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伦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
中国人民银行是人民币的发行机构,其发行货币的数量和居民乃至于企业、机构对现金的态度密切相关。央行货币发行工作的目标是:“总量满足,结构合理,票面整洁,让持有者放心。”
我们知道,中国人民银行是人民币的发行机构,其发行权是特许的,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的。同时,这个权力又是独占的,这也成就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也因此,许多人会问:“人民币是怎样发行出去的”、“每年发多少”、“怎么控制”,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就要弄清楚中央银行和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类金融机构和客户间的资金往来关系,以及这些相互间的资金往来对货币发行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以银行作为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代表。
先来看一下假设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状况(见表1)。
表1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而在同一时间,所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汇总假设如表2。
表2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汇总)
假设表2是某一营业日结束终了时静态的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当第二天,银行开始营业时,将会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储户到银行支取存款大于银行现有的储户存款,即银行原有的100现金已不够支用,银行可能会马上到中央银行取现金200。这时,在央行的负债方,会出现商业银行存款减少100,央行货币发行增加200,同时,央行资产方对商业银行贷款会增加100。央行的资产负债各为2200,仍然是平衡的。
当商业银行头寸紧张,而央行又出于货币政策的考虑,同意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100,用于向企业发放贷款,央行资产方增加了100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但央行的会计操作上是把这100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先记在商业银行存款中,商业银行才可以用的,因此,央行的资产负债仍然是平衡的。
但是,企业多了100的贷款,生产经营活动扩张、就业增加、员工收入增加,会增加现金的使用,也间接影响到货币发行。因此,现金发行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松紧相关,也和商业银行的经营正相关。
因此,央行的货币发行,说到底,和居民乃至于企业、机构对现金的态度密切相关。当人们因为收入高了,或者因为物价上涨,或者因为临时如旅游、公出及担心意外而增加手持现金时,央行的货币发行就会增加。当机构大量使用现金交易或者为某种目的囤积现金时,流通中的现金——即央行的货币发行也会增加。
就如我国每年的春节前,机构、企业要给员工派发“利是”,即每人发一红包,就增加了现金的使用。在外务工人员回家乡,也会带一笔现金,或孝敬老人,或给晚辈压岁钱,或用于人情往来。因此,这一时期是全年现金投放的高峰期。一般而言,这一时期投放的现金是当年净发行额的2倍以上。而过了春节,人们的现金陆陆续续又存回了银行。对于这些存回银行的现金,银行除留下必要的周转需要外,多出来的也会存入央行。央行将其称之为“货币回笼”,此时,央行的现金发行又会随之减少。但无论怎样,每年流通中的现金即M0都要比上年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绝对额倒不是一年多于一年,有的年份大于上年,有的年份小于上年。
在西方国家,圣诞节前的M0也会增加。
我在职时,提出了央行货币发行工作的目标是:“总量满足,结构合理,票面整洁,让持有者放心。”
这就是说:
第一,钞票要印够。够什么呢?首先,总量上必须保证每年元旦到春节前投放高峰的需要;其次要保证每年净增加的货币发行,还要考虑到偶发因素可能增加的对现钞的需求;最后要考虑因钞票使用太久、太脏、太破而退出流通需补充的数量。
第二,现钞的结构要合理。不仅有大面额的,还要有不同面额的钞票来满足交易周转的需要。特别是元以下的角票。当然,有人说,现在分币在交易时几乎不用了,但我国的币制单位是元、角、分,我们不能宣布取消分币,何况交易过程中的金额计算还离不开分币。
第三,票面要整洁。即钞票由商业银行交存到央行后,央行要对回笼的钞票进行清分,把污染的、过旧的、破损的挑出来销毁,这些钞票就退出了流通。因此,可以说,钞票是有寿命的。面值越小的纸钞,因其周转次数较多,因而一般寿命较短。
第四,让持有者放心。就是要坚决打击印刷、贩卖假币犯罪,把假币堵截在流通领域之外,让公众或者机构收到的人民币都是央行发行的。对于假币,首先,要靠坚决打击;其次,要靠公众防范,使假币无法进入流通,犯罪分子的企图就无法实现;最后,对极少部分人来说,不要贪便宜,购买使用假币,害己、害人、害国家。
(本文原标题为《人民币是怎样发行出去的》,刊载于《当代金融家》杂志2014年第12期)
上一篇:如何使我们的政策选择更有效率
下一篇:沪港通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迈上更高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