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力古丽·阿吉努尔理事长(左一)在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乡营业网点了解农户贷款需求
新疆农村信用社不断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始终坚持支农方向不变,支农力度不减,基本满足了农牧民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使近百万农牧民享受到了便利的金融服务。
“新疆农信社改制问题急不得,也等不得,而稳定始终是第一位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米力古丽·阿吉努尔说。
新疆农村信用社改制发起于2006年,较之全国农村信用社起步较晚。但就这一差距,米力古丽o阿吉努尔表示并不担心,她始终强调“稳”与“进”之间的平衡。
流利的、不带任何口音的汉语,异常敏锐的目光,干练的举止和言简意赅的言谈,米力古丽o阿吉努尔有一种沉稳、自信、巾帼不让须眉的大将之气。从人民银行基层员工做起,到自治区金融办副主任,再到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社理事长,她在德隆系、啤酒花、新疆证券等重大金融案件的清理处置工作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对金融系统性稳定与宏观审慎有着切身体会、精辟分析与独到见解。
可以说,新疆农村信用社改革正渐入佳境。至今,新疆农信社83家行社均实现盈利,成为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率先消灭亏损社的省区农村信用社。同时,自2011年启动第一批10家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工作以来,新疆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的改制组建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迄今,已有天山、博乐市、沙湾县、博湖县、喀什市等农商行成功改制挂牌,伊宁市等农信联社也已上报银监会待批。
但与此同时,米力古丽o阿吉努尔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加之,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给地方金融业带来诸多挑战。从银监会的政策层面上讲,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两项重大决策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影响,农村信用社无疑受到很大冲击。
2014年,按照中央经济会议和银监会的要求,新疆农信社系统不断推进深化改革,加快农商行改革的步伐,可谓机遇与压力共存。
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发展合力
基于当前经济形势和自身改革情况,米力古丽o阿吉努尔介绍,新疆全区农村信用社在今年年初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八个着力”的总体要求:一是着力深化改革创新;二是着力转变进一步发展的合力;三是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四是着力推进风险管理;五是着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六是着力推进科技支撑;七是着力实施三大工程;八是着力营造企业文化。
农村信用社作为自治区地方金融机构,支持“三农”、中小企业和地方经济的责任大、任务重,客观上需要一个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制度使农村信用社的传统业务阵地、存款稳定性、流动性和业务结构等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现代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仍面临金融服务薄弱和贷款难的瓶颈制约。
新疆农村信用社始终把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县域经济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深化改革创新
米力古丽·阿吉努尔表示,在新疆2000余万的人口中,少数民族占比近一半,且绝大部分分布在县域地区。新疆县域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牵动着中央政府对整个新疆的发展定位。因此,作为自治区地方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新疆农村信用社在提出“八个着力”总要求时,始终把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县域经济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质量,推进风险管理
“今年,我率团赴江苏、山东、甘肃等地考察当地的农信社改革。这些省区的成功经验可谓各有千秋,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但考虑到新疆独特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说,其他地区模式无法拿来简单复制,我们必须摸索自己的道路。”米力古丽·阿吉努尔说。
对于新疆农村信用社而言,在稳定与发展、提质与提速之间寻求平衡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新疆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地区,地域面积大,地区差异大,北疆属于经济比较活跃的经济带,对整个新疆GDP的发展贡献较大,南疆地区发展则相对较弱。农信社的行社之间经营差异大,尤其不能忽视南疆县级联社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管理水平和自身约束力较差的客观实际。针对地区差异和县域差异,应实施差异化经营与管理策略。
米力古丽·阿吉努尔表示,新疆农信社从联社这一顶层设计来考虑,首先要努力提质增效,其次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压降不良贷款,平衡增量与存量的关系。
