新的模式和业务。究其实质,“可编程的经济”就是数字化新环境下资产交换协议和行为的货币化。简单说,智能的桌子、椅子、车,能做出与财务、金融有关的决定,更高级的形式是,这些“物”由于内嵌了能够自学习的程序(学术界称之为“认知计算”),其行为随着不断成熟的过程会演变,譬如椅子能感受到有没有坐人、这个人的体重是多少,并可以随着时间推移,监测体重的变化。随着新材料的出现,椅子可以改变自己的形状,根据上面坐的人的体重、形态产生变化。椅子会跟健康保险关联上,跟主人体育活动产生关联,这些关联将与金融产生关系。再比如法律合同,可以做成电子形式的,一旦变成电子形式的就可以变成智能的,需要做的就是把它变成这个手机里的0和1,通过0和1可以创建一些算法,通过算法调整合同,某些人可以看到合同的某些部分,某些人看不到,这就是新型的智能合同。
  以上场景,从纯技术角度看,再过两年就会形成较高的成熟度。但是(不得不强调一下这个“但是”),这些场景大面积融入“可编程的经济”取决于更重要的非技术性的因素的到位,这种模式的挑战是数据的可便携性、监管合规性、伦理道德等,让机器帮助人来做决定,对某些文化和国家,可能是挑战。

“可编程的经济”时代的业务创新机遇
  “可编程的经济”将不断激发新的业务模式涌现,传统的系统开发方式将难以适应支持新的业务模式。有前瞻性思维的“D世代企业”要考虑提前孵化目前有发展潜力,可能在2020~2030年演变为主流的业务模式。
  “可编程的经济”带来新机遇的例子包括Nike's makeitcount营销活动,Twitter用户用跑步的公里数作为货币来竞价买新鞋,跑步的公里数可通过移动应用或健身追踪监视设备完成。此外,德国Fidor Bank 所有的Facebook用户,回答问题、分享存储秘诀和评价金融顾问都有现金奖励。
  有前瞻性思维的“D世代企业”的IT和业务领导者需要考虑解决不断发展的数字货币问题的广泛因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支持其发展的协议和业务规则,包括货币化和获取收入的核心领域:
  ■交易媒介的货币化——这包括传统的外汇交易流,新的衍生产品,信贷产品和数字化资产交换。
  ■财务管理——现金流建议,折扣和保险费,忠诚管理,捆绑产品和预付款和支付咨询服务。
  ■信息管理——市场数据累积,佣金,交易信息分析,客户行为分析和本地化咨询。
  ■存储——数字钱包,关闭的和开放的银行和非银行账户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服务,信息安全和数字化金库
  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都需要介入到新生态系统中,发现客户性质发生的变化,研究需要满足一切实物的需求(而不仅仅是人,因为实物也有可能成为企业的客户)。爆炸性的增长由此形成,商客互动和银客互动的方式增加了很多可能性。你认为“你的客户是谁”会影响到你对未来的看法,如果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仍未改变观念,则系统开发出来后难以跟上变化。
  “可编程的经济”正在催生业务模式创新,例如手机上基于位置的服务,理论上可以从服务提供者得到一些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家把一部分个人信息交给服务提供者,这需要权衡。基于位置的服务对于银行意味着,移动支付产品在这一地点提供的服务可能优于在另外一个地点提供的服务,客户更感兴趣的不是移动支付,而是能识别在什么时候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最方便,比如客户在某处使用信用卡银行可以提供更多积分奖励或者折扣。
  企业家和银行家应基于“可编程的经济”判断业务创新的优先级,短期来说可更多的关注于手机终端、APPs、非传统的交换媒介、积分、电子货币,关注分享,比如说新兴人类——2000年之后的孩子,有些不去买车,而是共享。传统银行汽车贷款难度或会逐步加大,买车上保险将通过社交网络实现,而着眼2020之后的长远商业模式,应关注在服务上,而不是产品。例如跟身份管理相关的隐私、安全、企业社会责任,最终物联网中的物都将变成“人”。
\
  图:向“D世代企业”转型应考虑的关键因素
 
