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行业的转型和创新发展对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合规管理仅是底线,证券公司需在风险管理上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近几年,证券行业转型如火如荼,创新发展热情高涨,但发展空间和业务范围的急速扩展也给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个别公司甚至出现风控失当导致的严重风险事件。另外,证券行业财务杠杆提升对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的风险管理已不足以支撑行业转型发展。
合规管理仅是底线
在原先的行业综合治理背景下,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主要以合规风险管理为主。随着监管机构对于行业管制的放松,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合规管理的要求,仅仅是风险管理的底线。在行业创新快速发展的趋势下,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重点应该由合规风险管理扩展到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技术,特别是强化负责金融产品的风险定价和准确计量风险的能力。
在转变风险管理观念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证券公司内部风险管理职责转变的重要性。在新的行业放松管制的背景下,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将逐渐转移到保护客户合法权益和管理行业系统性风险上,证券公司自身的风险将由其自行管理,此时证券公司的一把手将成为公司最大的风险管理者。基于国内券商合规管理现状,提出券商解决合规管理问题的相关建议如下:
首先,明确合规管理目标。从公司管理层角度,合规管理应建立在理解业务需求并支持业务发展的基础上,合规管理应有适当的边界,并对风险有一定的容忍度,愿意与管理层共同担当;从业务部门角度,好的合规管理应能为其出谋划策,解决业务发展中的合规障碍,而非简单说“不”;对公司其他后台管理部门而言,合规管理应对某项业务开展予以全面风险评估与管理,管得越多越好。因此,合规管理的目标呈现多元化趋势。运用到具体事项的判断及处理上,可能会产生目标不清晰等问题。
其次,清晰界定合规管理职能。基本合规管理职能包含牌照管理、反洗钱、反商业贿赂、合规报告、员工利益冲突管理等多项内容。目前,在国内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中,反洗钱、反商业贿赂等业务易被忽视,是较为薄弱的环节。
最后,加强创新业务合规管理。为更好地推动证券公司业务创新中的合规工作,切实发挥合规管理对促进证券业务创新有序稳步推进的积极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合规人员需全面了解新产品的产品结构、业务流程,与既有产品的不同特征等;要与业务部门深入沟通,充分了解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市场环境、推出背景等,进一步了解有关业务及产品的特性和运作原理;很多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出涉及对现有监管制度的一定挑战和突破,影响面广,需格外慎重,及时与监管部门进行沟通。
海外投行经验谈
高盛的风险管控模式口号是“每一位员工都是公司的风险控制官”,它把风险管控做成了一种贯穿始终的企业文化。这对目前的中国证券行业来说有一定挑战,原因有二:其一是业务部门比较抵抗风控部门,信息在二者间不能顺畅流通;其二是中国证券业更重视全员销售文化,对员工缺乏长期激励机制。
海外领先的投资银行基于企业文化和业务模式建立起各自的风险管理政策理念,作为风险管理的指导性纲领和框架。这些政策理念既是其长期进行风险管理的经验总结,也是其实施风险管理的基本指导原则,在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监管层应推动证券公司参照国外经验建立风险管理政策理念,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内容并赋予相应的权力。
国际大投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一般分为四个层级(董事会下属的执行机构、风险委员会、专业风险管理机构、各业务部门的内部风险管理组织),各个层级通过积极参与风险管理来贯彻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同时得到高级管理层的有力支持和保障,风险管理自上而下驱动模式比国内金融机构明显。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在组织建设方面,证券公司应在高层的有力支持下,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架构。
在国外最优秀的金融机构中,风险经理们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力和责任,甚至拥有配置资本金的权力,已经成为机构能够得以生存的关键人物。在中国,与金融风险管理现代化的需求相比,专业化风险管理人才显得相当匮乏。证券公司需尽快培养或引进一批既系统掌握国外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又懂前台业务的专业人才。同时予以合理的薪酬机制,将有才能的人留在风险控制岗位上。
在操作风险的具体实施方面,国际大投行有全面的操作风险数据库,包含损失时间(事件发生时间、发现时间、赔付时间等)、金额、巴塞尔事件类型及其子类型、巴塞尔业务线、损失事件描述、保险金额(如有)、是否为诉讼损失等,并有专业人员定期收集、核实和汇报操作风险损失,再加上外部操作损失数据(如ORX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国际大投行可通过对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分别建模从而模拟公司的操作损失分布(高级计量法的一种),并计算公司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
而中国证券公司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数据的缺乏,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计量需要收集高质量的信用和操作损失数据。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金融衍生品的日益复杂化,模型越来越多被用于产品定价、风险测量等业务决策和管理,这对模型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模型风险管理贯穿于模型开发、验证、实现、使用的全过程,其指导性原则是对模型进行“有效挑战”,即由客观的专业人士对模型进行批评性分析,以识别其局限性与假设并提供改进建议。公司所用的重要模型在使用前必须经过独立验证,以确保其逻辑上的合理性、数据的可靠性和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并通过持续监测和定期回测,及时发现模型表现与预期不符的情况,在必要时对模型进行修改、重新开发或限制使用。公司应建立维护模型库并对所用模型进行分类和风险分级,对重要且复杂的模型(一级模型)进行定期复审。公司也应建立健全的模型风险管理框架、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强化对模型风险的管理。
风险管理文化谈
风险管理文化决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过程的风险管理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因素。基于国内券商风险管理实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券商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一是提升风险管理文化理念,加强风险管理意识。证券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金融机构,其本质在于通过管理风险获得风险收益,风险管理是业务经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证券公司应当在内部创造一种风险管理文化,向各层次工作人员灌输风险管理意识,增强其执行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的自觉性。通过持续交流沟通、培训等,引导员工牢固树立“以资本对风险的约束为基础,业务增长与风险控制相适应、风险成本与风险收入相匹配”的风险管理基本原则,统一业务部门、中、后台管理部门思想和步调,为科学风险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做好准备。
二是规范风险管理制度文化,完善制度框架。培育风险管理文化首先要求证券公司牢牢抓住制度文化建设这一重要层面,以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引导制度建设,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框架,并通过制度的运行来规范各项业务经营活动。
三是培育风险管理行为文化,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监控。证券公司应在风险管理文化指导下,拓展风险管理的范围,实现风险管理关口前移,源头监测、主动出击,建立系统化、上下联动、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预警、分析、报告、处置及后续评价机制。风险管理相关部门应树立全局观念,通过与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主动管理风险,推进各项业务的科学、健康和有序发展。
四是夯实风险管理物质文化,提升技术水平。风险管理的完善,除依赖于科学的风险管理文化及体系建设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风险管理技术方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券商应着立加强公司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强风险量化模型与方法的研究,从主要依赖主观判断向积极引入先进、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模型和技术转变。
上一篇:加杠杆 回归券商本色
下一篇:宏源证券:加大改革力度,应对创新需求