经过八年的发展,新疆农村信用社通过规模扩张解决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现在更需要实现外延性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各行社业务的质量和效益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米力古丽·阿吉努尔强调,可持续发展特别要注意几个关系,如发展与质量的关系,管理与风险的关系等。
强化管理,强化服务需要以体制和机制的支撑为前提。米力古丽·阿吉努尔把这一前提总结为联社层面从管理向服务转型,发挥服务和管理职能。根据各行社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经营发展状况,以及高管人员的履职能力、整个团队的人员素质能力等,实现分类管理。一些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独立的法人社,让其承担独立的风险责任。分类管理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刀切”。同时,抓高风险,提前化解风险,消化不良贷款,在稳步推进县域和“三农”的发展过程中让农民增产增效增收,与全国同步进入金融小康。
强化管理也是基于新疆实际的差异化监管和分类管理。转变经营模式,必须重视高管和员工的能力培训与文化教育。目前,在新疆南疆三地州地区的各农商行、农信社,相当一部分员工的汉语水平尚待提高,科技支撑难度大,改制进程慢。新疆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业最大的瓶颈便在这里。因此,员工培训、提升团队素质是重中之重,如新疆农村信用联合社从北疆抽调60名业务骨干下南疆,实行一对一帮扶,效果明显,反响很好。立足培训,有计划地稳步推进,抓发展、抓管理、抓创新、抓服务。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着力推进科技支撑
针对各地区不平衡的发展现状,米力古丽·阿吉努尔表示,联社坚持“成熟一家,发牌改制一家,抓标杆、树目标,对尚不成熟的农商行加以培育和发展”。新疆农村信用社以农村信用联合社作为顶层设计来考虑,在稳定县级独立法人地位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分批分期推进全疆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工作,健全合理、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作为行业管理部门,省联社在有所作为上,仍应把服务放在首位。从“小银行+大平台”入手,以后台研发、科技支撑作为服务的重点,这是省联社的优势,既无法替代,也符合实际,这一点小法人机构无法做到。
另一方面,通过“三会一层”来理顺行业管理部门与各行社法人之间的关系,通过章程来履职,通过服务来延伸。米力古丽·阿吉努尔强调,这里所说的服务,不是仅限于以股权和资本作为纽带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人员培训、公开选拔,包括干部后备库的建立和储备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介于这种关系之上,改革才能深化。
“农村信用社必须植根于农村、植根于县域,改制后的农商行,我们仍然坚持其将85%的贷款投放于‘三农’。”米力古丽·阿吉努尔说
服务好“三农”,发挥好新疆农信社的地缘、人缘和血缘的比较优势,是维护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米力古丽·阿吉努尔表示,产权关系和法人治理结构是农信社今后改革的重点之一。处理好产权关系和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应从省联社做起,联社现在存在股权倒置的问题,因此,股权倒置和法人治理的结构在产权关系上一定要明晰。
农村金融的改革深化永远不能脱离其在整个县域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和主体地位,米力古丽·阿吉努尔从一脉相承的四个角度阐述了农村金融发展在中国发展深化改革道路上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法律支撑。法人治理结构追求产权关系的清晰和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化。现今的省联社是行业管理部门,但缺乏各法人社授权省联社进行管理,缺乏产权这一纽带,即缺乏应有的法律支撑。
第二,改制后的农商行,若缺乏后台支撑,其发展将非常艰难,甚至难以达到银监会的初衷目标。缺乏后台支撑意味着各农商行缺乏产品与科技研发团队、面临风险防控能力弱、缺乏资产转移定价以及灾备和大数据处理的能力等。同时,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讲,小法人独立完成这些工作,也是不合算的。在这一情况下,农商行改制后,仍有“穿着新鞋走老路”的可能性。
第三,若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理解后台操作支撑和行业管理的服务,那么,让省联社发挥这个优势推进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地,既是因地制宜、寻找符合当地实际发展之路的最好选择,也是其他法人替代不了的。
第四,监管需要包容度和差异化,明确责任主体才能分类指导。无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如何改变,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和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不能变。保持农村信用社县域独立法人的地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而这个主体的引领者是省联社,只有利用这个平台去联系农民群众,金融纽带的作用才能得以发挥,社会责任的推动者和践行者这一职责才能更好地履行。
“农村信用社必须植根于农村、植根于县域,改制后的农商行,我们仍然坚持其将85%的贷款投放于‘三农’。同时,三大工程行业管理部门要从绩效考核方面入手,做不到这一点,改革就没有真正触及灵魂。”米力古丽·阿吉努尔坦言。
(本文原标题为《新疆农信:一场触及“三农”灵魂的改革--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米力古丽·阿吉努尔》,刊载于《当代金融家》杂志2014年第10期)
上一篇:【新疆特稿】大行德广 农行如何戍边
下一篇:【新疆特稿】华夏银行创新服务小微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