  “可编程的经济”的业务创新机遇不仅仅蕴含于零售业务领域,也蕴蓄在公司业务领域。譬如任何企业都可以经过努力转型成为“D世代企业”,对于已经按照价值链思维、组件有家石油公司在用船运输大量石油时,油运公司会估算运输途中石油蒸发浪费量,估算起运石油量、到达石油量,并进行保险以覆盖掉损失。目前,这家石油公司正考虑安装传感器以实现实时信息的传递,使油罐变成智能油罐,由此判断实时时段的油量,从而拥有更多的可见性,与以往相比,可精确调整运输资金和投保保额。而对应到投行,则意味着对冲数目和方式的变化,在到岸价结算的情况下,投行可收到单次运输实时油量数据,并根据油量损耗、到岸时点预期油价动态预测到岸结算总额,且根据汇率变化趋势,预测石油结算的风险敞口,提出交易建议,帮助石油公司做出远期和现货选择;在离岸价结算的情况下,投行则可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到岸成本,预测公司成本和资金变化,并为石油公司总体外汇资金管理提供建议。投行通过更多地累积行业数据,对不同航运公司、货船的油量运输损耗建立更完善的数据库,将可更精确进行海运成本计算,帮助石油公司更有效地控制外汇收支及币种平衡。
  “D时代企业”可借鉴“可编程的经济”理念,沿着工商企业供应链、个人客户消费生态圈这类“空间维度”,以及客户生命周期这类“时间维度”,按照价值链思维和业务建模方法,全面细致地分层、分阶段解构生态环境中可能影响客户体验的每个环节和商业时刻,全程、动态支持客户对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系列个性化定制需求,提供与众不同的体验。注意,这已不是单方面由金融企业发起的“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而是将金融服务因地制宜地匹配到客户产品服务链条中的打包交付,这种可以面向客户乃至其代理人、代理物的差异化竞争能力,是建立在业务模型驱动IT开发能力基础上的,实时智能地响应“大众客户化定制”的能力。

迎接“可编程的经济”的企业转型路径
  在“可编程的经济”世代,工业4.0和银行4.0深度融合,工商企业和银行的单独存在、独善其身的概念会变淡,客户体验到的是通过一个生态系统获得服务。这样会产生两种模式:一是让工商企业或银行成为处理型的组织,基于基本的处理单元来收费,不在乎谁在交易,类似亚马逊云或者谷歌云;另一种模式则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在开发应用程序界面上建立自己的appstore,并与第三方建立伙伴关系,这个时候服务是差异化和个性化的,企业和金融服务需要融入到生态系统中。
  “D世代企业”可能会考虑到,在“可编程的经济”环境里,如何在适应如此众多的交互方式中控制成本?ATM机1952年引入市场,成本和收入到现在还没有变化,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说,银行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做加法,而不是把别的置换掉——银行加了ATM机,网点还在;增加了网银,但是ATM还在;增加了手机银行、社交网络银行。在手机终端和分行网点投一块钱的回报是不一样的,在成本控制时,要实现资本回报的可见性,让每一块钱回报都能最大化。
  此外,面向“可编程的经济”生态系统,与企业现有的系统和组件如何去衔接?基于生态、开放式的组合开发怎么样控制成本,实现收入和支出是否可平衡?“D世代企业”需要落实的,一是将现有的架构合理化,二是要使企业的业务模型治理更加有效。治理模型的组成:一是与安全有关;二是与价值有关;三是与客户的情境有关;四是与架构有关,尤其是与基于标准的架构有关,这样才可以实现可扩展性。还有一部分是要实现互联互通可操作性,这样企业的API才可以和生态系统中的很多部分进行互动。但是我们也认为治理模型需要重新思考,在“可编程的经济”时代,IT和业务的界限已经模糊,业务就是IT,没有IT就没法开展业务或增加功能,业务安全性也无法实现,用户体验也是如此。
  还需考虑的是,在企业现有架构下,如何更好地衔接?如何平衡收支?向“D世代企业”转型举措要有优先排序,需要通过治理模型来实现,这并不是纯技术答案,要从组织的角度来回答。企业需要组织模型和运营模型,把传统的事情进行优化,持续改进,通过标准、虚拟化架构持续改进。企业家需要这些组织和运营的组件来驱动转型,要把传统意义的银行打破,快速尝试和适应,验证企业家的新想法和新概念。IT有一部分要快速敏捷的响应创新,IT里还有另一部分是要维持运转的。所以,向“D世代企业”转型有两种IT模式并存:一种是稳定的和传统的;一种是要实现创新的,称之为“双模IT”。
  在“可编程的经济”时代,并非所有系统都应采用同一治理结构,“可编程的经济”时代IT系统分为三类: 一类是记录型系统,这类系统是基础型的,可以实现标准化,类似账户转账记录处理;第二类是客户跟终端互动的,要差异化,实现灵活性; 第三类是创新型系统。需要对这三类系统分层管控,记录型系统部分需要标准、高效,需要降低成本,实现合规。创新型系统则需要更开放,与更大的生态系统连接。其中前两类系统需要按照基于业务架构和IT架构原则、框架和标准更严格管控,第三类系统可采用“互联网IT”方式适应开放式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家需要把第三类创新性系统变得越来越大,一旦成熟稳定了,就会融入记录性系统,并不断催生出新的创新性系统。我们用机场做一个譬喻,所有的机场都是通过廊桥下飞机,行李传送、飞机跑道都是标准的,多年不变的,这就是记录型系统,创新性系统就是每年不断涌现的各类新飞机。
  “D世代企业”的治理模型应涵盖三个部分:业务能力、IT能力、基础设施。先从业务能力建模的架构来看,每一项业务能力都是跟IT连接在一起,需要应用和服务架构来组成,同时,基础设施支持了IT能力,一个业务能力对着多个IT能力,一个IT能力对着很多基础设施点。企业家可以根据资本回报率来判断每一项业务能力带来多少回报来作出决策,是否删除。同时,IT能力对应着相应岗位的人,会判断人在负责哪个系统。不同层次的治理是不一样的,但是都在一个治理框架下,治理标准涵盖所有的业务模型、技术、基础设施。
  任何企业都可以经过努力转型成为“D世代企业”,对于已经按照价值链思维、组件化导向、企业级业务建模方法重构自身业务模式DNA,并构建了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的“D世代企业”而言,其转型成为“可编程的经济”世代“虚拟化企业”的成本更低、部署更灵活、市场响应速度更快,其IT架构的“外联集成层”承担与外部合作伙伴的系统直联,“应用集成层”承担对外开放某个应用服务合作,“客户服务整合层”承担带有端到端客户体验业务流程跨界整合,这 两种层次的“开放式银行”能力是渐次递增的。尤其是“客户服务整合层”的跨界开放,前提是依托于业务模型驱动开发的物理工作流(或系统工作流)设计已经切实高质量完成,且系统界面使用体验符合客户预期。
  “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出自朱熹《<四书>或问》卷五),意指“只要按照同一种规格,就算关起门来制造车辆,使用时也能和路上的车辙完全相同”。这类已经完成组件化导向和SOA的“D世代企业”将更容易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采用“银行即服务”的方式,与产业互联网和产业物联网中的价值链保持跨界合作的弹性边界和无缝连接,其因客定制的业务创新要素大部分可重用已编程就绪的标准化组件,实时智能地融入“可编程的经济”价值网,领先一步获取竞争优势。
 
  (赵志宏,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创新与管理部副总经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MBA企业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工程、信息工程、银行理论与实践,主要著作有《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银行产品工厂——创新能力评价解析》等。曾任职领域有银行信贷管理、银行风险管理、银行产品创新、银行客户服务体验管理、银行业务架构管理、银行业务模型管理等。本文不代表作者任职机构观点,,部分内容源自作者与Gartner公司院士级别分析师David Furlonger先生的讨论。本文原标题为《可编程的经济——工业4.0和银行4.0深度融合引领“互联网+”未来》,刊载于《当代金融家》杂志2015年第5期)
 





上一篇:从“铺摊子”到“创价值”,中资银行全球化战略再思考
下一篇:美国反洗钱:银行被充当侦探

相关文章

当代金融家 2024年6月 总第228期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10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中小银行如何开展错位竞争?百余银行...
美国的银行清算系统
图文:中原银行纪委书记王仕豪
中小银行的互联网战略
中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模式选择与制...
图文:德勤企业风险管理服务部合伙人...
图文:葫芦岛银行副行长何钰
图文:广东南粤银行副行长廖文义
王木欣:邢台银行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社科院深度干货|交叉金融风险及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